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作文习作的策略与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才能

2014-04-29祁德秀

成才之路 2014年6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教学

祁德秀

摘 要:在小学生作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乐于表达的氛围、指导学生寻找易于表达的主题、评价,让学生获得表达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学生;作文;习作;教学

有调查表明:有60%左右的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是多数学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其文字表达上的困难。二是在习作积极性上主要表现为“无话可说”。习作课上,学生“亲历的事”不多、“真实的体验”不深,“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是学生讨厌写作文的一大根源。三是信心不足。写作困难的学生通常具有自卑心理,他们在写作中缺乏自信,消极逃避习作,写作动机缺乏,写作意志薄弱,怕作文、烦作文。四是觉得习作课单调枯燥。对写作课,有学生觉得从审题、选材、构思到行文,形式单调,非常枯燥。要让学生爱表现的天性在习作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展示,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笔写我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才能。

一、创设乐于表达的氛围

要想让孩子乐于表达,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觉得作文难,不能让他们觉得形式枯燥乏味。

(1)趣味练习,轻松动笔。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趣味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喜欢去做,积极去做。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愉快、活泼、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感到作文不仅是一种练习作业,还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2)多元感知,欣然动笔。我们的写作实践受狭隘“生活”观念的影响,写作题材局限于日常生活,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内容缺乏变化和生机。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感知的习作练习。如写《商品的小发明》,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去逛大商场,寻找一些具有创意的多功能的新商品,通过听营业员介绍、演示功能,买回家自己试用,与原先产品比较,想象发明者灵感来源等,进行全方位的实践、体验,获得丰富的感受,再进行习作训练、练习,学生自始至终充满兴趣,同时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3)大胆想象,放手动笔。在小学生写作之前,引导学生“侃大山”,使不同个性的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感悟,之后,让他们动笔,擅长叙事的同学可以创作出情节完整、条理清晰的佳作,爱幻想的同学会使他的想象去穿越时空。在作文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象未来和未知的世界。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裂变,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超越思维定式,从不同方面、角度、层次展开思维。

二、指导学生寻找易于表达的主题

(1)陈述活动,抒写快乐。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直接动力。一般来说,学生会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兴趣。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多项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春天,我们带学生游春或放风筝;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带学生打雪仗、堆雪人。甚至可在班级里临时搞一个活动、做一个游戏,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在学生尽情投入地玩过以后,趁他们余兴未尽之时,让他们说说刚才好玩的情节和感受,他们会七嘴八舌地自由表达,这就给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时,教师再提出写作要求,会水到渠成。

(2)情到浓时,妙笔生花。要想让学生将习作作为一件乐事,就要把他们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有名学生曾经为了救受伤的小青蛙,怀着善良之情把小青蛙的腿包扎好,装到袋子里,拿到田野里放生。成功后,他又怀着一种喜悦,把这件事写成了日记。因此,给小学生创造更多的投身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更好地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习作实践使学生明白了生活处处皆文章:家事、班事、路边事,事事可叙;师长、长辈、同学、熟人、陌生人,人人可写。习作要引导学生善于深入生活、体会生活,等到习作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时,学生习作就能乐在其中!

三、评价让学生获得表达成功的体验

(1)评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激励的话语能促进学生不断前进,这是一种外在的动力;而赏识能满足学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并使学生为得到更多的赞赏而激发出他内在的潜能,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我们只有以读者的身份去欣赏学生的习作,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写出那种平等交流式的评语。而学生为了期待老师更好更多的评价,会更用心地去写。

(2)分数激发自信。小学生的习作是一种启蒙性的练习,要求不要太高。作文经常得低分,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形成畏难消极的心理。我们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学生作文确实很差,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之所以低分,主要是教师批改作文时,标准过高。因此,教师对学生运用语言中存在的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只要达到或接近了本年级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好作文,必须给予较高的分数,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3)体验发表的成功。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习作。我们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发表的空间:在讲评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是口头发表;班级设一面“作文墙”,给每个学生留一块空间,只要作文有进步就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贴上去,让同学翻阅欣赏;还有班刊,让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来发表;选择部分优秀作文参加学校文学社作文选;鼓励写出特色的习作的学生去校外刊物上投稿。教师要力求做到让最不愿意写作文的学生有一次发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编一本作文自选集,每个学期让每个学生在班上诵读一次自己的作文。这样的体验,就会让学生乐在其中,欣然动笔。

总之,“学生不是一个可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待燃烧的火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用智慧和爱心来点燃学生习作积极性的火花,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才能。

参考文献:

[1]陈宗庆.关于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讨[J].语数外学习,

2013(12).

(黑龙江勃利县杏树中心校)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习作展示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