APP下载

基于国际化理念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4-04-30毛艳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双语教育英语课程国际化

毛艳梅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正迅猛发展。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国际化建设案例,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探索国际化建设中高职英语教学的新定位和应对策略、措施,提出一套有关英语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为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高职学生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课程;国际化;双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99-03

教育国际化背景分析和概述

随着教育国际化在欧盟国家和亚洲一些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同时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因此,“国际化”应该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定高校投入与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规划》提出,要通过一些工程,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外语授课的国际化课程和特色专业,提高双语教学课比例”。“实施国际化专业和课程建设计划,在我省高校建成20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品牌专业和60门用外语授课的特色课程”。

纵观美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实践,他们特别重视和体现“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学生”。并把“国际化的课程”作为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核心。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国际化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趋向国际化”。可见,国际化课程主要是通过英语这种世界通用语传授专业知识,使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因此,浙江省的高职院校要完成向国际方向的转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重新定位,高职院校负责英语教学的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促进所在院校的国际化建设,为培养国际化的高职人才做准备。

高职英语教学的新定位和应对策略

虽然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建设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与欧美国家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国际化建设方面还非常滞后。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对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进行的研究,对当代日本的教育国际化进行的研究,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大学英语和大学教师进行的研究,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研究生英语教育进行的研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行的研究,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双语教学进行的研究等等。

基于以上研究和课题组成员对杭州地区、西安地区、天津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在“国际化的课程改革”和“双语”教学方面进行的摸底调查,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和英语教学需重新定位,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在定位上,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为国内外学生提供服务不同,还是以为国内学生服务为主,培养其具备国际化的技能(外语技能+职业技能),为其今后进一步深造或到国外学习(即终身学习)做准备。高职英语教学应从原来以英语等级考试为导向的通识类英语教学(EGP)转到以国际化课程为主的特殊用途英语教学(ESP)的定位上,为高职学生接受以英语和汉语为共同语言载体的专业课程教学(即国际化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应对策略上,高职院校应秉承“教学体系双语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对象区别化,评估体系立体化”的理念进行教育国际化的建设。

教学体系双语化,是指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国际化的建设时应通盘考虑,确立整个学校的教学思路,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教学体系。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英语师资和专业课师资资源,做到优势资源互享、互补,切忌只改革英语教学或专业课教学。要整合现有的各自独立的公共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和部分专业课教学师资力量,构建一个新的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学科技能的双语教学体系。考虑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应采取汉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授课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指承担国际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国际化的技能,即在精通一门外语的同时,又深谙另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情况和近几年的人员录用情况来看,不同于本科院校以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为主的途径,高职院校在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时,更多地依靠以下几个途径: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课知识和技能培训;对现有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英语语言技能培训;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机会,由外方提供师资对本国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对象区别化,是指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科类别和年级有区别地进行双语教学,可采取分级教学、先试点再推行的方法。双语教学的试点课程可以是某一门课程,也可以是某一门课程中的某一个章节,还可以是某一次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在众多的学科当中,应优先选择涉外学科,如商务英语、国际贸易、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电子商务等。

评估体系立体化,是指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个立体化的评估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教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升评估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评估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评估内容应包括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方面的内容。过程性评估应包括每次授课结束时以教学(学生)日志形式进行的评估;每周一次以研讨会形式进行的小组评估;课程前期、中期和后期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估和不定期的以个人访谈形式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估。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语教育英语课程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加强督导,让“双语教育”回归本源
浅论语言能力与文化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内蒙古民族院校幼师双语教育调查与反思
澳大利亚沉浸式双语教育与我国双语教育区别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