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模拟

2014-04-29郭航

2014年1期
关键词:群体

郭航

摘要:本文以研究如何持续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对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对持续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重大现实意义认真进行了梳理,最后,从五个方面对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提出了积极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业内专家及学者提供积极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政策模拟

引言

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缩小各阶层的贫富差距,减少两极分化现象,持续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各项议题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当前的政策导向,本文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未来的改革举措。

一、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状分析

(一)从职业分布上来看,呈现不均匀性集中特点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在职业分布上来看,差异性比较大,一般来说,沿海城市的一些岗位人群的收入非常高,组成了固定的高收入群体,比如说外企中的高管层、国企的高管层及私营企业高级管理者等,而一些服务类行业的基层工作者收入较低,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下表,显示了从职业分布上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及占比:

(二)從行业分布上来看,呈现特有的中国特色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除了垄断性行业外,一般的中等收入群体的行业都普遍集中在了专属领域内,呈现出特有的中国特色,比如说:金融保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公共管理等行业等。

(三)总体来看,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偏低

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到今天基本都形成了中产阶层占大多数、富人阶层和相对贫穷阶层占少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其中,大多数国家的中产阶层占6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达到90%的比重。通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偏低。

二、持续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重大现实意义分析

(一)是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85年最小差距时的1.86:1,扩大到2013年的3.76:1;从区域之间看,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和最低的甘肃省,两者之比为2.43:1;从行业之间看,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最高为最低的4.27倍,比1998年之比2.35:1扩大了2.42倍。2013年上市公司中18户金融企业高管平均年薪351.1万元,是金融行业职工平均工资4.94万元的71倍,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140.8倍。无论从民生角度来看还是从收入分配领域来看,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促进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

构建“橄榄型”社会收入格局,通过促进调整区域的经济结构,通过积极的改变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受限于外部世界的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扩大国内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务之急,而承担起国内需求的主力人群是中等收入群体。因此,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是应对当前全球经济下滑的有效措施。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从民生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稳定与否都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和谐统一息息相关,中央一系列的政策彰显出了改革的决心和方向,稳定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和数量,树立其社会消费、生产、生活的地位,对实现中国梦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三、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当前,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已成为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提高工资收入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途径。要加快推进企业工资形成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设,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强国家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逐步提高低工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使其中大部分人逐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重点是对技能工人根据其技能水平提高、所作贡献增加,相应提高其工资,使他们其中的高级工和技师收入水平有较多增长,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其他大中型企业继续根据经济效益增长情况,适时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让更多职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同时,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二)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更多能产生中等收入的职业和岗位

我国社会生产结构的转型目前来看收效较为明显,工业化程度和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能够产生中等收入的岗位数量在不断增多,实践证明:如果可以稳定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的扩大就业领域和范围,就可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从而带动产生更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员的数量。

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

(三)建立更广泛、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性问题,目前实行的医保改革和社会保障改革已经初步见到了成效,但是由于我国较为复杂的社会体制和体系因素,保障工作还有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具体来说:第一,应不断扩大保障的覆盖面;第二,对农村的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保障要尽快到位;第三,对贫困人群的帮扶工作要深入持续。

(四)加大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为“扩中”提供基础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依托教育的改变是从长远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关键所在。我国已经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的重大转变,随后还要积极引入并支持各类教育形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增加更多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实现后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实现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逐步改变。

(五)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橄榄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体制制度的保障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一环,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要牵头进一步完善城乡改革的举措,引导农民的城市化进程,打破困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即城乡分割的不良管理体制。通过不断的推进城镇化工作,切实实现“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重要调整。

结束语

持续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不仅有国家层面的政府各个部门,还包括各级企业单位,既需要政策上的导向,也需要行动方案上的落实,但是,只要措施得力并充满信心,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杰.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及规避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吴华.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3] 彭易龙.中美中等收入群体趋优消费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熊威.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8(4):234.

猜你喜欢

群体
对当前退役军人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堵点难点的思考
给特殊困难群体多一些关爱
常被群体误读的中药材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帝王一个短命的群体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
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就业之路初探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