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品与品酒

2014-04-29杨喜庆

北京文学 2014年5期

关于酒,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都对酒给予了很深的诠释。从李白斗酒诗百篇到今天的无酒不成席,酒已经成为社会活动的纽带和载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可见,酒文化在中国是源远流长的。

第一次听到“酒文化”这个词的时候还是二十年前,我去市里办事,市局的一个朋友招待我,从早上八点开始喝酒,一直喝到中午十二点,直到离火车开车还有半个小时,朋友才恋恋不舍地告诉我,今天别走了,咱们接着喝。我实在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只好推说有事。朋友有些扫兴,他摆着手摇着脑袋很失望地告诉我,看来,你不会喝酒,这喝酒是有文化的,我们草原最讲究酒文化。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喝酒还有文化。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好几年没能和他坐在一起喝酒。再后来,他调到其他城市工作了,酒也戒了,大夫告诉他,再喝酒就没命了。再次和他坐在一起吃饭时,他只好以茶代酒,看着我们推杯换盏,他无奈地坐在那里舔着舌头。

我喝酒是爷爷教的。听说我刚刚断了奶,爷爷喝酒时就用筷子蘸些酒放到我的嘴里,看着我龇牙咧嘴的样子,爷爷开心地笑着。爷爷的酒每顿喝得不多,但是很频。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每天喝酒,顿顿喝酒,就连早晨吃饭的时候也喝上一点,尽管喝得不多,但是一天加起来,也有三两的量。后来,爷爷病了一场,才把早晨的酒戒掉,只有到了年节才喝上一点,他告诉我们“酒通血脉,消愁遣兴,少则壮神,多则损命”。我是听着爷爷说的这些走上喝酒道路的,但是,我并没有按照爷爷说的去做,起码没有达到爷爷的要求。

确切点说,我是九岁开始喝酒的。先是站在桌子旁给大人们倒酒,时常换一下烫酒水。那年代生活不富裕,喝酒算是很奢侈的,大人们喝得高兴了,就把酒盅里剩下的酒给我喝。时间久了,大人们剩下的酒越来越多,我喝得也就越来越多。再后来我干脆就上桌子和他们一起喝酒了。还是一名学生,我就留下了能喝酒的名声。没能考上大学,母亲埋怨说是喝酒喝的,脑子不好使了。是不是喝酒喝的,我不知道,但是,喝酒喝多了影响记忆却是真的。参加工作以后,我在单位搞业务,那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单一的卖方市场格局被打破,市场逐步向买方倾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想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多抢到一杯羹,就意味着多一份生存的机会。作为一家流通企业,我们既要争取客户,又要稳定货源。既要争取别人,也是别人争取的对象。所以,酒就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介。你喝一杯,我就敢喝两杯,只要能把客户留下,喝多少都在所不辞。直到有一天,喝得胃出血了才算告一段落。在市医院住了半个月院,我又回到工作岗位。虽说没继续喝大酒,但是为了工作还是逢场必喝,只是喝得少点罢了。那一年,我被任命为企业经理,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企业要生存,职工要吃饭,企业一分钱流动资金没有,除了有人就是有债。没办法,我请银行喝了一顿酒,用自己家的房子作抵押,算是从银行得到了一点贷款。贷款少得可怜,除了交纳各种费用,发给职工点生活费,连运费都付不起。作为流通企业,库里没有物资储存,本身就谈不到销售,更谈不上效益了。没办法,我跑到一家水泥厂,我直接找到厂长,说明我的情况。厂长为我的直率感动了,酒席间,他端着酒杯对我说,看你挺年轻的,说话办事也挺实在,不像有的生意人净耍滑头。这样吧,我就信你一回。不过我有个条件。我一听厂长要提条件,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端着酒杯的手有些颤抖。厂长看看我一笑说,只要你一口气把这瓶酒喝了,我就把水泥赊给你,卖完了给我钱。说着拿起一瓶酒,脸上露着幸灾乐祸的笑容。看着那瓶一斤装,52度的白酒,我接过酒瓶子说,既然厂长说了,那就一言为定,在座的作证。说完我一口气把那瓶酒喝了,然后又敬了在座的每一位,请他们作证。当我喝完这瓶酒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用惊奇的眼神看着我,许久才爆发出一阵掌声和喝彩声。厂长终于在合同上签字了,我拿着合同不知是怎么回到旅店的,胃液加着黄水喷涌而出,就差把胃吐出来了。睡了好几天还觉得昏昏沉沉的,就像是大病了一场。后来,企业发展了,再不用拿命去做生意了,酒该喝还喝。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喝酒慢慢变了味儿,喝酒的排场越来越大,公款越花越多,更有甚者,一个朋友喝完酒去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理了。还有喝醉酒胡说的,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当年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就是真实的写照“……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跟着别人睡”。在老家,常听老人说“酒是好酒,人是王八犊子”。也就是说,酒本身没有毛病,有毛病的是人,话糙理不糙。

事实上也是如此,酒作为一种饮品,充实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应该无罪。可是,酒作为一种媒介,却被一些人亵渎了,利用了。把喝酒变成了豪饮,喝得没有了酒品。其实,酒品即人品,只有慢慢去品,才能品出人生滋味儿。如果把酒当成一种饮料,心无杂念地喝,它就是一种饮料。如果你抱着某种目的去喝,你的酒品立刻就变了味儿。做人也一样,多为别人想想,多看看不如自己的那些人,燥热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少一份争执,多一份爱心;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你的心就豁达多了。我信爷爷常说的那句话,酒通血脉,消愁遣兴,少则壮神,多则损命。只要我们心怀坦荡地去品酒,就一定能品出自己的酒品,做人何尝不是这样?

责任编辑 张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