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及防治原则

2014-04-29管红伟龙海霞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1期

管红伟 龙海霞

【摘要】目的对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阴道流血的防治原则进行临床诊断。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安体欣冲剂进行治疗,并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发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诸多因素。采用安体欣冲剂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药物(P<0.05)。结论生殖道的炎症是引发阴道出血的首要因素,安体欣是治疗阴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绝经后阴道出血;安体欣;生殖道炎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73-01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症,导致这种病症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一旦出血阴道出血要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防止病患的发展[1]。针对中老年妇女在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这一症状有很多的治疗措施,选择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治疗绝经后阴道流血的重中之重。中老年妇女疾病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本研究针对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和防治原则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患有其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驗组年龄在48-7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8.2±1.3岁,对照组年龄在47-7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8.4±1.4岁。患者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时间为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检查及治疗方法对全部6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涂片的检查等。并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安体欣冲剂(杨凌科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40084)进行治疗。服用时间为7d-30d,直至出血停止后一周为止[2]。

2结果

本研究6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中,包括子宫肌瘤2例,子宫内膜炎1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2例,阴道炎20例,宫颈炎12例,宫颈癌2例和子宫内膜癌2例。采用安体欣冲剂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分析见表1,治疗后的疗效对比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妇女更年期也越来越晚,老年妇女的队伍也愈发庞大。与此同时,老年妇女的妇科病症也越来越多,绝经后阴道流血已成为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症。

导致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诸多因素,但主要的因素还是生殖道炎症。经本研究结果显示,阴道炎、宫颈炎和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导致阴道流血的最直接原因,三者占据73.33%。

针对绝经后子宫流血这一症状,最有效的原则是迅速止血,也就是从根本出发,找出病因及时做出有效的治疗[3]。经研究证明,治疗女性的绝经后阴道流血,中医制剂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西药治疗。西药治疗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对身体的其它机能产生一些负面效果;而重要制剂绝经后阴道流血不必担心含有西医药物的激素对身体机能的损伤和药物的负面效果,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因此中药制剂治疗绝经后阴道流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法是子宫肌瘤切除术,但对一些宫颈癌和内膜癌的防治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起进行一些药物治疗或进行部位的切除术。绝经后阴道出血不容小觑,我们都应重视起来,秉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4]。

本研究采用纯中药制剂安体欣冲剂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以调节患者内分泌,改善患者症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要高度重视癌肿的可能,及时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防治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安体欣冲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斯迹,黄莉霞,赵鑫,等.宫颈癌筛查系统及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官颈病变筛查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02):231-232.

[2]黄萍,周莉,李燕,等.247例子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分析[J].癌变.畸变.突变,2008,2(04):85.

[3]夏晓梦,伍小敏,方小玲.绝经后子宫肌瘤中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12(24):735-736.

[4]李轶梅.398例绝经后阴道流血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15(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