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重要性
2014-04-29王保平
王保平
摘 要: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猜想的思维习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键词:观察力;数学教学;创新潜能
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學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当“主角”,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体现对问题经过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改革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和运用新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猜测的思维习惯。(2)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与联系思维的能力。(4)引入开放题,培养思维的开放性。(5)鼓励设问解疑,培养创新能力。(6)善于联想类比,培养创新能力。(7)注意情商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意识。
4.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科学评价的创新意识,扎实地进行学习各科文化课,丰富自己的间接知识经验;参加广泛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直接知识经验,要学会捕捉灵敏意识的方法。
总之,贵在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子兴.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5.
[2]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