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艺术
2014-04-29无锡市芦庄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一把细沙,一个有背景灯的灯箱,一双充满魔幻的手,沙子瞬间有了生命。创作者将各种颜色的沙粒,均匀地洒在带灯光的灯箱上,轻轻挥动手指,或点、或抹、或刮、或捏,不经意间,细细的沙粒就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这,就是魅力无穷的沙绘艺术。如今这种艺术走进了我们无锡市芦庄实验幼儿园。
我园多年以“沙”为研究课题,平凡而又细小的沙粒,曾在师生们的手中变幻、演绎出沙盘沙雕、沙池建构、造型灌沙、彩沙装饰等多种玩法。现在。孩子们利用流动着的沙。开始了沙绘艺术。按照沙绘活动的需要,我们自制了80cm×60cm的演示灯箱(教师使用)及45cm×35em的操作灯箱(幼儿使用)。灯箱的表层是用半透明的磨砂玻璃制作而成,为了让沙绘作品有透明度和亮度,在灯箱内安装LED光条,光条可随开关调节亮度,使用灯箱时插上电源即可。同时,我们配备了各色彩沙供沙绘时使用。
教师们不断探索,尝试、研发出一套适合孩子操作的沙绘手法。例如:一把抓、五指抓、三指抓,“画”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不同的洒和抹,可以表现出块面、直线、曲线的效果。还分别配上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大拇指画粗线,小拇指画细线,五指扭扭波浪线,十指轻轻成雨点;指尖点点,指肚抹抹,指面按按,指缝洒洒:细细沙粒三指捏,粗粗线条五指握,精细部位小指勾,铺平沙面用手掌。形象生动的儿歌帮助幼儿玩出了乐趣,玩出了新意,更玩出了智慧。在组织实施沙绘活动时,教师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 建立科学规范的活动规则。
首先,教师深入观察幼儿的兴趣点、个性差异及每次活动的推进情况,随时捕捉来自幼儿之间的各种信息。其次,教师从儿童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为规则。如沙绘活动中工具与材料的摆放、拿取规则,要求幼儿做到“物归原处,做事有始有终”,使用彩沙时不要将各色沙子混在一起等。教师还结合游戏的情况逐步总结、制订出沙绘活动的保育规则,如不扬沙,保持桌面、地面整洁,不用脏手揉眼睛以及玩后及时洗手等。
2 形成实践操作的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不断挖掘沙绘活动独特的魅力,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沙绘活动实践操作的程序,即“看一说一试一做一赏”五步操作法。通过“看”,帮助幼儿获得对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说”,引导幼儿表达对沙绘作品的所思所想所感:通过“试”,启发幼儿参与尝试,体验方法:通过“做”,鼓励幼儿积极创作,表现作品;通过“赏”,引导幼儿评价作品,感受成功。在组织实施五步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努力做到三个“注重”: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对于幼儿即时生成的、运用已有经验发起的活动,教师适时、及时地给予回应,帮助幼儿顺利开展自发生成的沙绘活动。教师还注重深入挖掘幼儿关注的热点,寻找沙绘创作的题材。
(2)注重活动过程的互动性。教师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幼儿沙绘创作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如幼儿喜欢的沙绘主题、内容和材料,幼儿在活动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样解决的。观察后,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以下分析:给幼儿提供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近来感兴趣的沙绘主题是什么,动手能力、创新潜能有了哪些突破,还存在什么问题。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3)注重活动组织的探究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幼儿有机会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说、多做,使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简单概括。教师特别注意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活动中,教师多采用探究性的提问,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发展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