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院校土地资源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2014-04-29谭雪兰朱红梅张坤包春红
谭雪兰 朱红梅 张坤 包春红
摘要以湖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就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案、实践、成效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构建地方农业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农业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综合能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317-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012166);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改项目(DB2011087,DB2011088)。
作者简介谭雪兰(1978- ),女,湖南株洲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土地信息技术研究,Email:txl780120@163.com。*通讯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土地利用与经济研究,Email:zhuhm2004@126.com。
收稿日期20131209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是我国土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任务[1-2]。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化、规范化的推进以及国家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学科相互渗透、融合趋势的加速,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当今时代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内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者及各界政府部门研究和探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之一[3-5]。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很多高校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形成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6]。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1988年创办,199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3个版本,即1998版、2000版、2007版。3个版本既有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差异,又有课程体系方面的重大变化。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形成课程群模块,强化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申报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撰写教研教改论文。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横纵向课题和教学改革研究、各项技能大赛等,以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拓宽面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能够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地籍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此进程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不断改革,一直朝着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向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方向转变而努力。
1建立完善教学内容与体系
1.1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要求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将该专业定位为: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国情、省情,结合学校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氛围,强化突出农业院校的优势和特色,充分运用母体学校在土壤、农业等方面的优势,打牢专业基础,围绕土地的自然属性和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土地利用实践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按照“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了专业基础、掌握专业基本技能。
1.2打造模块组织课程群,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改造的核心[7]。在构建以加强基础、突出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建设对本科生的需求变动和专业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将专业原有“土地资源类课程、土地经济类课程、土地管理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土地规划类课程、综合应用类课程”六大模块进行重新组合,合并为“自然类、信息技术类和经济类”三大课程群,通过增减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学时、学分及优化调整开课时序、课程间的内容关系等,强化专业重要课程和技术课程,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学生能力培养情况见图1。图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1.3重基础强实践,构建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8],在课程设置中新增制图学基础、GPS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土地调查技术课程。强化与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制图学基础、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等8门实验课程,航测与遥感、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经济学等7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土地管理学课程论文以及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形成了“水准仪实验室”“经纬仪实验室”“全站仪实验室”“航测与遥感实验室”“遥感与制图实验室”“GPS实验室”6个功能分室,实验室面积达408 m2,拥有仪器设备258台(件),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108.2万元。依靠“部省共建测量实验室”,在校内建成了1个设施基本完善的专业实践基地,并且成立了1个校办企业长沙湘农资环工程规划有限公司,校外则建立了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湖南省经济地理所、湖南湘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此外,湖南新融达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湘诚日升房地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长沙永信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与湖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历届毕业生提供了综合实习平台。
2多途径多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1指导大学生参加科创和发表学术教改论文科创项目在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研究与创业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自2008年以来湖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纵向、横向科研课题,以及对专业或某些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思考,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科创项目。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发表论文。论文内容涉及自己的科创项目、对专业相关热门问题的探讨、对课程学习中涉及问题的思考,以及对高等教育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探究。近3年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38篇,其中国家级期刊11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2篇。
2.2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与培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创新进取精神、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及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与专业能力,而且也锻炼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竞赛与培训,加强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提高了专业素养[9-10]。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且适当引入一些应用实例,阐明专业知识的应用、突破及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贡献,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与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观察学生的特质和潜质,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近3年来,湖南农业大学指导大学生成功申报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8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GIS技能大赛”、“湖南省大学生技能大赛”、“湖南省‘求真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等,获得了一等奖3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通过这些竞赛,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热爱专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和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
2.3带领和指导学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横向课题是学校扩大对外联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加强横向课题研究能够使学校的科研工作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直接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也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是教育与社会获得联动、双赢的重要举措,是学校与社会合作文化的融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创办以来,教师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同时,也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承担了大量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设计、矿产资源规划、新农村规划、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土地复垦、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土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等横向课题,带领和指导了大量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服务中,从而形成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格局。仅长沙湘农资环工程规划有限公司就接收了53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2009~2012年,学生考研录取率均保持在27%左右,多数学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校;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有相当部分学生进入了国家土地督察局上海分局、湖南省国土规划院、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湖南省测绘院、湖南省万源资产咨询有限公司等;公务员、选调和村官考试录取率稳步提高,其中2008级学生1班26人中,有3人考取湖南省公务员,1人考取宁乡县“1275”引进人才,2人考取湖南省大学生村官。
3结语
湖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专业教师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分析市场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从而相应地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形成了以课程体系优化为龙头,以“指导学生科创、发表论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为主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塑造了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群文,张文明,郑文寅,等.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59-161.
[2] 陈叶.加大种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力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7):27.
[3] 张祖荣,程华.统筹城乡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5):27-29.
[4] 徐丽华,杨伟,王科,等.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西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1050-21052.
[5] 郑荣宝.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7):162-164.
[6] 胡守庚,刘越岩,王占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内容体系优化研究[J].教师观点,2012(2):117-118.
[7] 宁海龙,邹德堂,唐鑫华,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5):43-45.
[8] 梅四卫.高职院校种子贮藏加工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于实践[J].河南农业,2010(16):20.
[9] 侯湖平,丁忠义,张绍良,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J].实践实验教学,2010(30):126-128.
[10] 胡永.加强特色建设,破解就业难题——以安徽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