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光照条件对南大青叶(马蓝叶)中靛玉红含量的影响

2014-04-29覃军陈奕龙张丹雁曹曼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覃军 陈奕龙 张丹雁 曹曼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南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的影响,为开展南大青叶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全阴生、半阴生和阳生3个不同光照条件组别,于3月份定植后,观察植株生长状况,于5月至次年3月分别采收南大青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南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结果]南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随种植时间不同波动较大,每个设置组组内不同月份的靛玉红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设置组间仅11及12月份靛玉红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月份不同设置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光照条件均适宜南板蓝的生长,但综合考虑光照对南大青叶靛玉红含量、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认为全阴及半阴条件更适宜种植南大青叶。

关键词南大青叶;不同光照条件;靛玉红;HPLC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059-02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项目(2010B090400529)。

作者简介覃军(1976-),男,广东广州人,副主任中药师,从事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研究,Email:qinkum@163.com。*通讯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从事中药品种及真伪鉴别研究和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Email:danyan64@21cn.com。

收稿日期20131206南大青叶来源于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的干燥叶和幼嫩茎叶,苦咸大寒,具有清热解毒和凉血定惊等功效,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具有悠久的民间及临床药用历史,为抗病毒常用中草药[1],目前尚未列入国家和地方药品标准。马蓝的地下部分根茎及根作南板蓝根入药,已被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2]。张丹雁等已初步完成南板蓝根规范化种植研究[3-5],而关于南大青叶的规范化种植研究鲜有报道。

靛玉红作为南板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已成为南板蓝根及其叶药材的真伪鉴别、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的公认指标成分[1-2,6]。影响南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的因素较多,包括生态环境、采收时间、加工及贮存方法等。笔者以靛玉红为指标成分,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南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为南大青叶规范化种植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南大青叶药材,均采自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南板蓝GAP种植基地,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张丹雁教授鉴定为南大青叶正品。

1.1.2 主要仪器。Waters 51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购自美国Waters公司;Waters 2487 Dual λ Absorbance Detector,购自美国Waters公司。

1.1.3 主要试剂。靛玉红,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7-200204;甲醇(色谱纯及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二氯甲烷(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水为重蒸蒸馏水,实验室自制。

1.2方法

1.2.1 试验用地的选择。试验选在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海拔500 m左右、通风及排水良好的山地进行。

1.2.2 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全阴生、半阴生及阳生3个不同光照条件的试验地块,每地块面积为100 m2,重复3次设置。阳生组:选择四周无树阴遮挡的开阳山地,进行露天种植,种植地每天受直射光照射约8 h。半阴生组:选择四周有小山坡遮挡的空旷山地,于种植地的东西两向人工种植杂树林作遮阴,保持良好的通风,每天受直射光照射约4 h。全阴生组:选择茂密杂树林下,全天仅受散射光照射,除在冬季中午有极短时间的微弱直射光照射外,其余时间几乎无太阳直射光照射。

1.2.3 样品采集方法。于2012年2月底将无性繁殖所获得的南板蓝苗定植于试验地,种植密度均为30 cm×35 cm,田间管理方法相同情况下,观察并记录南大青叶生长状况,于当年5月至次年3月间每月定期随机采集各地块南大青叶,经干燥保存备用。

1.2.4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无水甲醇-水(75∶25,V/V);流速为1.00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

1.2.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2.23 mg经五氧化二磷干燥至恒重的靛玉红对照品,置100 ml量瓶中,加无水甲醇-二氯甲烷(80∶20,V/V)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2.3 μg/ml的对照品储备液。精密吸取上述储备液1.0 ml于10 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即得2.23 μg/ml的对照品溶液。

1.2.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1.000 g经五氧化二磷干燥至恒重的南大青叶粉末(过3号筛),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二氯甲烷120 ml提取至无色,提取液至旋转蒸发器中,于40 ℃蒸干溶媒,残渣用无水甲醇-二氯甲烷(80∶20,V/V)分次溶解转移,并稀释定容至100 ml量瓶中,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1.2.7 方法学考察。(1)系统适应性考察。取适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1.2.4”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考察系统适应性。(2)线性关系的考察。分别精密吸取2、5、10、20 μl(22.3 μg/ml)对照品储备液及2、5和10 μl(2.23 μg/ml)对照品溶液,依据“1.2.4”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对照品进样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线性回归方程。(3)精密度试验。取同一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按“1.2.4”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计算含量。(4)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液,按“1.2.4”项下的色谱条件,分别于0、1、4、8、12和24 h时各进样1次,计算其峰面积的RSD。(5)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南大青叶粉末各6份,按“1.2.6”项下的方法进行制备,按“1.2.4”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其峰面积的RSD。(6)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0.100 g的已知靛玉红含量的南大青叶粉末6份,分别精密加入22.3 μg/ml的标准溶液5.00 ml,按“1.2.6”项下的方法进行制备,依次测定,计算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

1.2.8 样品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样品1.000 g,按“1.2.6”项下中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1.2.4”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按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含量,每份南大青叶样品平行检测3次。

1.2.9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方法学考察

(1)系统适应性考察。图1表明,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相同的时间上有对应的吸收峰,各峰间的分离度良好,表明系统适应性良好。(2)线性关系的考察。经计算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95 708X+13 903,R=0.999 7。试验结果表明,在4.46~446.00 ng/ml范围内,靛玉红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3)精密度试验。计算得含量的RSD为1.4%,表明靛玉红含量测定的进样精密度良好。(4)稳定性试验。计算得峰面积的RSD为1.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5)重复性试验。计算得峰面积的RSD为1.4%,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6)加样回收率试验。由表1可知,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RSD为2.1%,表明该方法所得结果可性、可靠,能够满足测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