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众说,集体智慧的具体表现
2014-04-29黄寿礼
黄寿礼
摘 要:将教师比赛常用的“说题”引入到高三日常的数学集体备课中,可大大丰富传统的备课方式. 教师在“说题”前,要精心选题,选好题,在集体备课中做到一题四说,同题众说,说背景、说解法、说变式、说教法与学法. 把教师的智慧进行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说”以致用,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说题;高三数学;集体备课;同题众说
[?] “说题”的概述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解题既要展示‘解的思维过程,又要探索‘解的内部境界.” 而这正是数学“说题”活动的精髓所在,当然也是它长盛不衰的关键的因素.
教师“说题”是一种新兴的教研活动方式,类似于说课但又不同于说课. 教师说题:是指执教者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阐述对题目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及依据,进而总结出经验性解题规律. 说题通过“做题、想题、改题、编题、说题”等一系列活动,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研究“考试命题”三者结合. 说题是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生成与表达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教研活动,必须居高临下,站在教师角度研究数学题目,且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以让学生听懂为基本原则.
查阅关于“说题”的文献,发现关于教师“说题”的文献并不多,教师“说题”是个新兴事物,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陈斌杰与张维忠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说题比赛的过程及其评价标准》中提出说题的含义及其与解题的区别,题目的选取,说题的程序,说题的评价标准中有说题目的背景、解答、思想方法、题目的变化、教态及时间等.
目前所提到的说题,针对学生的多,而对教师,基本上都用于教师比赛,而对于平常的教研活动中结合说题研究很少. 而高中数学教学对题的研究要求很高,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要求同样很高.教学工作,教师先行,基于此,将教师“说题”融入平常的集体备课中显得很有必要,可实现教师智慧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更好地为高中数学教学服务.
[?] “说题”在集体备课中的组织实施
对于高三复习,特别是二轮复习,要处理大量的练习,面对大量的试题,我们可以从中精选题,选好题,然后在集体备课中进行“说题”,然后通过精讲,达到以一当十之效,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高三二轮练习中发现一道填空题的得分不理想,作为填空题,本不应该出现如此局面. 对此,备课组决定选取此题来集体备课中进行“说题”.
题目展示:已知
a
=
b
=1,a·b=0,若向量c满足(a-c)·(b-c)=0,则
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 .
1. 追本溯源:说背景
本题从所求的目标来看,考查的是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在近几年高考中对此内容进行多次考查,在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也多次出现,这方面的试题多以小题的形式出现. 向量知识经过这几年的锤炼,考查的方向已从最初的以“三点共线”为代表的初级阶段,过渡到“以三角形四心”为代表的提高阶段,直到现在的“以各种运算的几何意义”为代表的灵活运用阶段.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仍有部分教师只停留在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待这些试题,就题论题,浮于表面,成为阻碍自身专业发展的桎梏之一. 之所以要用更高的观点审视这些试题,一方面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是要尝试猜想新的结论,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论证,领会、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2. 多方探究:说解法
既然要求向量的模,通常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利用向量的模的定义,二是利用坐标表示. 本题可从多个角度切入,方法灵活多样.
解法1:代数法,利用数量积的定义以及cosθ≤1进行放缩,进而得出关于
c
的不等式.
解法2:解析法, 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解析几何的思想把向量c的轨迹表示出来.
解法3:几何法,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找到向量c的轨迹,进而求
c
的最大值.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 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因而也就产生不同的解法.如向量问题,我们即可从代数角度考虑,也可从几何角度审视.
3. 延伸拓展:说变式
我们可以尝试对此题进行改编.
变式1:已知
a
=2,
b
=2,a·b=2,若向量c满足(a-c)·(b-c)=0,则
c
的最大值是______.
变式2:已知
a
=2,
a-b
=
b
=2,若向量c满足(a-c)·(b-c)=0,则
c
的最大值是______.
变式3:已知
a
=1,
a-b
=
b
,向量c满足(a-c)·(b-c)=0,若对每一确定的b,
c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n,则对任意的b,m-n的最小值是______.
变式4:已知
a
=
b
=2,
c
=1,向量c满足(a-c)·(b-c)=0,则
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对一道试题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索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 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过程的整体性、严密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变式的前提是教师对试题本身进行深入思考和挖掘,一般在每评讲完一道题之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变式,能否推广,引导学生掌握解这类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4. 知己知彼: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对此题处理得不那么得心应手,通过试卷调研发现,有如下情形:
1. 部分易掌握:学生对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比较熟悉,也能够结合不等式求解.
2. 知识薄弱点:向量的分解转化.
3. 能力薄弱点:分析能力弱,思路比较单一,选择运算路径不佳,缺乏转化与化归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时,要着重复习向量数量积的知识. 要利用好“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同时,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题干,刑警有一句名言是“现场勘查一百遍”,放到数学里也是可以的,即对数学题要多读,精读,弄清题意,谋定而后动,合理选择运算路径,不要匆忙下笔.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及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等. 教学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 现在常说“教”是为了“学”,为了学生的“学会”和“会学”. 但要想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会”和“会学”,尤其是“会学”,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引导、指导、促动的工作,而不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教学的导向上和内容的掌控上,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上,包括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结合学情,精选例题,选好题. 所选题目具有代表性,体现“活”、“巧”,难度适当,教师要用新课标理念设计出“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生长点”,和学生一起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寻找题根,剖析思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统摄作用,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然后再探究变式,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编题活动,在编题并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感与恐惧感,逐渐喜欢数学且会增加自信心.
[?] 集体备课中“说题”的启示
通过在高三集体备课中对“说题”实施应用,深受备课组教师的欢迎,也尝到了甜头,也体会到教学的成功,一言蔽之,感触颇多.
1. 深化对问题的探究
高三数学教学,解题教学是重点,“解题教学”四字中,当数“题”最重要. 高中教师每天都在做题,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试题,这就需要教师静下心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什么样的题最值得研究,最值得在课堂上对学生评讲. 也就具备“说题”的题显然很重要,说题的对象是一个典型的题,教师应该具有发现好题的慧眼.如在试卷评讲中,根据学生在做卷中暴露的问题,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解题教学要从解题分析过程入手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剖析,让学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解题的每一步是怎样想到的,教师应该做魔术师的教练,解释魔术的前因后果. 抓住典型好题,借题发挥,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训练.
2. 强化教师的思维
我们经常见到学生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也常见教师如此抱怨“我都已经讲了无数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做”等.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教师在备课时,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易忽视学情,高估学生的能力,不是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样,无形中让教师的思维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不合拍,很难引起“共鸣”,当然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 而在集体备课中通过“说题”来展示教师的思维轨迹,结合学情说出学法与教法,可有效地“强化”教师的思维.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出发剖析问题,既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说题”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活动,更应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集体备课便是说题的合适舞台,让数学教师将“说题”活动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备课教研活动,“同题众说、百家争鸣、智慧共生”,让我们的备课由繁变简,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成为集体研修、自我提高、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