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窗

2014-04-29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7期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并发表演讲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见该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并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表示,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多,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需要增进理解和加强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不可替代。中方赞赏教科文组织为增进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在倡导文化多样性、重视全民教育,尤其是性别平等、非洲教育发展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习近平积极评价中国与教科文组织的长期合作,表示中方愿加大对该组织的支持,特别是帮助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博科娃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给予教科文组织的支持,相信习近平主席到访必将有力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当天上午,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接受了该组织授予的“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荣誉称号。她在致辞中表示,让妇女和女童接受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中国已经基本消除成年妇女中的文盲,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公益项目帮助了数以百万计的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当前,性别不平等依旧是全球根深蒂固的顽疾,女性仍然是弱势群体中的主体。她将尽其所能,帮助更多孩子,为更多姐妹争取接受教育的权利,为帮助她们改变人生贡献力量。博科娃感谢彭丽媛接受该组织荣誉称号,并称赞她热心妇女和儿童公益事业,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表示期待双方开展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潘雅摘编)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敦促社会各界

加大对女童教育的投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4年3月19日报道,近日在迪拜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教育与技能论坛上,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呼吁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组织加大对女童教育的投入,提高女童教育质量和规模。她表示,如果不在世界范围内、不靠各个社会阶层协调一致地推动女童教育,将导致一整代女性的落后。

博科娃指出,2011年,3100万适龄女童没有入学,其中55%的女童面临永久性失学;全球7.74 亿成人文盲中,有2/3为女性。她说:“这是超出任何社会所能负担的人才和人类智慧的浪费,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可以仅凭借其50%的人力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女童教育是实现发展﹑建立和平社会所必需的最强大的变革力量之一。受过教育的女性拥有更健康的家庭与更充足的收入,能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更多贡献,从而让社会所有成员受益。”

此外,博科娃还鼓励在场商界领袖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教育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倡议”。该倡议推出以来,汇聚了来自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多方力量,向非洲和亚洲的贫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女童及妇女提供了学习和培训机会。已有约2万名学生、数百名教师和政府官员得益于该项目。该项目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莱索托、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塞内加尔和坦桑尼亚7个国家实施。

2014年至2015年间,教科文组织将在改善女童教育方面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资源的投入,鼓励创新办法的提出和促进南南合作以及北南南合作。博科娃说:“我们已经看到努力的成效,但要真正改变现状,必须加倍努力,实现这一切需要所有部门更多的参与。”

(《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潘雅摘编)

2014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印度学校课程超出学生可接受范围

据印度能量觉醒教育网(JagramJosh.com)2014年1月31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4年1月29日发布的《2014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指出,印度学校的教学大纲不切合学生实际,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

该报告指出,越南的课程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课程难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契合,能够有效促进学习,其教学大纲也非常关注弱势学生群体。而印度课程的难度超出了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并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因此加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报告还指出,在印度,接受4年小学教育后,仍有90%的文盲;接受5至6年的小学教育后,仍有30%的文盲。印度现有2.87万成人文盲,是世界上成人文盲数量最多的国家。

专家表示,造成印度教育质量低下的原因是生均教育财政拨款不能充分满足贫穷儿童接受优质教育所需的花费。值得注意的是,在富裕的喀拉拉邦,生均教育经费为4.247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405.6元);而在不太富裕的比哈尔州,生均教育经费仅有6200卢比(约合人民币643.2元)。印度的高税收减免政策已经招致批评。专家认为,一些中等收入国家,例如埃及、印度和菲律宾,可以利用税收政策来调动国内的教育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陶媛编译)

美国2015年财政预算案关注教育公平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网站2014年3月4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日公布了2015年财政预算案,总额为3.9万亿美元,其中教育相关经费较去年增加了2%,为6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88.4亿元)。预算案在教育方面的重点为:提升教育公平,给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为所有4岁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给教师和学校领导提供更多支持;提供可负担、优质、成功的高等教育;使学校更加安全并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阿恩·邓肯表示:“该预算案反映了奥巴马总统对教育的坚定信念,他认为教育是对国民和社会的重要投资。尽管我们在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机会不均等仍然困扰着许多家庭,这使我们的国家经济和未来处在危险之中。”

作为预算案的一部分,奥巴马提出名为“力争上游——公平和机会”的新项目,旨在缩小各州和学区学习机会和学生成绩的差距。预算案还提议增加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缩小各学校在教学设备上的差距,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层提供更多培训。预算案还将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和校长更好地利用新资源和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

此外,在2015年预算案中,奥巴马提议让更多人能负担得起高等教育,并提升高等教育的完成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高中毕业生的薪资普遍较低,想要达到中产阶级水平,至少需要大学学历,然而许多美国人没有上大学的财力,有近半数人进入大学却最终没有拿到文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的毕业率不到1/10。美国曾经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完成率最高的国家,而现在滑落至第12位。奥巴马称,提升高等教育的完成率对于个人和国家都至关重要。

使学校变得更加安全,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也是预算案的关注点之一。过去几年,美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恐怖和暴力事件,导致学生的安全感降低。为此,奥巴马计划提高学校安全指数,为学校提供应急设备,杜绝校园恐怖或暴力事件。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宋庆清编译)

2014世界大学排行榜

德国成绩骄人 法国成绩惨淡

据德国当地网(thelocal.de)2014年3月6日报道,《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于日前发布。从百强高校拥有数量上看,美国雄踞首位,拥有46所世界百强高校;英国第二(10所);第三名为德国(6所)。

较之于2012年的4所和2013年的5所,德国高校今年成绩喜人。除慕尼黑大学的排名从去年的44名下滑至46名外,其他大学要么保持原水平,要么有所上升。例如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去年的第129名跻身今年的百强,柏林自由大学的排名也提高了一个档次。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首席编辑菲尔·贝蒂表示:“假如德国大学的‘国际化’是以提供更多的英语课程和开设海外分校为手段的话,那么预计德国高校在未来几年内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德国政府现已开始实施有偿支付政策,以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以及聚集资源。这一令人鼓舞的举措提高了教学和科研的质量,进而带动了大学排名上升。反过来,大学排名的提高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合作者和投资者。这对德国而言是一个良性循环。”

与德国高校的骄人成绩相比,今年法国高校成绩惨淡。较2013年的4所,今年法国仅剩2所高校位列百强,排名靠前的是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处于71~80名之间,而另一所巴黎第六大学的排名则下滑至90~100名之间。

《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家克里斯·帕尔表示:“这份世界大学排名应该引起法国负责高等教育的领导人的重视。法国教育曾享有盛名,而这份排名的出炉,无疑给法国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王梦洁编译)

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提前行动”录取新生

据普林斯顿大学官网2013年12月16日报道,普林斯顿大学从提前申请2018届课程(class of 2018)的3854名申请者中录取了714名学生,并于当日寄出录取通知书。

“申请群体的优点令人印象深刻,被录取的学生展现了杰出的学术成就、过人的天赋以及独特的兴趣”,普林斯顿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珍妮特·拉普利说,“2013年‘提前行动’的申请者增加了1%,其录取率为达到了18.5%,而2012年的录取率为18.3%”。

此次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三次“提前行动”,申请人只能单一选择普林斯顿大学。如果被录取,在美国高校春季招生常规录取过程结束前,他们都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录取。

据统计,2013年通过普林斯顿大学“提前行动”录取的学生中,8%是国际学生,41%是来自不同背景的美国学生。申请者中,女性占48%,男性占52%。他们来自32个国家和美国的44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录取的学生中有55%来自公立学校,9%的学生是他们家庭中第一个有机会上大学的孩子。15%的学生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友的孩子。22%的学生表示他们想学工程学。

此外,普林斯顿大学首创的“无贷款政策”为符合援助条件的学生提供资助,不需要偿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教研究所毛防华供稿)

波兰高等教育应人口结构变化进行改革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3月6日报道,波兰急剧减少的人口引发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波兰对高校进行改革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

2014年,波兰高校入学人数骤然下降。科兹明斯基大学教授维托尔德·波莱茨基表示,到2016年,波兰高校的招生人数将与高中毕业生人数持平,高等教育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除此之外,波兰的高等教育机构管理体系常年不变,校长以及教师满足于现状,导致高校管理极其落后。

为解决这一问题,波兰已经开始改革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关注和支持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TEM)学科,以及高科技制造业和工程行业,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另外,波兰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部长芭芭拉·库德雷茨卡提出限制公立大学学生人数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计划。波兰政府认为,该举措将改善公立大学课堂拥挤的现状,并加强大学课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也有一些人认为,减少大学录取名额可能对贫困学生的学术生涯不利。

世界银行的高等教育顾问贾斯丁·杰尼西卡认为,该计划不会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机会,但是波兰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更多根本上的改变。“控制学生数量固然可行,但是减少数量并不意味着提高质量。提高质量的唯一途径是改善政府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张玉娴编译)

日本减少对私立高校的补助金额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2014年3月12日报道,当日,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及共济事业团发表声明称,2013年,日本私立大学、私立短期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获得的补助金总额约为320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比2012年减少约33亿日元。

获得补助金的私立高校中有大学563所,短期大学314所,高等专门学校3所。平均每所私立大学获补助金约5.28亿日元,私立短期大学为约7200万日元,高等专门学校则为约1亿日元。私立大学平均每名学生获得补助金约16万日元,短期大学学生约17万日元,高等专门学校学生约25万日元。

落实到具体的私立高校,早稻田大学获补助金94.61亿日元,庆应大学获85.21亿日元,等。因招生困难及停止办学等原因,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及共济事业团不再为其提供补助的学校有72所。此外,由于运行不善减少补助金的学校有9所。

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及共济事业团一直为私立大学、短期大学提供补助金,并接受日本会计检察院的会计检查。此外,2010年日本政府为鼓励私立大学接收外国留学生而向各学校发放留学生学费减免补助金,如果大学减免了那些有经济困难的留学生的费用,日本政府会相应给予部分补助金。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高彦颖编译)

爱尔兰高等教育学费减免惠及大部分欧洲学生

2014年3月17日,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部长鲁埃里·奎恩宣布,将降低大部分欧洲公民子女在爱尔兰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的公民子女,以及在爱尔兰上了5年小学或中学的瑞士学生都将享受这一优惠政策,他们将在本科阶段支付和普通欧盟公民相同的费用。新的收费方案将在新学年,即2014年9月开始实施。

爱尔兰教育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均免费,包括大学和学院。然而该免费政策具有限制性,只有包括爱尔兰本国在内的欧盟学生可享有该政策。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学生在大学里除学费外,还需要支付额外的学生服务费用,如注册、考试、保险、登记等。据2013年统计,这些费用可高达2500欧元(约合人民币2.1349万元)。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学院吴蓉供稿)

英国呼吁加强针对中学毕业生的职业教育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2月24日报道,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英国许多雇主认为,初入职场的中学毕业生往往缺乏守时、礼貌等基本素养及交流能力;有20%的雇主认为,中学毕业生所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低技术含量的入门级工作,不需要任何经验,然而年轻人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作为上述调查的一部分,研究者就中学毕业生表现问题采访了来自中小企业的500位人事主管。11%的受访者称,年轻人努力地使自己穿着得体,并积极表现自我;9%的受访者认为,中学毕业生连写电子邮件都有困难。研究者还调查了2000名14~25岁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中学毕业生,有29% 的受访者承认他们在写邮件上存在困难,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职场中表现出恰当的“个人特色”。

“巴克莱谋生技能”是一个帮助中学毕业生为工作做准备的项目,该项目领导人基尔斯蒂·麦基说:“英国职业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年轻人努力获得信心以完成任务,而企业甚至不相信他们能够承担入门级的工作,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有专家表示,学校应该重点强调工作中需要的“软技巧”,例如快速恢复的能力、同情心和自我控制力,并建议在学生毕业时除了考试成绩外,再给出一份离校证明,突出他们在课外活动和实习等非学术技能上的成就。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陶媛编译)

印度继续实施中等和大专教育职业化计划

据网络印度网站(netindian.in)2014年2月13日报道,印度内阁技能发展委员会近日同意“中等和大专教育职业化”计划的修订和继续实施。

“中等和大专教育职业化”计划是一项赞助计划,州政府和联邦属地将获得资金支持以实施公立中等和大专院校的职业教育。除了在学校中引进职业教育之外,该项计划还包括教师和技能培训者的能力建设,基于课程和教学材料的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的资金提供。

印度规划委员会每年会为该项目拨款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1.8亿元)。每年大约有20万名学生受益于该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职业课程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提高年轻人的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力;弥补教育和就业之间的鸿沟;减轻高等学历教育的压力。通过产业和需求驱动的职业课程将使年轻人的技能和就业率进一步提高。

该项目现已覆盖印度21个州和联盟属地的1119所学校。2011-2012年度共1.93万名学生受益,2012-2013年度共7.33万名学生受益,2013-2014年度共11.9万名学生受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陶媛编译)

英国教育大臣访问上海 欲借鉴数学教育经验

据英国教育部网站2014年2月18日报道,当日,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 特鲁斯带领其专家代表团访问上海,意在学习当地中小学的数学教学经验。此次访问是英国政府提升本国学生数学成就项目的最新举动。

伊丽莎白表示,向中国上海和其他远东国家学习如何教授数学是提升英国竞争力和生产力的关键。伊丽莎白一行访问了3所中小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并亲自观摩了中小学的数学课堂。

据英国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对14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竞争力排名中,英国仅排在第50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去年底发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报告显示,前5强均为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其中中国上海独占鳌头,上海学生的数学、阅读和科学三项得分均排名第一;而英国学生没有任何科目进入前20名,其中数学成绩排名第26。上海15岁学生的数学水平已经比同龄的英国学生超前3个学年。英国的数学水平裹足不前,而其他国家,如波兰和德国,已有所提升甚至超越英国。

经合组织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上海中下层收入家庭的孩子在数学方面的成就超过英国高收入高知家庭的孩子。回顾2011年的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评趋势(TIMSS),英国10~14岁孩子的数学成就也停滞不前,远落后于东亚地区。去年经合组织公布的成人技能调查显示,英国年轻人(16~24岁)的计算能力在24个参与国中是最差的。

伊丽莎白称,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数学,是因为数学能力对于提升年轻人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很重要,对于经济竞争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她说:“全球范围来看,上海的数学教育遥遥领先。英国的新课程将借鉴中国的经验,如较早开始学习运算法则,记背乘法表与练习多位数除法等。如果英国人不改变学习数学的态度并学好数学,将最终影响英国的经济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王梦洁编译)

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时机成熟

据亚洲新闻频道网站(channelnewsasia.com)2013年12月25日报道,新加坡教育专家称,开展更深入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专家认为,今年出台的教育政策,例如教育部主办的幼儿园、小六会考成绩等级制等,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质量,也将使更多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新加坡教育部于2014年将开办5所幼儿园,在接下来的3年中将开办10所以上,旨在为优质的学前教育设置国家标准,使所有儿童获得优质教育,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早期儿童教育顾问邱博士认为:“我们从没研究过平均水平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高于平均水平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低于平均水平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这些幼儿园的比例如何等。教育部运营的幼儿园在这个问题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另一促进教育均衡的政策是,从2014年起,所有小学每学年都要为家庭条件不佳的学生预留至少40个名额。正如李显龙总理在国庆集会上所说:“我们要让每个新加坡孩子有机会进入自己选择的小学。”

另一项重大举措是小六会考的积分制将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制,目的是减少过度的压力和竞争。然而有人认为此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教育专家陈伟联教授说:“我认为小六会考的压力并不在于计分方式,而在于每个学生都想进入心仪的中学,这就会产生竞争,如果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被满足了,压力也就不存在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陶媛编译)

澳大利亚呼吁学校培养中小学生情绪恢复能力

据澳大利亚半岛网2014年3月22日报道,高中生精神健康报告显示,澳大利亚高中1/3的女生和1/4的男生存在情绪低落的情况,许多人以暴力或酗酒等行为来应对。最近对4500名7至12岁学生的调查也显示,34%的女生和30%的男生感觉存在无法克服的压力。因此,澳大利亚青年恢复机构呼吁联邦政府在国家课程中开设情绪恢复课程。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许多年轻人缺乏基本的控制冲动、解决冲突和建立人际关系等能够帮助他们应对人生挑战的能力。澳大利亚青年恢复机构主任安德鲁·福勒说:“我们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培养我们的孩子,给予他们这些能力。那些酗酒和诉诸暴力的少年儿童通常不知道如何建立人际关系,他们会对社会产生恐惧,并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学校的作用并非狭隘地专注识字和算术,而应该全方位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澳大利亚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获得这种教育。”

澳大利亚《费尔法克斯报》(Fairfax)指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设置课程培养学生情绪智能,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年轻人自杀、暴力和精神健康问题。研究表明,教会少年儿童如何管理情绪不仅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还可以提升学术表现。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陶媛编译)

2014地平线报告:

高校教育技术应用面临挑战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2月21日报道,《地平线报告:2014年高等教育》近日对高校利用新技术进行教学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通过调查,该报告总结了当前高校教育技术应用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首先,新技术在教育领的应用出现了诸多挑战,如教职员工的低数字技能﹑教学奖励的相对缺乏﹑教学新模式的竞争﹑教学创新的拓展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报告提出了“数字扫盲计划”,该计划由英国高等教育技术协会实施,提倡发展“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连续、包容性和整体性的数字扫盲策略。”

其次,网络普及率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校扩招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而高校扩招在一些国家造成人均教学资源短缺的现象。报告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或者网络普及率较低,那么基于技术的教学资源(如慕课)将无法发挥作用。这将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

最后,保证教育的意义。新技术为传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慕课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仅仅简单地利用新技术是不够的。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才是新教学模式的任务。随着慕课等在线学习和免费教育的发展,大学应当思考其所提供的教育的独特性究竟在何处,同时应当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反思高等教育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张玉娴编译)

美国研究:慕课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据美国《纽约时报》2013年12月10日报道,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针对100万名慕课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的用户完成了全部课程,大约一半用户只听过一堂课,这一结果令人失望,并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大学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教学。

慕课的出现带给人们很多期待,各界的宣传都集中于它能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布的另一项调查发现,80%参与该大学慕课的学生已经取得了某一领域的学位。

2012年,圣何塞州立大学和Udacity公司展开合作,提供3个低价的、记学分的慕课试点课程,每个课程大约有100人参加。为了提高课程完成率,Udacity雇佣了网络导师帮助学生学习。然而2013年春季参与在线课程的学生的表现远远不如在校上课的学生。该项目已于2013年7月暂停。

现在,慕课课堂已经转变成多种形式,如圣何塞州立大学正在利用edX制作的视频,来对一些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非营利机构edX也在制作大学预修课程;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Coursera正在尝试将自己的课程用于一些美国领事馆的小型讨论课中。慕课领域的开拓者们也正在开发另一种慕课学习模式,即“连接主义慕课”,该模式更注重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而不只是地单纯传授知识。

开启慕课潮流领军人之一﹑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学教授巴斯蒂安·特龙表示:“对慕课的宣传已经大力推动了大学的网络开发进程。很少有新事物会马上收获成功,创新的关键在于反复尝试。在学习成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方面,我们都看到慕课有大幅的改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教研究所胡夏楠编译)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开发网络虚拟实验室新技术

据斯坦福大学官网2013年12月6日报道,为了实现科学实验的数字化,斯坦福大学赫塞林克教授已经开发出将真实的科学实验与大型网络教学课堂联系起来的新技术,使物理实验数字化并载入因特网,从而供数百万人同时使用。

赫塞林克教授在1996年首次提出“在线实验室课堂”,他说:“如果想通过网络课堂获得科学或工程学位,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实验课程,‘在线实验室课堂’是与公众分享昂贵且复杂的实验室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虚拟实验室是赫塞林克教授的最新成果,将为公众呈现先进的在线实验室课堂,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访问和远程控制。实验室只占据几个立方英尺的空间,相比传统的实验室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赫塞林克教授等人还设计了一个小型衍射实验,通过运行自动化程序和一系列仪器记录实验,将实验的图像和数据导入到数据库。用户可以登录数据库,进入实验界面,看到同样的衍射实验并进行操作控制。“你坐在斯坦福的实验室跟坐在家里的电脑前是一样的经历和体验”,赫塞林克说,“如果课堂中的10万名学生轮流做一个15分钟的衍射实验,有的学生需要1000多天的时间才能够轮到。而虚拟实验室可以在更合理的时间容纳更多学生做实验,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更具吸引力”。

一些科学家认为,网络虚拟实验室不能取代某些实验的实践经验,但赫塞林克认为其优势远大于劣势。他表示,实际的实验室操作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并采取安全措施,而访问一个虚拟实验室将为新手提供机会,预先探索先进的设施。

调查表明,网络虚拟实验室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赞扬,一些从未有意向参与实验的学生也开始对科学和工程学习表现出兴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教研究所申欢编译)

2014年全球教育与技能论坛在阿联酋迪拜召开

2014年3月15至19日,2014年全球教育与技能论坛在阿联酋迪拜召开。本届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瓦尔基环球教育集团基金会、阿联酋教育部、GEMS 基金会和迪拜市政府联合举办。

全球教育与技能论坛创办于2013年,旨在响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倡导的“教育第一行动”,2014年的论坛是第二届。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内的7位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大会主席郝平,阿联酋副总统穆罕默德,38位各国的教育部部长、副部长,近百名全球著名教育机构、企业的CEO,世界著名媒体,以及850余名各国代表出席了论坛。

本届论坛指出,目前全球面临着许多危机与挑战,包括儿童失学、教育质量低下、青年失业问题、环境危机、金融危机、战争与冲突等。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才能化解这些危机,增加相互的理解与信任,促进合作及和平发展。只有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合作共赢。论坛还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影响力、号召力和领导力是不可替代的。

另外,瓦尔基环球教育集团基金会的执行总裁瓦尔基宣布,该基金会将在今年设立“全球教育奖”,奖金为100万美元,旨在打造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奖。该奖项将由来自22个国家的评委评出,奖励世界上最优秀的、最敬业的一线教师。希望能通过这一奖项鼓励更多优秀的年轻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并终身为之奋斗,同时给予这一职业更多的荣誉与尊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王力供稿)

中国与南非在教育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据泛非网(allafrica.com)2014年3月10日报道,南非教育部近日宣布,将把普通话纳入当地的学校课程,该举措受到了多方支持。

今年3月,南非和中国在教育领域达成了5项合作,分别是课程开发、数学和科学、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和发展。南非基础教育部发言人特洛伊·马顿斯说:“两国之间新的伙伴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超出了传统的贸易关系,进入到多元发展的关系中。教育之所以在合作议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教育对于两国来说都是头等大事。”

马顿斯还表示,该计划为南非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去接触这种世界性语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在去年的PISA测试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上名列第一。南非希望这种合作能为他们带来中国的成功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陶媛编译)

编辑 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