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奢侈如香

2014-04-29叶冰

北京文学 2014年5期

奢侈如香,幽馨四溢。闻之而来的人,无不为此香的绝美而顿足,或仰望,或欣赏,或垂青。其味若重,让人甘愿支付高昂的代价,将它捧入珍阁,时常品之,难免心生万般情愫。其味若轻,令人魂怡,却可以不必理会,因为它未必关乎生存的本质。爱者溯流,欲抵幸福之地,奢侈品仿佛它的芳踪依稀矗立,与它相伴难离。

在国际上,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在经济学上讲,它是价值与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它又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反之,即是必需品。

看似源于必需品的奢侈品,实则高于必需品。人们乐于感受它的存在,并被奢侈的场域包围,在精神与物质的交集中,激荡着人们对于它的丰富想象。它承载了和承载着人们的智慧与历史。或许正是如此,它必然地成为生活中的贵族。

它是人性的催化剂,激发人的荣耀感与被认同感。当人们消费它时,不但成全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美好愿望,也是尊重它承载的记忆。这好像源自人性中存在的欲望、虚荣、自私、贪婪……通过这种人与物交流的行为,人们或许可以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

当社会的发展从蒙昧到文明,它似乎成为一种符号。所有记录的历史和饱含着人们非凡创新能力的元素,融汇成为时尚的风向标。同时,与它相生的奢侈品品牌,必然吸引受众的目光。它的创立与发展,往往需要几代人的耕耘,经历非常漫长的过程。它的文化承载,以及沉甸甸的历史痕迹,几经沧桑,证明着它存在的意义——它是人们自信地生活于文明社会,赢得认同感的通道之一,让人们感受着文化的力量。

面对它的魅力,谁又能抵挡呢?它处于商业生态圈的上游,所拥有的生产标准、运营模式和优质资源,总会成为相关系统有效地参照或研究的对象。

据悉,发达地区向非发达地区提供商品,非发达地区的受众消费这些商品,使资金流向发达地区,这种商业利润运行的规律对于奢侈品的流通常常也适用。数据表明,现今世界上排行前十位的奢侈品品牌多在欧洲,而全球奢侈品的大市场之一,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

奢侈品的消费与资本运转的循环,在吸引大量资本之际,形成共享的商业链,有利于世界各国及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有益于社会发展。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社会资本与生活资料存在分配不均,呈现出贫富分化的矛盾。当一些人从奢侈品消费中获得愉悦,另一些人就会获得劳动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使贫富矛盾比较稳定地存在于相对平衡的社会环境中。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奢侈品的生产基地通常设立在非发达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拥有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同时,这也难免会让部分生产者的劳动保障相对低下,由此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因为奢侈品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其所需要的部分生产资料,往往是比较稀有的资源,这就难免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此类矛盾从未抹灭奢侈品对于受众的诱惑。人们创造了奢侈品,倾心于它所蕴含的经典与极致。人们也同样被奢侈品创造着,在它昭示经典时,也把人们的生活引向极致。

随着科技发展,制作技术的革新,产品工艺的改良,未来,人们将会愈加有能力创造出更精美的产品。人们为挑战自身极限,坚定不移地努力着,在探索与发展的征途中,凝聚着艰辛与无限可能,也容纳着奢侈品带给人们的研究与思考。

人们尊崇奢侈品,感受着奢侈,它也寄托着人们希冀幸福的愿望。毕竟,它是一种高档的生活方式。其实,幸福有时无须它的装点。幸福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掌控,对于心灵的感悟。

清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中有这样的描述——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可见,生活资料可以是一瓶一钵,又或渡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相应的受众。有的人甘心以简单方式生存,像贫僧;有的人热爱富于品味的生活,像富僧。这是一种选择——人对于必需品与奢侈品的选择,或是对于精神体悟与物质共振的选择。在此,人们或许遇见了生命最本质的需要。

欲壑难填,真修永立。存于表象的,过眼易逝,人若空握浮华,便会与这浮华共薄如云烟,难免偏离生命本质,或迷失,或沉沦。生命需要修身和悟道,它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生命本体被赋予的巨大能量。当这种表象与内在和谐统一,人们会在繁华过往中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在生活的境界里享受高品质的幸福。

奢侈如香,牵系灵魂的脉动,在人们的内心凝眸,绽放光华……

责任编辑 王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