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也有益
2014-04-29孙丽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经常有年轻教师求助:不会指导幼儿的游戏,总担心指导方法不对,打扰、干扰了幼儿。其实在指导幼儿游戏时,首先要学会耐心听听他们说什么,用心观察他们做什么,有时袖手旁观比主动干预更有指导效果。
小医生的角色游戏正在进行。张瑞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筒,正在给子然抱的布娃娃“听诊”。突然,他俩发生了争吵,老师立刻把目光转向他们。子然正不高兴地大叫:“你不能捶我的娃娃!”张瑞则不相让:“医生看病就是这样的嘛!”还是继续敲布娃娃的前胸,一边还对子然振振有词地说:“我上次发烧,医生就是这样敲我的胸,还让我咳嗽两声给他听呢!”子然还是不高兴:“那你不疼吗?”张瑞对子然表示出的这种不信任显然也不高兴,不耐烦地说:“不疼!医生是为了给我检查身体!他很轻的!”他这么一说,子然好像有些歉疚:“哦!”过了一会儿,她对张瑞说:“你再帮我的娃娃多检查检查吧!”张瑞脸上显出愉悦的样子,又去摸娃娃的头:“我来看看热不热!”——游戏继续了!老师于是轻舒一口气,转而关注其他的孩子了。
幼儿的合作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矛盾。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游戏中的“争吵”是幼儿合作意识的体现,是他们围绕一个核心话题在讨论,他们在为做同一件事而争论,是幼儿之间生活经验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这个案例中的老师在听到“争吵”时,没有马上过去平息争端,而是采取先目光关注,静观其变的策略。在他们言归于好后,再悄悄转去关注其他组幼儿的活动情况。教师没有去制止、指责他们的“争吵”,而采取旁观的策略,让两个孩子有了交流、沟通的机会,并且因为这种无干扰的交流,带来了更加亲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