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背后也有面子因素
2014-04-29荣光友
望子成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所积淀而形成的家长心态。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胜过自己。虽然,在某些贫困地区,人们,包括中小学生仍然缺吃少穿。但是,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相当部分家庭在花钱问题上都向着子女倾斜。据某小学校长提供的一份调查中讲:学校2000多名学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比正常消费水平高出百分之四十。在生活方面追求高消费,已经使中小学生消费水平普遍超过父辈。并不是老板、金领、大款才纵容子女,而是大部分工薪阶层家庭都在子女教育和子女衣食住行方面相当舍得掏钱。在溺爱、攀比之风,尤其是“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心态的激励之下,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上重点学校、实验学校或私立“贵族学校”,虽然这类学校门槛高、收费高,但是只要子女能够进去,家长就会不遗余力。不能进重点学校、实验学校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钱财为子女聘请家庭教师或用金钱刺激孩子学习,造成了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的现状。还有很多家长为开发孩子的智力和特长,不惜花费重金,将子女送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培训班,学外语、学语文、学数学、学美术、学音乐舞蹈等等。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擅长花木种植,是远近闻名的花木大王。他的儿子赵益(说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文所涉及的有关人员全用化名),在镇中心小学读四年级。赵益品学兼优,期期都是三好学生。今年年初,却转学了。我问为什么要转学?这位远房亲戚说:“赵益就读的学校条件不好,这次转到县城的重点小学,肯定比在原来的学校条件更好。再说了,大家不是都说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别人的孩子都可以上县重点小学,我又不比别人差,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上县重点小学呢?我将来还要想方设法让赵益上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呢!”
然而,刚刚才十岁的赵益突然离开了原本非常熟悉的学校和同学,来到离家很远并且非常陌生的学校和同学们中间,还真的有点不太适应。他的压力变大了,学习成绩也不如原来那么优秀了,心情也不如原来那么愉快了。这次被转学,对于赵益来说,到底是好事呢,还是坏事?这当然只有等待若干时间之后才能知晓哟!
李斯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他的母亲是听力残障人士,在福利厂从事印刷装订工作。父亲是一名三轮车夫,家庭收入并不丰厚,但李斯同学的衣着打扮却像个大款,并且文具、零食随处乱扔。周武的父母亲都是农民工,父母亲特别省吃俭用,衣服、鞋子烂了,他的父母总是舍不得丢掉,缝补缝补然后再穿,但周武却打扮得像个唱流行歌曲的明星,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有的同学还误认为他的家里特别富裕。上述两位同学的家长都认为,自己吃苦耐劳是应该的,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千方百计保证孩子吃好穿好并且腰包里有钱花,只有这样,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郑禄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父母亲为了他在若干年之后能顺利进入重点中学读书,在今年春节前夕,毅然决然地花一大笔钱购买了某重点中学的“学区房”,并将全家户口也迁移到了那里。因为按照该市关于划分片区就近入学的相关规定,郑禄上重点中学将顺理成章不成问题。真是深谋远虑啊!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郑禄父母的举措,激发了亲朋好友们购买学区房的极大热情,有五六家亲友争先恐后筹措资金,有的甚至四处借钱贷款,也要购买学区房。这房子的确是购买了,但是要偿还数额较大的债务,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也许将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起跑线上的攀比热和畸形竞争热持续升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人忧心忡忡,以至于许多关注这个问题的人们不得不追踪思考,并连连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我们应当如何去解决?怎样才能真正使起跑线成为公平合理良性竞争的促进线呢?
其一,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较多的钱财是起跑线攀比竞争的基础。希望子女超过自己,这是众多家长的共同心愿,并且人们如今逐步富裕,有钱财作保障,更加激发了起跑线畸形竞争态势。相当数量的家长见面就攀比:谁的子女上重点学校、谁的子女才艺竞赛获奖、谁的子女用名牌等等。如此攀比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为了子女,其实质却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其实,对于工薪阶层家庭来说,家庭钱财是有限的,呵护子女,为子女的教育和衣食住行等消费,适当地多花一些钱,是完全应当的。但是作为一个家庭,应当统筹兼顾,决不能为了“面子工程”一轰而起地搞起跑线畸形竞争。在子女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不能过度花销,应当量体裁衣,适度适量就可以了,要全盘兼顾整个家庭各方面的开支。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消费更加合情合理。
其二,有部分中小学生认为,艰苦朴素是寒酸,勤俭节约是可笑,他们互相攀比穿名牌、用名牌,有的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地花钱,有的随意将饭菜扔掉等等,这除了部分家长的教育不到位以外,某些学校的思想教育也存在着欠缺。
其三,现时,教育资源的配备向着名牌学校重点学校倾斜,名牌、重点学校与非名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软件、硬件配备“落差”巨大;这种落差在客观上成为择校热、攀比风的“物质基础”。
中小学生既是起跑线竞争的被动或主动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和受害者。纵观现时社会,起跑线上的攀比热畸形竞争热,虽然只涉及中小学教育等问题,但其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却又关系到诸多方面。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报刊广播电视进行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学校和家长做好相应工作。只有采取切实措施,实施综合治理,才能彻底解决起跑线上的非正常攀比竞争现象,并进而为培养造就合格的年轻一代人才队伍,共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 张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