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业模式下: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

2014-04-29罗长福

卷宗 2014年3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

罗长福

摘 要:伴随着新农业模式的产生,农业领域新型生产、经营以及服务模式给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带来新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现阶段我国工农业的关系结构,在新农业模式下通过调整工农业的关系,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农情与战略方向来探讨我国工业反哺农业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工业反哺农业;新农业模式;路径选择

传统农业模式已经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三农”问题的越发凸显决定了我们迫切需要对农业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新的形势下,对于传统农业模式的革新迫在眉睫,新农业模式便呼之欲出。在新农业模式下,我国需要对于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做出新的解释,选择合适的路径,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1 新农业模式的分析

传统农业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造成工业农业的畸形发展,引发了我国典型的“三农”问题。而新农业模式的产生旨在恢复工业农业的平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新农业模式主要表现在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模式以及配套的其他模式。

1.1 新农业生产模式

新农业生产模式是基于现有的技术等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机械农业,学习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与农业生产相配套的政策制定和体制改革,旨在突破现阶段农业发展瓶颈,使得农民受益的一种生产形式与方式统一体。其主要体现在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1.2 新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经营形式和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在新农业经营模式下,农业经营方式不仅是指农业制度或土地的利益方式、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更是一种积极参与市场、融入市场和改造市场的行为指导;而农业经营形式涉及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对象的权利与市场的经济关系。笔者相信新农业经营模式会更多的趋向于合作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新型的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的经营主体会越来越多。

1.3 新农业服务模式

现阶段我国农民在整个产业链中只是充当一个“次级消费者”的角色。为了克服农民群体的弱性,提升农民群体在农业产业链中受益程度,建立新农业服务体系是一个切合实际的有效道路。加快推动农民群体进入产业链的高端领域,参与到大市场中去;拓宽和延长产业链,让农民能够参与到农业的产前和产后服务中,是新农业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产前阶段,农民可以与社会科技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或自发的组织技术研发与创新,实现进入农业产前育种、育苗和农资加工领域;在产后阶段,农民需要参与农产品、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再加工以及产品服务营销。为此,新农业服务模式将会呈现出专业化、合作化、一体化和品牌化的景象。

1.4 其他配套模式

新农业模式除了前面所列的新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模式以外,还包括与之配套相关的管理方法、制度政策和市场机制的模式化,是一种对应的关联配套模式。

2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可能性分析

面对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为解决我国现阶段日益凸显的“三农”问题,新农业模式产生将会注入能量。在新农业模式下,调整工农业关系、推动工业农业和谐发展,既是国家政府的根本战略,也是社会经济平稳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以实现工业化为战略目标,依靠国内农业剩余积累资金,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这种战略制定与当时的国情密不可分。但是,这种资源的倾斜配置延续时间过长,导致了“三农”问题在我国越来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实施已成为解决目前困境的唯一“救命稻草”。

1. 工业反哺农业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对农业反哺期时,如果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反哺农业、发展农业,整个国民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更好的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2. 工业反哺农业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体系安全的需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安稳民心的战略产业。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而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维持农业持续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为确保粮食体系安全,就需要工业对农业实行较强的扶持,不断增强农业的生产能力。

3. 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选择。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依然是低水平的,而工业发展较快,造成我国“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日益严重。解决“三农”问题,必然要求我国调整工农业关系,利用工业化的发展优势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

2.2 可能性

目前,我国是否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依然存在争论;而且衍生出了另外一个话题-----“我国能否成功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对于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可能性,我们将从以下几点讨论:

1.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1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结构比例约为10:90,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人口为35:65,城镇化水平为52.57%。这四项指标表明,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由主导产业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借鉴于国际经验,我国现阶段是具有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力量,这使得工业反哺农业具有可行性。

2.从地区发展结构来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与规模是有相当大的优势的,这使得工业反哺农业的实施能够相对较容易进行;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化程度不高等原因,造成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会比较吃力或者可行性不高。

3.从工业与农业的配套程度来看,我国工业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剩余的基础上的。现阶段,我国轻工业发展迅速,它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很好的应用到农业领域。这表明,我国工业与农业的配套程度正在上升,这也就表明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3 新农业模式下的路径选择

林毅夫等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我国还没有达到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而且增加农业补贴对促进农民增收意义不大,甚至可能造成农产品严重过剩和农民对农业补贴的高度依赖,但是纵观我国的历史数据与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农业模式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在这个背景下,重新调整工农业关系,实现工业反哺育农业已是刻不容缓。对于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与方法,我们主要从价格、就业两个层面来分析:

3.1 价格反哺

由于受到其先天缺陷的制约,传统农业模式体现出较低的生产效率、较低的生产效益,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农民对农业领域的需求。为了增加农民收益,需要进行价格反哺。

收入反哺是国家为了减缓城乡收入差距,使得农民收入小幅增加的反哺政策,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初级形态;而要素反哺是旨在实现农业自我发展的内生机制,是一种高级的形态。目前,我国大都停留在初级的反哺阶段,但是初级的反哺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想要实现解决“三农”问题,较为高级的要素反哺机制在现阶段也无法施展。所以,价格反哺作为一种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反哺机制,在现阶段拥有比较恰当的作用。

1.加快工业化进程,加速技术创新,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

现代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将会是纵向一体化,从产前育种到产后销售服务,而工业部门的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化肥农药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生产更多高效、适用、廉价的农资产品,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现代农业模式,使得农民在这种新模式下享受到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2.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兼顾改革农资价格管理体制,合理保障农业服务一体化中农民的权益。

农资价格低,农民生产成本就越低。据统计,2011年以来,我国农业领域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超过5.6%已经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率2.7%,与农业相关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化肥(106.6%)、农药以及饲料(105.7%)等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涨幅都超过农产品价格指数(102.7%)。在新农业模式下,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措施来保证农民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下的合法利益,例如由政府作为超市与农户的中介,积极帮助农户宣传并加入超市农业模式中。在农资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国家需要通过干预农资的流通管理,规范流通环节的收费,限制流通环节的费率等进行价格反哺,维护农民利益。

3.继续引导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消除部分的行政干预,切实保证农民增收。

在很多地方农产品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实现价格市场化,这可能跟当地政府的干预是脱不了干系的。一些农业生产是跟政府利益挂钩的,政府的干预使得农民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推进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通过价格反哺使得农民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

3.2 就业反哺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突出障碍。据统计,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约有9.7亿,而农村从业人口只有5.4亿。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4亿,数量十分庞大。其根本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素质比较差,就业渠道单一。为了实现工农业的均衡发展,我们首先就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从就业方面着手。

1.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城乡的不平等性。 在现阶段的中国,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并不能得到合理公平的对待,这跟中国实行了60多年的户籍制是有关的。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在城市里仍然会因为户籍的因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典型的是“农民工”问题。新农业模式的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就需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城乡的不平等性对待会令很多来自农村的人望而却步,形成剩余劳动力的挤压。改革户籍制度,消除不平等待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农民无法在城市从事劳动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农民的就业素质低,在很多时候都无法胜任城市所提供的工作。新农业模式的趋向要求农民必须提高自身就业素质,比如农业服务纵向一体化要求农民涉及从组织形式到市场整个过程,农民自办公司当然需要自身拥有较为良好的学识与技能。发展农村教育,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创办一些针对中老年农民的“科学课堂”,这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建立有关法律制度,保障农民“就业”的稳定性。农民自办公司或者联合中介公司实现农业的一体化服务是新型农业服务的趋势所在。政府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约束中介公司、扶持农民自办公司,保障农民“就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中国还没有达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J].南方周刊,2003-07-17

[2]林善浪,张国.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1

[3]商建初,孙卫芳.超市农业:中国现代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农村经济,2005(2):106~108

[4]税尚楠.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资本农场或合作经营.农业经济问题,2013(8):32~36

[5]曾福生.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1(10):4~10

[6]王方红.产业链视角下现代农业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完善.科学管理研究,2010(2):97~101

[7]郭家虎.工业反哺农业长效机制:收入反哺向要素反哺的过渡.改革,2007(12):13~17

[8]凡兰兴.就业反哺: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政策选择.世界农业,2012(12):4~7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
西安市物流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
我国社会保障理念演进与路径选择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做好青少年工作,培养接班人素养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