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014-04-29高广月
高广月
【摘要】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是教师要面对的一个相当困难的挑战.而且,随着中学生在生活中高强度诱惑刺激的增加,课堂学习就略显单调、呆板、没有生机.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数学;学习动机;培养;激发
一、动机的过程
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即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动机可以大概定义为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学生使自身内在需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二、内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
同学们复杂多样的需要有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之分.怎么引导学生产生合理的需要,消除不合理的需要,努力将社会所提倡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大责任.中学生在某一时期、某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会有一种主导需要,它是学生行为的主要促动因素.因此,原则上说,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要从学生在某一时期的主导需要出发.
激发与需要的满足是同时存在的,马斯洛指出,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有助于更高层次需要的激发.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就要首先满足其基本的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等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当学生的需要进入较高层次时,学生才能真正安于学习、进步迅速.
三、外在诱因的设定
1.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目标是行为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设置的,在有了目标以后会形成内在的驱力.
2.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综合考虑
学生应该有自己长远的目标,也应该有近期目标,双重结合,这样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同时,也离长远目标越来越近.近期目标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而长远目标始终像一枚指南针,指引学生努力走向长远目标.
3.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高于学生已有水平
学生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就会提高自我效能的信念.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保持距离,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紧张状态,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目标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高了学生一直都达不到也会使学生有失落感,过低了又使学生有种太容易达到目标而失去奋斗的激情.
四、中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自我调节是联结和协调动机的内在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中间桥梁.通过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需要被激发,进而获得能量和走向目标的方向性,形成动力,从而引发和维持学习行为.同时目标这种外在诱因可通过这种调节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驱力.自我调节起着协调动机模式中多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其他因素也通过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而发挥其功能.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机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我调节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自信是一种反映学生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否胜任该活动进行判断.因此,学生的自信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确立、学习动机中各因素之间的协调等.自信心强的学生一般给自己确立较高的学习目标,而自信心差的学生则相反.由此看来,学生自信的培养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途径.
影响学生自信的因素有几种情况:
1.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学生的经验对自信心的建立影响很大.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学习成功的训练能帮助其建立稳固的自信心理.
2.替代性经验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来形成自信心.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别的同学的学习成功时,会增强自信心.相反,当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失败时,则可能降低自信心.
3.语言说服
学生可以通过他人的教育、建议、劝告、鼓励等来提高自信心.
五、意志需要磨炼
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它对动机行为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学生的动机行为总是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的,这就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动机水平与力量来达到预期目标.课堂教学的很多方面都会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变难为易.所以,意志的磨炼对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形式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育中受到普遍重视的挫折教育、耐力训练等方法,对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成败归因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产生一定的成功预期和情感而影响后继行为的动机,而且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学生把某项活动中的失败归因因为缺乏能力,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降低甚至丧失成功的预期,从而降低相应的后继行为动机水平.但是如果归因为自身努力不够,学生则会保持较高的预期,并且增强后继行为的动机水平.
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后继行为,然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却是普遍存在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会制定一套训练程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运用说服、讨论、示范、强化等措施,使学生通过归因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较高的学业预期与自信信念,目的在于使学生改变消极的归因模式,使之转化为积极的归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