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2014-04-29赖光涛万欣
赖光涛 万欣
【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黄疸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价格低廉,是基层医院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为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口服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42-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疾病,国内报道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30%-50%[1]。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若黄疸出现时间早,程度严重未能及时有效地救治,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也称核黄疸),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幸存者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2012年住院治疗的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2]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日龄2-27d,平均6.2d;出生体重(3154±310)g;胎龄(39.36±4.20)周;黄疸原因:感染因素21例,早产儿12例,ABO溶血1例,窒息2例,母乳性黄疸2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日龄2-27d,平均5.9d;出生体重(3178±315)g;胎龄(38.80±3.90)周;黄疸原因:感染因素20例,早产儿14例,窒息2例,母乳性黄疸2例,其他2例。以上病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两组病例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基础疾病大体一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①蓝光照射:根据黄疸程度每天给予8-24h蓝光照射2-3d。②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5mg/(kg.d)口服,连用3-5d。③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培菲康0.5g/(kg.d)口服,连用5-7d。④合理喂养及基础疾病对症支持治疗:纠正酸中毒、保暖、预防低血糖、抗感染,母乳喂养者暂停母乳24-72h。
1.2.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3ml/次口服,每天3次,连用3-5天。
1.3疗效判断治愈: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好转: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未降至正常而要求出院,无效:黄疸未见消退,自行要求出院或转院。
1.4统计学方法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组应用茵栀黄口服液除大便次数增加和皮疹以外,未观察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其原因复杂,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机制尚未成熟,或受到缺氧、感染等因素影响时血脑屏障作用遭到破坏,或血浆蛋白含量不足等,当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时,容易进入脑内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预后不良,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黄疸重,持续时间长,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更加明显,可遗留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如癫痫、脑瘫、共济失调等。近年来认为不同的种族和地域、不同的胎龄和体重有不同的胆红素峰值,特别是对于低体重和高危新生儿,生理范畴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2-3]。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以避免胆红素脑病出现及防止脑性瘫痪发生的方法,尤为重要。
常规治疗方法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已得到公认,2000年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中确定其为首选治疗方法,但光疗还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表明可以减少脑损害和改善神经系统的预后[4]。苯巴比妥钠为酶诱导剂,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增加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从而增加肝脏清除胆红素的功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但酶诱导剂见效慢,早产儿疗效较差,且有嗜睡的副作用[5]。培菲康为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经适当配合而成的活菌制剂,口服可有效地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进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粪便排出,但退黄作用较弱。对严重病例需采用换血等方法,因基层医疗条件有限,不能全面开展治疗,加上部分患者经济条件的制约,亦不能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茵栀黄口服液主要成分为黄芩甙,金银花提取物,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是传统退黄利胆药物,纯中药制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黄芩苷通泻胃肠郁热,能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流量,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栀子素能清湿热,有利胆及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茵陈有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及明显利胆作用。动物试验发现茵栀黄口服液能诱导大鼠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另外,该药还有较强的抗菌、抑菌作用,在有感染因素时,可起到杀菌作用以减少细菌对红细胞的破坏作用。本文对80例患儿随机分组观察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故辅助光療等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减少换血,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伤残发生率,治疗中除大便次数增加和皮疹以外,未观察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易于操作,基层医院的患儿家属均能接受,适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一兵.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河南医药信息,2003,24(3):11-12.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8-441.
[3]韦桂宁.双歧杆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84.
[4]杜立中.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光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4(2):77-78.
[5]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