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都春秋

2014-04-29张国领

北京文学 2014年5期

二十五年前的秋季,我从安徽合肥来北京求学,到校不久就感受到了北京冬天的滋味。我们学校在今天的通州区,那时叫通县,是城郊一个叫徐辛庄的地方,学校的四周很空旷,田地里长的大都是北京人严冬季节的当家菜——大白菜。当大白菜还一片翠绿的时候,北风就开始怒吼了,教室的窗子虽装着双层玻璃,仍能听到风声愤怒的诗人般在慷慨激昂。有两个来自广东的同学,刚进校时每天都要冲凉,说是一天不冲就睡不着觉,可自听到风的朗诵后,再没见他们冲过凉。

教室的暖气早早便开烧了,室内外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一方朋友般的温暖,一方仇敌般的冷酷。北京的冬季是漫长的,长得令人焦虑不安,在这种焦虑不安中我期盼春天的到来,在我心中,北京的春天肯定别具姿彩。

诗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也相信寒假之后将是春天。

寒假很快过去了,二月的合肥已有了深深的春意。当我急切切返回北京时,呈现在眼前的仍是天寒地冻,只有在老师的话语中我时常听到春天这个词,他们把北京的春天说得异常美丽。就在我裹着棉大衣急切想品味北京之春的时候,蓦然环顾四周,大家都已换上了短袖衬衫,女生的彩裙像旗帜一样翩翩起舞,一切都在告诉我,时光已进入夏季。

春天呢?北京的春天呢?老师在课堂上描绘的春天呢?老舍在小说里描写的春天呢?我是那么专注却没有看到她的影子,她的速度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的眼神,只忽闪一下便过去了。

在北京上学三年,我始终没有找到北京的春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毕业后我重回安徽,每当朋友让我说说北京的春天,我都无言以对,因为我没见过北京的春天,甚至没听到过她的脚步。没见到京城的春天,我心有不甘,后来有几次春天到京出差的机会,我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前往,我想了却久存的心愿,可每次都失望而归。

上世纪90年代,因工作的原因我调到了北京,心想,这下总可以见到北京的春天了。然而事实再一次让我失望了,十多年转瞬而过,我寻找北京春天的努力几近徒劳。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春天应当是阳光明媚的、万木吐翠的、鲜花盛开的、温暖和煦的、暖风习习的、芳香四溢的、流水潺潺的、莺歌燕舞的、彩裙飘扬的、笑脸照人的、蓬勃向上的……而北京的春天是生长在冬天和夏天的夹层中的小草,冬天太厚,夏天太急,一个是不愿走,一个是急着来,它们一用力,把春天给活活挤得不见了身影。

于是,在寒冬里我寻找春天,在盛夏里我寻找春天,却从不能在春天里寻找春天。春天在哪里?北京的春天在哪里?我从迎春花的金色中找到的却是隆冬的残余,我从挂钟似的柳絮中找到的却是厚重的棉衣,我从纯净的阳光中找到的却是寒风的尖利。正当为冬的不知趣而嘲笑的时候,突然间就进入了一个夏的怀抱,身上的大衣刚脱掉,就要急忙忙换上夏天的披挂。

初来北京的人都说北京没有春天。

老北京的人却说北京的春天变化最鲜明。

从季节中找不到北京的春天,我并不甘心,于是就想起了“写诗的功夫在诗外”这句话,我索性不找那看得见的形式上的春天了,开始用心去找北京的春天。思路一变天地宽,这一换角度,我不但找到了北京的春天,还发现北京的春天无处不在。

首先北京的春天在人们的心中时间最长。我小时候唱过一首歌,叫《我爱北京天安门》,其中一句是“天安门上太阳升”,第一次到北京我就去天安门,那次便明白了天安门上是不会升太阳的,可天安门犹如一座神楼,谁都知道它不会升太阳,谁都相信它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太阳不是天上的太阳,是比天上的太阳更明亮、更温暖的心中的太阳——党中央。北京是党中央所在地,是祖国的首都,从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之日始,党在哪里,哪里就是春天的起源,就是春天的所在。南湖、遵义、延安、西柏坡,这些革命的圣地,哪一个都曾经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春天之源。北京更是作为人们无限向往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充满着春的气息。谁能说这不是北京的春天?

其次是北京人,不论你祖籍在哪个省区,只要来到了北京,心理上立即突破了狭隘的区域观念,脑海就会产生一种意识——我是中国人,我的一言一行都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所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昂首阔步,春风满面,笑意盈盈,不管实际的节令是冬天夏天,外人看到的都是春天的色彩,听到的都是春天的声音。谁能说这不是北京的春天?

第三,北京的春天是有意被忽略的,一部分被自然忽略,一部分被人为忽略。说被自然忽略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漫长的冬季,本来四季分明的气候被强行分割了,有的拉得很长,有的被缩得很短。而人为的忽略是来自生活的巨大压力,这一点只要你往街头一站就能看出,生活在北京的人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是艰难而可怜的。拥堵的马路上,机动车在挤,人力车在挤,行色匆匆的男男女女在挤,经商的、从政的、打工的、观光的、寻找机会的、流浪漂泊的等等。由于他们心中只有正前方,对于身边是否有一束鲜花开放,没人在意;对于眼前是否有一片叶子吐绿,无暇顾及;甚至对于身体被有意无意地蹭一下碰一下,都已不再去理会,为了生计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大境界。其实北京的春天就在那脚步下,那车轮间,那纵横交错的目光里,那五颜六色的装束上,那文明守则的行动中。

由此我断定,北京的春天与其他地方的春天是不相同的,它缺乏明显的界限。

由此我还断定,北京的春天与其他地方的春天是相同的,只是它的颜色,它的声音,它的形态,它的内涵,更多的不是以自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人的形式来表现。

在北京我明白了,人心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

是人的高度决定了北京的高度。

是人的广度决定了北京的广度。

是人的深度决定了北京的深度。

在北京感受春天,首先看你是否怀着一颗春天之心。

北京的秋天是为一个节日而存在的。

北京在秋天把自己打扮得金碧辉煌。

秋天,是让生活在北京的人最趾高气扬的季节。

很多来北京的人,刚刚进入夏天就开始盼望着北京的秋天了,因为北京的秋天里有一个十月一日。这是个大喜的日子,我也像儿时盼过年一样,盼着它早点来到。不但我这样盼望,北京人也都是这样盼望的,全国人民谁又不盼望呢?

中国人盼喜庆,盼自己的喜庆,也盼国家的喜庆。为了一个大喜的日子,他们会把巨大的工程提前完成,这叫国庆献礼工程;他们会把任何事情做得完美无缺,这叫以实际行动向国庆献礼。

国家对于国庆日沿用的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像建国五十年、六十年的大阅兵,那是国人谁都扬眉吐气的大庆。而平时的小庆不在北京的人可能感受不到,住到北京之后我才明白,北京人是把每个十月一日都当大庆过的。记得妻子刚到单位上班那一年,五一劳动节放完假的头一天,她就拿回来一个通知。我一看是她们环卫队要每人交一篇征文,主题是“迎国庆我该怎么办?”这才五月一日刚过啊,怎么就搞起国庆征文了?再说她所在的那个单位是个极普通又极基层的单位,她只是里面最普通的一个员工。我当时非常不解,可在北京住的时间长了,我渐渐领略了北京人的国庆情结。那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深情、痴情、激情啊。

由此我想到了北京的秋天,这是北京最好的季节。春天太短,冷热没有明显的界限,加上时常弥漫在天空的沙尘暴,使本来有迷人风韵的北京之春,变得北京人避之唯恐不及。而北京的夏天,随着水泥地的无限制蔓延,高楼的节节拔升,不知从何时起,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火炉。冬天就更煞风景了,举目之处一片灰色,没有生机,没有精神,甚至没有艳丽的色彩点缀其间,就连应有的线条也被厚厚的帘子包裹得分不出粗细。只有秋天是那样明媚,花在开,香在飘,什么颜色都是那样的热烈和奔放。秋天的天空高远、湛蓝、明净,每一朵白云都透着圣洁和晶莹。阳光一改夏日的暴躁,变得剔透、清爽,流苏一般轻抚皮肤,照得心境辽阔、豁然。

北京的秋天分早秋、中秋和晚秋,这三个时令段几乎都是秋季的高潮。早秋的田野变化不大,街市上的人们脚步时时都在加速,脸膛红润,神情兴奋,充满着收获的渴望。中秋真正是成熟的时候,红红的苹果,金黄的柿子,饱满的栗子,油光光的山楂,还有数不清的果实会摆满进京的每条大路,使进出北京的人在丰收的氛围中,浑身挂满了太阳的光芒。特别是十月一日的来临,把秋天的锣鼓敲得响彻云霄,笑脸与笑脸交相辉映,标语与口号组成独特的思想,让你无论站立或前行都满怀豪情。而晚秋是燃烧的,除了香山、西山,整个燕山都进入燃烧季,北京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也红红火火的有了激情四射的温度。你会情不自禁地采撷一片红叶,寄托心中的希望,或夹于书页,或贴于窗子,诗情不住地上涌,想对远山近树去朗诵。

北京有很多胡同,你在秋天与夏天走进去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夏天进去胡同是狭窄的,潮湿的,空气是沉重的。但你若是秋天走进去,同样的胡同,会立即变得宽阔起来,那些最古老的门墩儿都有了新意,除了嘈杂的人流车流声,你仔细品味就能听到一种山泉在空旷的山野间流淌的声音。

在秋天,北京的老太太就是一道活的风景,她们随便往街头路口一站,立马使你感受到北京的历史之深远,未来之美好。就是她们这一站,站出了一方的平安,站出了高度的警惕,站出了北京的威严。

北京的秋天芳香四溢,从这芳香中能闻到很浓的酒的味道。北京人爱喝的二锅头酒,劲大,味重,度数高,仿佛这是专门为喜庆而造的酒。每当到了秋天,销量陡增,无论走到哪个四合院外,都有二锅头的酒香爬过砖墙,诱得你直咽口水。国庆是国家的节日,到来之前的很多天就有人开始庆祝——喝二锅头。国庆节过去好多天了,还有人在频频举杯,仍是为国庆而干。

北京的秋天芳香四溢,那是花的芳香,虽然到了秋天,但品种繁多的鲜花会在夏天过后的大街上,在草坪中,甚至在墙壁上,艳丽绽放。有传统的花卉,有新培育的品种,有引进的奇花异草。名贵的花也有,大部分还是普通的,这些普通的花在秋天开放,在北京的秋天开放,本身就已不再普通,因为她普通的生命已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北京的秋天芳香四溢,这是一种很浓重的政治气息。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它的一草一木都是与政治相关联的。你随便在大街上询问一名小学生或清洁工人,他们的话语间都掩饰不住那种爱国的情怀、生活在北京的豪情,对祖国未来的憧憬与展望。上到政治局的决策,下到胡同居民的生活,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北京的秋天芳香四溢,那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味道,作为古都的北京,存在了几千年,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也已经历了六十多年。在北京城的任何地方抓起一把泥土,你都能闻出那骄傲得可傲视一切的神气。如果你路过一棵并不起眼的国槐,别小看了它,说不定它就是哪个帝王微服私访走累了曾经依靠过的树。

作为季节,北京的秋天同样有秋天的自然属性,有叶黄叶落,有果熟实香,有天高云淡,有秋风送爽。但你只要在北京经历过秋天,就会知道她的特别之处,这是别的任何城市所不具备的。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丰收的果实,更多的、也是最令人振奋的是成就感。农林业的成就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经济发展的成就,文明进步的成就,法制完善的成就,文化大繁荣的成就,人民富裕的成就,中国在国际上地位迅速上升的成就……

今年秋天的喜悦可以延续到明年的秋天,并且这喜悦像滚雪球,不断壮大,不断瓷实,不断丰满。

秋天,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人就觉得充满了精、气、神。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急待去萌发,去上升,自己就是这世界的主人。即使你没读多少书,也会感到有了不同于别人的、对未来特别自信的气质,看着宽阔的长安街神采飞扬,看着古老的天安门神采飞扬,看着挺拔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神采飞扬。

北京的秋天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站在秋天的北京,如果你是北京人,一种精神的富足感会让一切生活的压力变得无关紧要。如果你是中国人,一种龙的传人的优越感会油然而升。

在秋天这个充实的季节里,北京人是不离开北京的,因为此时北京就是地球的中心,发自中心的巨大吸引力,让世界趋之若鹜。

秋天,每个北京人都是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北京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 王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