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回族报刊对发展回族女子教育问题的探讨
2014-04-29周佩
周佩
【摘 要】封建时代的回族社会中,女子地位低下,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妇女解放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兴起。越来越多的回族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发展回族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而当时他们主要的舆论阵地就是普遍兴办的各类回族报刊。在这些报刊上,回族先进知识分子们就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回族女子教育建言献策。
【关键词】回族报刊;回族女子;教育
传统的回族社会中,回族女子地位跟汉族社会一样,是比较低下的,谈不上有什么正规的女子教育。回族报刊中就有如下记载“过去的事实,女子不准入学读书,只是十岁上下,把他们送到经塾里,去念几天阿文。学生方面,是流动式的,教师方面,是呆板式的,谈不到‘教育二字。年长些的女子们,三五成群,到一位老而经验较多的伯母家去,学习些礼拜常识,称之为‘师娘,这更谈不到‘教育。” [1]
但是自近代海禁大开,欧风东渐以后,随着新式教育观念以及女子解放观念在海内盛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发展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发出了让女子入校读书的呼声。回族社会中的许多先进人士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回族报刊早在兴办之初就对发展女子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大声疾呼,“吾国家庭无教育,因其母不曾受教育故。各国谓女子为文明之母,知关系匪轻。故初等教育,女子与男儿同” [2]。
回族报刊中的论者们认为,回族女子地位应该与男子一样,是平等的。先知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之初的第一个入教者,即是一个女子,也就是他的妻子海底澈夫人。回教圣地麦地那及耶路撒冷,至今仍然有女子从事各种社会事业。由此可见,伊斯兰教是一个尊重女子地位的宗教。同时,女子接受教育也是伊斯兰宗教教义中所提倡的。《古兰经》中就鲜明的指出过“求学在男女穆民上是天命”。[3]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之所以女子地位低下,乃是由于在与中原汉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了汉族儒家女子三从四德的礼教观念,才最终演成了今日男尊女卑的的状况。
在家庭生活方面,回教报刊中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是家庭生活的合理分工,在其中夫妻双方是各有其义务与权利的,两者的地位也是绝对平等的。妇女在家庭中负有的职责,一方面要协助丈夫管理好家庭内部事务,勉励规劝丈夫积极进取。另一方面负有抚养、教育子女的职责,努力养成子女端正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语有云,妻子是丈夫的贤内助。丈夫在外面的事业遭受了挫折,其精神上肯定会遭受到极大的痛苦。因此就要求妻子要以一种宽容的心胸、沉静的态度,温和的言行来排解他心中的忧苦、鼓励他的勇气,这种作用非妻子不能达到。而那些更有能力的女性,则要象默罕默德的妻子海底澈夫人那样,做最大努力来支持丈夫的事业,在关键时刻给丈夫以最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在家庭分工中,尽管夫妻双方都负有养育子女、料理家务的义务。但是由于生理或者其他的秉赋的差异,女子对孩子的冷暖饥饱、健康卫生等身心需求比男子更能敏锐的感知到。所以说母亲对于子女,其感化力是最大的。当人还处于孩童时期,其最常接近的人就是母亲,因此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而现在的儿童就是将来国家的国民,因而可以说“国之兴亡,乃赖国民;而民之优秀,实赖其母。” [4]
由此可见,女子不论是在家庭中作为一个妻子、母亲还是在国家层面作为一个国民,其身上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和义务的。但是要使得她们能够很好地完成他们身上所负有的这种责任,就必须对他们施以充分、合理的现代化教育。使其也能像男子一样明了社会国家发展的大势,懂得基本的社会科学常识,养成端正、善良的思想品质。而这一切的养成“非发展教育不为功”。既然女子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回族女性有当接受那些方面的教育呢?回族报刊中认为:
一、接受新式国民教育,祛除封建恶习
回民女子应当打破传统,接受新式国民教育。破除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种种恶习,养成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中国的封建时代女子讲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在人身关系上女子几乎成了男子的附庸。由此形成了女子依靠自己的丈夫、儿子生活。在经济上不能做到独立自主,政治上毫无政治权利可言,文化上也被剥夺了接受正当的教育权力,更有甚者,还要忍受像缠足、守节这样的恶俗。这些恶俗对女子的身心形成了双重的摧残。做为一个新时代的回族妇女,首要的任务就是接受新式的教育,明了作为一个女子应改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负有相同的义务。打破封建的枷锁,破除种种恶俗对自己身心上的摧残,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
二、学习国文以及算术、医疗卫生等基本的文化常识
回族报刊中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国民,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国文是每个回民男女都应该学习的必修科目。传统的回族经堂教育不读汉书,认为读书即反教。这种教育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是回民国家观念淡薄,心中往往只有回族及伊斯兰教的观念,而无整过华夏一统,共存共荣的认识。其次如前文所说,女子在儿童启蒙教育以及以后一切家庭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于回民群体来说,要想把他们的子女培养成合格的中国国民,养成他们尊教爱国的观念,那么女子接受国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而像算术、医疗卫生这类基本的科学常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然而回民普遍贫困,学龄儿童无力接受教育的比比皆是。“全国回胞之未受教育者,几占百分之九八,且多数即对私塾式阿文学校亦未入过。” [5]回族女子更是如此。针对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回教先进人士认为要发展回民女子教育,首先需要对那些未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妇女们进行一定的“救济教育”。国家或者相关的社会团体需要拿出一部分精力与资金来设立妇女识字班、成人补习班等教育机构。教学内容方面应以国文为主,一方面使之能熟悉笔算及一些文化常识,另一方面则授以浅近教义知识,使妇女们能够明了社会状况,获得基本的宗教知识,成为基本合格的中国国民与回教教民,不至于沦为社会的负担与累赘。
三、职业教育
回族报刊中认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家庭并不是回族婦女们工作的唯一场所,在恪守伊斯兰宗教教义的前提下,回族妇女也应当积极走出家门参加其他工作。虽然传统观念上,回族男子有义务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来满足妻子的需要。但是,新时代的回族妇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丈夫同舟共济,共同承担起生活重担。这就要求女子们掌握一些实用的求生技能。
女红是我国女子们传统的生产技能,如刺绣、纺织、缝纫等这些生产活动不仅能够很好的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同时还能通过出售一部分剩余劳动产品,来换取钱物,以补贴家用。但是妇女们从事的这些传统的生产劳动,效率过于低下,彼此之间又缺乏合作。因而亟需改良。改良的方法之一就是发展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救济教育相比较,它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的谋生技能。回民女子可以进入这些学校,选择一些适合女子身心特性的专业如前面所说的纺织、缝纫还有种植,手工编织等专业,选择一两项进行专门学习,从而获得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谋生也就有了相对容易得多。
【参考文献】
[1]杨少圃.论本市的回民女子教育[J].震宗报月刊,1938(4).
[2]黄镇磬.宗教与教育之关系[J].醒回篇,1908(1).
[3]马全仁.中国回民教育的过去现在及将来[J].成师校刊,1940(6).
[4]阎锡章.建设中国回民教育的一点刍议(续)[J].成师校刊,1936(3).
[5]衣谷.倡进回民教育与全国阿訇今后之动向[J].突厥,1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