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4-04-29韦有佳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切口感染普通外科危险因素

韦有佳

【摘要】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与我院进行普通外科手术的300例患者临床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切口的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切口感染组(A组)及非切口感染组(B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对引发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我院普外科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为8.33%,平均切口感染时间为(7.26±4.12)d,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手术时长超过3小时、手术切口长度超过13cm、BMI指数>25、有糖尿病史、急症手术者、Ⅱ、Ⅲ类手术切口、为侵入性手术操作者、存有低蛋白血症几个因素为导致普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Ⅱ、Ⅲ类手术切口、年龄大于60岁者为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四个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普通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且影响因素众多,临床要注意对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治疗。

【关键词】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36-02

外科手术或多或少存在对手术部位皮肤与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引发手术部位的感染。引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含患者自身与手术原因两方面的因素。医务人员应掌握各类危险因素,加强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与我院进行普通外科手术的300例患者临床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的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切口感染组(A组)及非切口感染组(B组),其中A组25人,B组275人,男患158例,女患142例,患者年龄19-70岁。手术之后检查患者的切口,对疑似有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筛选,对切口处的涂片进行细菌学检测。

1.2细菌学检查对疑似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筛选,使用琼脂培养皿来对切口分泌物取样,并送至细菌培养室培养,通过细菌培养与分类来鉴别引发切口感染的细菌种类。

1.3方法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与监测技术手册》[1]中的标准来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诊断,对300例患者分组,A组为术后切口感染组,B组为术后非切口感染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将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对比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对比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

2结果

2.1手术切口产生感染的情300例普通外科手术后,共有25例患者术后发生了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33%,其中年龄>60岁发生切口感染者共5例。25例切口感染者均发现于手术之后的7-25d,平均切口感染时间为(7.26±4.12)d。

2.2切口感染的單因素分析年龄大于60岁、手术时长超过3小时、手术切口长度超过13cm、BMI指数>25、有糖尿病史、急症手术者、Ⅱ、Ⅲ类手术切口、为侵入性手术操作者、存有低蛋白血症几个因素为导致普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1。

2.3Logistic多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将上述可引发普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9个危险因素的变量采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Ⅱ、Ⅲ类手术切口、年龄大于60岁者为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四个独立风险因素,见表2。

3讨论

2009年至2012年间,我院普外科手术发生术后切口产生感染的概率为8.33%,与国内外报道的发生率基本相同,经回顾性分析发现,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平均时间为(7.26±4.12)d,术后6-15天为切口感染的高发期,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多而复杂,就高危因素而言,本次临床探究结果表明年龄>60岁患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Ⅱ、Ⅲ类手术切口均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3.1患者年龄在临床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工作中,普遍认为患者年龄越大,发生切口感染的机率就越大,尤其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会大为增加。本次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为2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所以,临床上要特别注意对老年患者病情的监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切口感染。

3.2糖尿病糖尿病是术后切口感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糖尿病会对肉芽组织的修复及纤维母细胞的生成造成不利的影响,影响到手术切口的愈合。与此同时,糖尿病者的机体免疫力本身就较低下,身体处于高血糖条件下极易产生水肿,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从而造成手术切口开裂或感染。因此,临床上在对于存有糖尿病史的患者进行防切口感染的治疗时,必须于术前进行彻底的检查,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此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2]。

3.3手术切口类型据资料显示,在普通外科手术中,Ⅰ类切口感染的机率为2.85%,Ⅱ、Ⅲ类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分别为6.55%与14.16%,这与本次临床探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者多为Ⅱ、Ⅲ类切口的结果一致[3]。Ⅰ类切口若发生感染,则多为外源性切口感染,患者术后自理能力差,接触人员多,造成患者周围的带病细菌增多,造成切口发生感染。Ⅱ、Ⅲ类切口发生感染多为内源性切口感染,原因多为外科手术后遗留体内的渗液所引发的感染。本次临床探究结果显示,要想防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就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地控制手术切口的长度,严格遵照手术操作规范,注意无菌化操作,降低手术中的污染区域,合理使用抗生素[4]。在手术结束后要警惕住院期间的感染,注意病区卫生环境、对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及家属严格进行把控,有条件者要做好与病人接触前的消毒工作。

3.4低蛋白血症这是营养不良的指征之一,患者缺乏蛋白质会阻碍新生血管的形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合成;同时对细胞的吞噬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造成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组织修复缓慢,导致伤口难以愈合[5]。

总而言之,普通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且影响因素众多,临床要注意对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治疗。

参考文献:

[1]廖桦,方志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75-76.

[2]雷泽华,张道宝,俞慎林.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0,6(04):789-791.

[3]沈俊斌,吕振发.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8):1474-1481.

[4]丁锦荣.导致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02):83-84.

[5]阮晓翠,周毛婴,张腾飞.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9(07):935-936.

猜你喜欢

切口感染普通外科危险因素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普通外科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建立普通外科无痛病房的实践与体会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