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促进成长
2014-04-29甘晓娟
夕阳西下,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迈着略显疲惫的步伐走出幼儿园的大门。突然,几个中五班的家长围住我,小小的奶奶说:“园长,我们在这等你好长时间了,新来的夏老师不喜欢我家宝宝,我们要换老师!”牛牛的妈妈跟着附和:“就是!总说我家牛牛这儿不好那也不行,我们也要换。”豆豆的爷爷也说:“换个老师吧!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肯定是老师嫌麻烦。”我耐心倾听完家长们的七嘴八舌后,告诉他们园部一定会认真处理。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着急越想越生气,一个骨干教师怎么会这样,太让人失望了。第二天,我还是克制了冲动,理智地告诉自己,应该先去了解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连续三天我不动声色地随班观察,发现了几方面的问题:(1)夏老师刚接手新班级,建立常规心切,每个环节要求严格,逐一检查落实,导致幼儿对新教师不能适应。(2)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夏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多过表扬,严格多过宽容;向家长反馈孩子情况时,缺点多优点少。(3)夏老师忙于班级常规工作,对班级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形成有效的家园共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梳理了相关的信息,我主动约谈夏老师。首先肯定了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对班级管理认真负责的态度,继而提出发现的问题,并委婉告知了部分家长的反映。夏老师觉得很委屈:自己的付出完全是为了孩子,没想到家长却不理解。我诚恳地说:“教育需要家园形成合力,教师和家长就像自行车的前后轮子,一个轮子向前、一个轮子向后,车子能前行吗?工作中出现问题是好事情,可以促使我们认真反思,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能让自己逐步成长、成熟,你是骨干教师,相信你一定能使两个轮子协同前进。”
双休日过后,夏老师主动找到我,拿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1)调整心态,多微笑少绷脸,拉近与每个孩子的距离。(2)与家长交流时先谈幼儿进步,再提出对幼儿的希望。(3)及时上传幼儿在园活动的视频与照片,让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我们进一步交流沟通后对设想进行了适当调整补充:(1)多微笑少绷脸,分阶段有重点地建立班级常规。每天坚持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请幼儿回家当小老师,带领家长一起玩游戏,分享在园的快乐。(2)与家长交流时先谈幼儿进步,再提出对幼儿的希望,多说进步少横向比较。(3)及时上传幼儿在园活动的视频与照片,每周选择一两个活动,邀请家长志愿者来园观摩,现场感受教师的工作和孩子的进步。
半个月后,我有意识地与中五班部分家长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我对小小的奶奶说:“小小爱看书但是胆子小,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对牛牛的妈妈说:“牛牛热情、爱帮助别人,但是自控能力较弱。”对豆豆的爷爷说:“豆豆乖巧听话,可动手能力需要锻炼,家长不能啥事都包办代替哦。”家长们很惊讶,夸我关心孩子、观察细致,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夏老师对我说的,我只记得一部分,建议他们多与夏老师沟通。
学期末,园部特地召开了中五班家长座谈会,家长们异口同声赞扬班级教师的工作,特别对夏老师给予了好评,还有两位家长送来了锦旗和表扬信。家长志愿者体会更深:我们了解了中班孩子发展的重点,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班级的规范秩序对他们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有重要的作用,老师的工作实在不容易,我们一定会和老师齐心合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这件事对夏老师的触动很大,在她的建议下,幼儿园举行了典型案例教育沙龙活动,全体青年教师分享了夏老师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受到很大启发。作为幼儿园管理人,我对这件事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出培养青年教师需把握好的几个关键点。
1.观察。管理者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表态,深入了解、仔细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才有发言权。
2.交流。管理者在与教师沟通时要注意尊重为先,先倾听——让教师说出他们的想法,再表述——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站在客观的角度,帮助教师理性分析,切忌全盘托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信任。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他们有智慧、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4.支持。由于角色和经验不同,在教师解决问题方案的基础上,管理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优化,给予教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跟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促成问题双方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双方的亲近感和信任度。适时跟进,做幕后的推手;牵线搭桥,做幕后的英雄。
6.分享。问题解决后,通过开展“求医问药—头脑风暴活动”“信息过滤—策略共享活动”“典型案例—教育沙龙活动”,让教师们分享经验,能有效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相信教育工作中的一首首“小插曲”、一朵朵“小浪花”,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契机,促动我们的反思和改变,并见证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