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操作和护理
2014-04-29肖俊荣
肖俊荣
【摘要】总结19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操作,护理措施予以交流。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6-01
新生儿听觉障碍分为先天性听觉障碍和与获得性听力损伤。后者多是分娩者的诸多高危因素造成的,而新生儿听觉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1]。国外有资料报道,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1‰-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发生率约1‰[2]。3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听力障碍儿童做到早期发现,早起进行治疗、康复,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从而改善这些儿童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弱势地位。我院自2012年开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以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正常新生儿、高危新生儿及外院出生后介绍到本院的新生儿均进行了听力筛查。
1.2筛查模式的标准依据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实行两阶段筛查模式。
新生儿在出院前(建议生后48-72小时内)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初筛”者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月龄内应转诊到省医大一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
1.3具体方法
1.3.1物品的准备①采用丹麦产手持式Madsen听力筛查仪,首先检查校准仪器。每日筛查前将探头置于校准腔内进行校准,滤声片耗损及时更换,保证刺激声物理参量的准确性。检查仪器电量是否充足、探针孔有无堵塞。②准备好儿童专用:棉签:用于清洁外耳道赃物。③准备好探头专用探针,防止探针孔堵塞能及时清理。
1.3.2测试时机的选择测试时新生儿为出生后48-72小时[3]为最佳时机。因出生随着时间的延长、耳道内的羊水与积液等逐渐被吸收,从而提高通过率。
1.3.3测试环境准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法行听力筛查时,应选择在单独、相对安静的房间内进行,环境噪声≤45dB以下即可[4]。操作时关闭周围的声源,嘱家长勿说话和走动,以保证监测顺利进行。
1.3.4新生儿状态测试应选择婴儿睡眠状态或安静状态。婴儿如哭闹、烦躁不安,则容易影响测试结果。甚至无法进行测试。对处于浅睡眠状态的新生儿,可采取喂奶中安静状态并抚摸婴儿头部方式,使其安静以保证理想的测试状态。
1.3.5具体操作耳塞的方置:新生儿放在诊床上侧卧,测试耳朝上,轻轻的将耳廓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用儿童专用棉签清洁耳道后,选择与耳道大小相结合耳塞。轻轻向下拉耳垂,旋转探头塞进耳道,探头密闭地置于外耳道,其尖端小孔正对鼓膜,启动测试程序,计算机开始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显示在屏幕上。之后用相同方法监测另一侧。如测试顺利,约10min内即可完成双耳的检查。筛查结果以通过(PASS)和未通过(REFER)表示。未通过者,根据当时新生儿测试状态、外耳道结构、有无分泌物、环境噪声水平、耳塞大小、探头是否堵塞等几方面进行检查,排除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因素,重新再测试,记录检查结果。
2结果
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正常新生儿、高危新生儿及外院出生后介绍到本院的新生儿均进行了听力筛查。初筛1950例,通过1662例,占85%;复筛288例,通过281例,占98%。
初筛通过的新生儿说明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新生儿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病理性黄疸、中耳炎、噪音等,因此要继续观察新生儿听力情况。如未通过的新生儿,告知新生儿父母要细心观察新生儿对声音的反应,待42天再来院复筛,复筛未能通过者在3个月龄则需要到上级医院行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和处理意见。
3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婴幼儿,能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影响。工作中测试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性与熟练的操作技巧,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转诊率,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做好衛生宣教,使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得以普遍开展。若早发现(最好在生后6个月内),可及早使用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些措施对改善发音障碍都非常有利,同时对新生儿做听力筛查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雪.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康复统筹工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5):537-538.
[2]黄旖玲.新生儿听力异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7):868-869.
[3]蔡国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选择[J].护理研究,2003,17(9):1086.
[4]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