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会的“前倾”趋势

2014-04-29赖虹伊章丽萍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

赖虹伊 章丽萍

摘要:现代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社会愈加复杂以至于开始被许多学者作为分析解构对象。本文意在通过尔文·戈夫曼的“拟剧论”来探讨网络社会发展带来的效应和对个体的影响,作为前沿探索性研究,有待后续进一步实证研究。

关键词:拟剧论;社交网络;熟人社会

互联网兴盛之初作为个人的“后区”,为个人真实情感宣泄有所助益,随着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前倾”的趋势。近年来,一些公司在招聘时暗访招募对象的网络经历,很多优秀应聘者都栽了跟头。这种现象让人反思,网络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是何时变得如同一头困兽,在背后的阴影中蠢蠢欲动,个人如芒在背。而尔文·戈夫曼的“拟剧论”如同有预见性一般,很恰当地解释了现代网络传媒的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

一、相关理论

在戈夫曼看来,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他人面前塑造出一个能被接受的形象,即被戈夫曼称之为“形象管理”并提出了“前区”与“后区”的概念。“前区”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舞台部分,“后区”则是指不让观众看到的舞台后台部分。相较“前区”,在“后区”的表演者所作的一切都是自然、不自觉而放松的,前区与后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表演与自我的形成都是与个体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必须要有外界的认同与接受,于是戈夫曼提出了“剧组”的概念——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群人,是个体得以体现其存在的环境。“剧组”的作用实质是带来“剧本期望”,即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限定。这种认识提供了为什么个人是按照社会环境预先设定的脚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表演的原因。

二、问题分析

(一)“前倾效应”带来“后区”的消逝

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国家机器越来越庞杂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倾向于韦伯的工具理性。用拟剧论来说,即是“前区”对“后区”的挤压,这造成了个人心理的很多疾病。而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匿名”的可能性,使得这些被现实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们找到了一个得以宣泄的空间。因此,我们不妨认为对大多数个体来说,在网络兴盛初期网络社会是作为人们“后区”所存在的。然而,随着网络社会越来越成熟,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间的那道“墙”也越来越透明。“实名制”、“人肉”都是当下网络热门词汇,说明了这两个空间愈见的通融性。

举个例子,当下引起人们热议的“薛蛮子嫖娼案”,首先薛蛮子主动将自己的网络生活放在舞台中间供人观赏,另一方面,一些薛蛮子放在舞台背后的东西,一旦东窗事发,就能被好事者通过他在网络上的足迹统统拉到聚光灯下。从被逮捕后因为几天不能发微博而烦躁苦闷的现象看来,他已经些许有些心理上的障碍,而这种疾病的前兆是否预示着由于“前区”对“后区”的挤压从而为个人带来更多的压力而不能释放。这种网络社会的“前倾”趋势,造成了原本属于“后区”的网络空间被侵略,夸张地打个比方,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1984》中的电屏,而是监视视角更加全面的“无影灯”。

(二)网络社会“前倾效应”出现的原因

网络社会的“前倾效应”就是指网络社会由初始的作为个人“后区”随着网络社会发展成熟被“前区”所“侵占”,总的说来引起网络社会“前倾”态势出现的大体原因就是: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社会的演进,导致了网络社会交往情境的改变,从而使得个人认识到自己面对的互动对象和社交情境的巨大变化,从而导致了自己行文更加“前区化”。我们将这一原因拆解开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的因素:

1.网络社会的“成熟”

相比于互聯网初期,现在的互联网像一个单细胞动物已经通过关系的搭建和技术的实现已然生长出躯干和四肢,然而这种“成熟”实质并不成熟,随着这一过程诞生了木马、病毒以及黑客,网络信息安全在近些年被提上日程却依旧缺乏有效可控的对策。就算从不使用网络,不良机构还是有可能将你的个人经历和信息上传网络,而这种网络社会的“成熟”带来的种种风险又使得个人信息更容易被获取。近年来“人肉”词频现,信息安全缺乏,很容易被连根带把地被人揪出来。再次,为了网络安全文明的“实名制”出现了,“匿名性”在这过程中消逝,保护伞一破,舞台的灯光再次照向个体,个体在观众的瞩目中不得不又开始扮演既定的角色。

2.熟人社会的入侵

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facebook 2012年统计共有9亿全球用户,中国大陆也不甘示弱地模仿开辟出人人网、开心网还有微博。这与传统的博客有很大差别,博客更偏向“后区”,因为它对于博主而言没有一个预计的观众群体,这样的情况下人是自然而放松的。而微博这类社交网站不同,一旦你发表话语就会出现在关注你的人的微博主页上,进一步的,社交网站的大多数用户都是和实际生活中的好友相互关注,这对个人来说在说话前就已经设立了一个观众群体,这就造成了一种被“向前推”的效应,使得个人不能真实地展现完全的自我。这实质上是由于网络社会的成长构建了“剧组”这一情景,使得网络上认识你的人越多,周围和外界对个人的期望越多,个人感到强烈的限制,于是行为更加倾向于表演性质。

3.当代青年自我实现需求

有人说过,独生子女的一代是孤独的一代,加上父母的宠惯,容易形成孤僻、不合群的社交特点。虽然这说法一直存在争议,但这一代在社交网络占据了大部分。他们的活跃表明着新一代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希望得到关注、赞同和肯定,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引发群体效应。“创新”、“独特”成为了当代青年追求的标签,而网络作为信息迅速传播和扩散的渠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他们将这个平台作为尽情自我“表演”的场所。

三、结论

网络社会的发展导致情境的变化,造成了网络人群行为的转变,总的看来有两个趋势:一是借助媒体技术人们在网络社会中有一种把自己后区行为前移的倾向,二是网络社会中人们渴望看到他人再次前区展示传统后区的行为。后区行为的前区化导致后区范围的缩小,但在当下这只是一种总趋势。

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复杂化期间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交换过程,社交网络等新一代媒介不断向人们输入角色信息,人们也将自我逐渐交付给网络,个体越来越意识到网络上观众群的存在,而行为也更加“前区化”,其目的或者说是结果是整个网络媒介都能欣赏到自己的“表演”。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依然发展到可以根据蛛丝马迹就能摸到线头终端个体的层面,“匿名性”的消逝提醒着人们注意自己网络的言行,也就是将本来释放自我的后台改造成为玻璃房子供人欣赏,后区也在逐渐消逝,而媒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身处其中人们的注意与思考。(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75-279.

[2]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260-262.

[3] 周芳.社会学视野中的博客互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

[4] 晏九珺.社会学视阈下的大众传媒舆论引导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

[5] Van Dijk,Jan:The Network Society,London:Sage,1999.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
口碑信息传播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
社交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用
社交网络推荐系统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基于五要素理论的视频自媒体盈利模式
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关注及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基于图片分享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应用分析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