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出新花样

2014-04-29小新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4年9期

你会折纸飞机、青蛙、千纸鹤吗?把一张四方形的纸多次折叠,就能变成想要的形状,真是奇妙!

折叠,是改变事物形态最简单的方法,每个人每天都要进行多次折叠:起床后折被子、着装时折衣服、洗脸后折毛巾、把零钱折好放进口袋……正因为如此,人们习以为常,不觉得这种方法能有什么大的用处。

然而,在我们眼里没有什么大用处、派不上大用场的折叠法,却被韩国人当成一种创造的方法,用于产品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韩国三星公司推出了轰动一时的可折叠AMOLED显示屏,后来又在此基础上,三星公司进一步拓展,推出了更加精良的折叠显示屏,可以达到180度的折叠,经10万次折叠测试,显示屏依然保持无折痕的状态,折叠处的亮度仅降低6%,处于人眼不易察觉的范围。

虽然,这种技术至今尚未大规模应用在产品中,但是,方便的折叠显示屏颠覆了传统产品,让三星公司独领风骚,出尽了风头。

太阳能飞船是目前人类所能设想的进行星际旅行的最佳选择,它无需燃料,而是从阳光中获取动力。在飞船发射前,太阳能板必须尽可能收缩到最小的状态,才能装进狭小的飞船船舱。

但是,当飞船在太空飞行的时候,太阳能板又要伸展到最大面积,才能为飞船提供充足的能源。而且,这个伸缩的过程都必须尽可能简单,才能在无人环境中顺利完成。

“名堂”虽多,但也难不倒聪明的科学家。东京大学宇宙科学研究所教授三浦宫亮想到了折叠法,从折叠中挖掘潜力,最终决定“以拉开对角两端来把物品展开,而在收缩时则反向推入”,顺利解决了太阳能板的收放难题。

这种方法可使物件的体积减少25倍,并使能量密度加强14倍,被人们称为“三浦折叠法”。后来,三浦折叠法被广泛用于各种生产领域,甚至在轮胎的胎纹设计上也曾大展身手。

简单而又古老的折叠法,不但派上了大用途,还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这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大开眼界。它告诉我们,创新并不是非得“另起炉灶”,采用已有的方法也能大有作为。只要善于借助这种方法改变事物的形态,使某种东西产生新的功能,或进行全新的设计,同样能产生新的创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古老的折叠法,孵化出最新颖的产品呢?

折叠作为一种创造方法,创新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折叠改变某种东西的形态,方便使用;二是利用折叠,使某种东西产生新的功能;三是借助折叠,设计出一种全新的东西。

木匠所用的折尺、日常用的折叠伞、风靡一时的折叠自行车、可自由伸展的折叠书柜……第一种目的的折叠法最容易掌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安徽省的一名学生王丽萍也据此发明了安全折叠镰刀,在第9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初中组一等奖。

镰刀是一种常用的收割工具,刀头和木柄的结合部分是死的,牢固好使。但同时它也有缺点:刀头刀柄占用空间大,刀刃外露且锋利,一不留神会伤人。但农民习惯了,很少想到要对它进行改进。

王丽萍想到了在刀柄上开一条刀槽,将刀与柄之间设计成活动的装置,并用一只蝶形螺丝调节松紧。不用时,拧松螺丝,把刀藏在刀槽里,与木柄合成一体,体积缩小,携带方便且安全;使用时拉出刀来,拧紧螺丝固定住,结实好使。

第二种目的的折叠,能使某种东西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例如折叠地垫。把地垫的两个角经过弯折后,固定起来就可当做靠背使用,一物多用。

第三种目的的折叠最具创造性,改变了人们对某种东西的原有认识,例如折叠应急门。地震发生时,桌子下面并非是安全系数较高的避难处,“三角地带”才是更为安全的地方。这个“三角地带”在哪儿呢?怎样能在几秒钟内进入其中呢?

折叠应急门应运而生,只要将门的上半部分折叠下来、下半部分就会自动倾斜,形成一个极其牢固的三角空间,在灾难来临时保全性命。而且,门的空腔部分存有照明等应急工具及食物。

学习了这三种折叠方法后,赶紧动手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