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面子”说两句
2014-04-29丁力
之前多年,我开宝马,但车和人一样,老了,就必然出毛病。有一次和诗人谢湘南出去玩,开车到了厦门,车门忽然打不开了,搞得很狼狈。还有,我买车的主要目的是开出去玩,特别喜欢到陌生的地方去玩,旧车没有导航系统,非常不方便,于是,动了换车的念头。听朋友说日产车不错,省油,小毛病几乎没有,于是便买了一辆。经实际使用,感觉确实比之前的宝马好开。从上海开回深圳,只花了七百元油钱,说给朋友听他们都不相信。从驾驶的感觉来说,唯一的缺点是提速慢,超车的时候不给力。但日产车的设计者考虑得很周到,专门设计了超车挡,需要超车或爬坡时,换上此挡,“呼啦”一下就上去了,甚至比我那辆宝马更带劲。久而久之,我就冷落了宝马,出门主要开那辆新买的东风日产车。
当然,日产相对于宝马,另一个明显的劣势是开出去面子不好看,毕竟,两车的价格相差数倍。但我对“面子”无所谓。因为我是作家,不是生意人,不需要靠座驾撑门面,更不会拿好车作道具招摇撞骗。再说,家里的宝马并没有卖,万一真需要撑门面的时候,开上宝马就是。可是,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使我对原来的想法产生了动摇,于是,我打算再次换车,把现在的日产换成新款奔驰。
第一件事是我上个月开车回安徽,姐姐很吃惊,问我是不是遇上了什么困难。我说没有啊。姐姐不相信,看看我,再看看车,说,如果遇上什么困难,对姐姐说一声,不要紧的。我费劲解释了半天,说什么困难都没有,任何麻烦都没遇上。姐姐这才问:“那你怎么不开宝马,开日产了?”我说这车省油,这车不会有小毛病,比如不会突然车门打不开等等。解释了很长时间,姐姐仍然将信将疑,直到临走,姐姐的脸色都不好看。回来的路上我一路想,终于想明白。姐姐的疑问,除了关心外,似乎还有其他。比如面子。姐姐是个特别讲面子的人,我这个在深圳当作家开宝马的弟弟,一直是她在婆家人面前的骄傲。这次,我突然开了辆便宜的车回去,婆家人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心里肯定有猜想了。姐姐婆家人的猜想没有当我的面表露出来,但姐姐肯定感觉到了。所以,我的不经意行为,客观上给姐姐带来了麻烦,甚至是某种程度的伤害。怎么办?唯有明年回去开一辆更好的车,才能为姐姐挽回面子。所以,我打算年底买辆新款奔驰。
前几天,北京的一位老师来深圳,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一位媒体朋友当面夸我,说我是深圳作家的典型代表,居然靠写小说开上了宝马等等。说得我无地自容。因为,那天我习惯性地开了东风日产,而不是宝马,而且,先前我就是开了那辆东风日产去接北京老师的,现在被人当面这样夸,不是被客人误解我们“浮夸”吗?于是,又费劲地解释了半天。尽管客人一再强调车子就是代步的工具,牌子好坏实在无所谓。我仍然暗想,唯有再买一辆比宝马品牌更响亮的车,才能对得起媒体朋友的当面“吹捧”,也才能对得起北京老师的宽容和善解人意。
通过这件事,我想,人不能太自私,或者说,人不能太自我,即便我们自己以文人自居,蔑视“面子”,也无权要求其他人和我们一样不在乎“面子”。应该承认,中国是个“面子”的国度,“面子”也是构成我们民族诸如“礼尚往来”等礼节的重要一环,“面子”甚至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完全不讲“面子”。我们的一切行为,除了遵从自己的心理感受之外,也必须照顾其他人的感受,特别是我们的亲人或身边最亲近朋友的感受。比如我,就必须照顾我姐姐的感受。
另外,我们真的因为自己是文人就完全不在乎“面子”吗?还是我们作为穷酸文人因为讲不起面子而故意假装不在乎面子呢?比如我们回老家,或者到曾经读书的地方,同学请喝酒,我们总是推辞,说不能喝,说喝了酒就不能开车等等。但是,回来之后仔细回味,那些请我们喝酒的同学留下的温暖确实比请吃“光头饭”的朋友多。你不承认吗?
你不承认没关系,反正我承认。
最后,我想强调,只要不过分,“面子”其实是个非常好的东西。生活的经验告诉我,凡是要“面子”的人,都比较讲信誉。把钱借给很讲面子的人,你放心,他肯定会还你,哪怕是砸锅卖铁他都要还你。为什么?因为他要面子。借钱不还,传出去他还有“面子”吗?即使不传出去,他在你心里还有面子吗?为了面子,他也会还你。推而广之,如果一名官员真的在乎自己的面子,他应该不敢轻易接受贿赂;一个名医生如果真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他应该不敢多开药更不会接受红包。假如大家讲面子,只要不过分,社会应该更祥和。反过来,如果都不讲面子,不要面子,多可怕啊!因为,要面子其实就是要脸,人要是不要脸,不是比那些讲究面子因此有点俗气的人更可怕?如果我们的社会人人都不讲面子,或者说都不要脸,不是更加糟糕?
总之,我忽然发现自己是个俗人。因为俗,我打算把东风日产换成奔驰。
责任编辑 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