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活”起来

2014-04-30朱佳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向心力橡皮圆盘

朱佳平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情境,并提供有效的教台资源,使教学活动被发现问题、思辩问题、探究问题磁石般地紧紧吸引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动态地连结着无数条多边的立体的“磁力线”,师生犹如被磁化了的物质.课堂呈现出教师点拨自如适当,学生求知若渴,主动学习、争先思考、互相策应的激动人心的风景.

例如,在讲“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时,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提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点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于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就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如,在砂轮上磨刀具时,火星沿切线飞出;雨天在路面行驶的汽车,水滴沿车轮切线方向甩出,等等,学生可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到,所以对此学生没有太大异议. 但对于“在合外力不足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会逐渐远离圆心运动,其轨迹是一条曲线”,大多数学生总感觉到很抽象.于是笔者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直接观察到离心运动的轨迹,然后,讨论、探究.我事先准备的一个平滑的木质圆盘(直径不小于 30 cm 为好),圆心处钻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等于转轴的外径)把它安装在手摇转台上,使其能绕竖直轴旋转,圆盘的平面垂直于轴线,且圆盘的中心(圆心)与轴线重合.学生看见了教具,好奇心就上来了,气氛很活跃,都想探个究竟.有几个男同学主动跑上来做,连平日爱睡觉的同学静也兴奋起来,一直追问:老师这怎么做啊?在我的点拨下,他们取一块橡皮块,沾上浓石灰水(或将粉笔灰泡水即可)后,放在靠近圆盘转轴附近的地方,接着转动圆盘.匀速转动时,橡皮块相对盘不动,随盘一起转动,学生产生了疑问了,也不出现离心啊?这时,有个学生喊到:“再快点!再快点!”于是转速由慢逐渐到快,直至橡皮块飞离圆盘,他们兴奋极了,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喊:“成功了!成功了!”同时,他们发现在圆盘上留下一条橡皮块运动的轨迹,待石灰水稍干后,便会显示出一条白色的痕迹.我将圆盘拿给全班学生观察,便能看到一条醒目的白色曲线.

趁此机会,我让学生讨论这条白色曲线的成因:初始,圆盘转速慢,橡皮块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橡皮块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盘与橡皮块间的摩擦力提供.当圆盘的转速大于某一数值时,即盘与橡皮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无法满足橡皮块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橡皮块就沿着切线和圆周之间的某条曲线运动,离圆心越来越远,直至飞离圆盘,所以在圆盘上留下了一条白色的运动轨迹.

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发挥认识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胜利果实”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提倡学生积极思考,鼓励讨论和辩论.有了宽松的氛围,思维才能活跃,通过思考、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思考,更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使他们更乐于思考,勇于创新.课堂才有生机,这样,才能“活”起来. 二、提高质疑能力——形成无限扩张的思维大场

在教师创造性地点化和科学的导引中,学生对问题进行想象、创造性的思考相互引动,彼此撞击,涌动出无数的思维泉、思维流、思维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疑问,怎能引起思考?对发展中的新事物不闻不问,何来学习的兴趣?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能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联系现象材料进行质疑,现象是认识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的本质及起规律,只能从认它的现象开始,因为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

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既能把学过的力学知识点集一身在一道题内出现,又能培养学生一题多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也使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更具有生命力———“活”起来了.三、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形成鲜活的生命律动场

在教学流程中,活鲜的生命借助知识的原料,通过加工再造的思维,撞击产生出一串串生命智慧的火花和智慧的喷泉.于是,产生了超越课本、超越课堂甚至超越教师、超越时空的神奇的思维现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采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调查表明,学生喜欢上有实验的物理课,他们更希望自己动手做实验.物理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学生这种心理需求,让他们做乐意做的事,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不会感到物理学得苦、学得有负担了.任何创造、发明,都来源于某种感悟,感悟的前提是体验.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知识本身,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研究知识的结构与形成过程,不断地开发学生体内巨大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物理课堂的生动、高效.

猜你喜欢

向心力橡皮圆盘
凝聚侨胞向心力 谱写时代新篇章
马向明:双“星”交汇,打造湾区最强向心力!
圆盘锯刀头的一种改进工艺
单位圆盘上全纯映照模的精细Schwarz引理
橡皮山
基于Profibus-DP的圆盘浇铸控制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