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垂直电商
2014-04-29王韶辉
王韶辉
垂直零售平台一定死掉,当然也可以卖掉。”
——刘强东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垂直电商遭遇了集体困境,当当网、麦考林难改亏损境遇,凡客诚品爆出欠款风波。回想曾经红极一时,却最终成为过客的垂直电商品牌——PPG、红孩子、维棉、品聚网??事到如今几乎没有哪家垂直电商前景明确,京东毅然转型多品类经营,淘宝仍然一骑绝尘地冲击着更高业绩,做垂直难道就是死路一条吗?
对此,原当当网首席运营官、天猫创始总经理黄若在接受《新财经》记者专访时,道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仍然非常看好垂直电商!目前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当你选择做垂直的时候就不要做规模的梦。”
凭借多年线下与线上零售业的经验,黄若认为,走向垂直,高效率、专业化服务是电商未来的趋势,只是我们需要放弃追求规模的思维模式,把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企业的高效运营放在首位。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便宜也不再是消费者的第一诉求,方便才是选择网购的主要目的,这时竞争也将走向良?性。
零售的核心是效率
2013年,“双11”购物节支付宝交易额(主要为天猫加淘宝)突破350.19亿元,电商在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但另一方面以低价为噱头的营销策略也暴露出价格欺诈、降低服务、冲动消费、囤货消费等种种负面影响。电商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片面追求速度,一味以低价取胜的趋向,伤害了市场,也扰乱了消费者心态。
对此黄若认为:“在快速增长中,人们容易把漫天扬起的灰尘当成体积,但这不是体积,当尘埃落定时会发现什么都没有。企业一味追求规模,增长速度很快,声势浩大,但后面有很多银行借贷,又占有很多供应商资源在里面,一旦增长速度停下来,企业将什么也剩不下。”
零售业的本质就是追求效率,“我的效率比你高,我的公司就比你强。”当电商过度地追求规模、追求速度的时候,一定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这两年电商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大家都在拼规模,都在烧钱,都在花大价钱买用户,但是很少有人能把花大钱买来的用户留下。”
在电商的考评指标中,有一个购买转化率指标,就是每100个客人访问你的网站,有几个人最终买单。目前行业的购买转化率在1.5%?3%,好比100个人进店逛逛,97个人看看就走了,最多只有3个人真实消费。
“几乎所有电商都在追求访问量,追求UV(独立访客:可以理解成访问某网站的电脑的数量)。现在UV量最大的是淘宝,一天大概是2亿,像京东可能有几千万,扩大UV就意味着要烧钱,花大价钱买流量,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做分母的生意。我国几乎所有企业都特别擅长做分母的生意,这是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习惯于攻城略地的结果。但是,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在提高相同客户量的情况下,是提高购买转化率便宜,还是买流量便宜,也就是要学会做分子的生意。”黄若说。
每个电商都想成为行业中的老大,至少是前几名,但是一个社会或者说一个行业不会仅仅由几家企业决定,当几家大型电商之外的其他电商不能塌下心来,把自己经营的细节做好,而是跟着片面追求规模但又达不到规模的时候,就遭遇了发展的困境。
平台模式的反效率
淘宝、天猫的成功证明了电商平台模式的正确,从3C数码产品起家的京东商城不仅从垂直类转向百货,而且从自营开始做起平台。平台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具有生命力?难道电商只有平台一条路可以走通吗?
对此,黄若的看法是:“首先平台的模式特别适合中国的土壤,但平台是零售的初级商业形式,是几乎没有效率可言的。”
从本质上讲,电商平台实际上就是商业房地产,商业房地产一定是挣房地产不断升值的钱。在当下的零售业,过去10年北京商业房地产价格平均涨了6倍,任何人做零售生意都不可能获得这么高的回报。
“把淘宝拨开来,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就是一家网上商业房地产公司,它的本质不是一家商务公司,而是带有商务色彩的互联网商业房地产公司。为什么今天淘宝价值这么大?过去十几年来中关村、燕莎、世纪金源等生意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房地产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我们不能假设这种现象是长久的,在美国经历过10年商业房地产不增值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还能成为主力业态吗?不见得。”黄若说。
在黄若看来,商业房地产是零售业态的初级模式,从内部来讲它是在大量无效劳动的前提下产生的,是反效率的。平台模式的反效率被一个事实所掩盖,就是平台公司本身不对这些无效、低效的产出负责。
举例来说,如果有两家服装零售公司,一家做买卖,一家做平台。做买卖的公司雇了一个人做采购总监,结果判断力特别差,10万件衣服有8万件卖不掉,公司当然可以把这个人炒掉,但是这些损失是由企业来承担的,所以必须找一个更优秀的买手把商品买对,这就是追求效率的过程。
而平台公司不同,它让很多人都到它那里去卖衣服,只收相同的租金或广告、服务费用,对买卖的好坏不负责,听起来很公平,但结果是所有卖衣服的人里面只有极少一部分卖得好、发了财,其他人赔了钱也与平台无关。“因此,平台模式隐藏的一个现象就是把自身的成本社会化了。在平台里边肯定是只为成功者授勋,不为失败者埋单。很多人疑惑一个现象,中国产的服装,反而去美国买便宜,因为美国是买卖模式,而中国是平台模式。”黄若说。中国过去一二十年的社会发展,包括法律法规、税收条款等的不完善,导致公司追求规模,因而做平台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土壤。比如找买手采购,中国企业首先考虑的是个人诚信问题,这个买手会不会拿回扣,满足私利。而把柜台租出去则旱涝保收,于是商业地产被层层转租,大家都想做平台的生意。
黄若解释说:“北京知名商圈的柜台都没有二房东这一说,都是四房东、五房东,层层加价的背后意味着流通渠道的成本增加。在美国,一条牛仔裤从出厂到零售,约加价50%,在中国加价率要高出一倍;而且美国渠道只经过一手,虽然承担风险但也有钱赚,我们这里却可能经过五手、六手,每个人都做得很辛苦,都没有什么钱赚,最后消费者要花的钱却更多。”
如果一个从业多年的专业买手都有可能选错型、买错款,那么电商平台上那么多卖家都能比买手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吗?
垂直电商须放弃规模
回到垂直电商的话题,黄若明确表示:“我仍然非常看好垂直电商。”
在线下,屈臣氏的规模可能不到沃尔玛的1‰,但是沃尔玛撼动不了屈臣氏的市场地位,很多女性消费者就是喜欢屈臣氏。但是如果它不坚持自己的东西,也开始卖米面粮油,导致的结果就是既没有规模,也没有垂直。垂直电商这几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都在试图做规模,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在黄若看来,当下零售业模式的发展也可以为线上电商经营提供借鉴作用。线下零售刚开始发展的时候都是大而全的模式,比如量贩店、超市、百货公司。在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战后经济复苏,人们向郊区迁移,居住得更加分散,很多航空母舰式的零售业态出现;在这之后,市场中又出现了品类杀手店,专注于垂直领域的销售,比如家得宝是专门做建材的,还有专门卖办公用品的、专门卖摄影器材的;再后来,有一部分垂直零售企业开始做品牌专卖店。
“线上发展我认为也会延续线下这样的趋势。一定是先有淘宝、京东、中国亚马逊这种大而全的电商,之后消费者会发现虽然网上有很多长尾,但是长尾背后还有很多专业知识和服务,综合类平台就会显得不够专业,下一步更多的空间就会在垂直市场出现。”黄若说。
做垂直市场比较困难的一点是需要耐心,很难期待企业两三年之间就做成年销售额几千、几百个亿的规模。当然京东是一个特例,它选择3C数码起家,快速实现了规模增长,但是世界上虽然有几百个商品类别,可大品类却是有限的,那些更小品类并非不是生意。“而且对于电商来讲,我更看好二级类别的垂直市场。”黄若强调。
“做零售通常会讲一级、二级、三级类别,一级类别比如说服装,内衣是服装里的二级类别,又比如文胸是内衣里面的三级类别。从商品类别看,越往前走,顾客的数量基数就越小,相对更加分散。所以,在线下做一个很小的商品类别其实是很困难的,哪怕在北京这么大的城市,放在最繁华地段,可能也只有80?100万的辐射人口。但是如果放在线上,理论上就有几亿的辐射人口,电商的优点是可以有广泛的聚众效应。”
“而且通常越小的商品类别顾客的忠诚度越高,所以我认为垂直电商有很大的机会,但是要放弃一味追求规模的做法,更多强调商品、服务的纵深发展。”
那对于垂直电商来说,是选择做渠道还是选择做品牌?呢?
黄若认为,这要看市场的具体情况而定。“除非这种商品类别的品牌集中度很高,否则做品牌比做渠道更容?易。”
品牌集中度最简单的考核办法就是,如果一个商品类别里面处于前五到前十的品牌占到这个类别销售的50%以上,那基本上就属于高品牌集中度。以笔记本电脑为例,5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基本上能覆盖整个市场的80%,但是如果是移动硬盘,可能前十位的品牌只占到市场的一小部分,那么这两个细分品类的切入点就不太一样。在品牌集中度高的类别里做自有品牌是非常困难的,顾客不太会认可你,这时就更适合做渠道。
《新财经》:麦考林2013 年第三季度财报又显示了巨额亏损,您怎么看麦考林近年来遭遇困境的原因?
黄若:麦考林有两个门槛没有迈过去。首先,它从直邮转向互联网销售这个门槛没有过去,这个门槛不那么容易过,牵扯到用户的感受,用户接受信息的习惯等;其次,它虽然选择了一个毛利率很高的品类,但是并没有做出自己的品牌,这就没有品牌溢价,自然也谈不上品牌忠诚度。
《新财经》:您如何看待京东商城的亏损和转型?
黄若: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都会有一个早期创立期,有一个从亏损逐渐走向盈利的过程。看零售企业要看它的亏损点在哪里,导致它今天亏损的点在明天会不会改善,如果会改善当前的亏损就是阶段性的。目前京东商品的毛利率远低于经营成本,经营成本主要来自配送费用和顾客营销费用。随着它规模的增长,导致亏损的这两部分费用能不能压缩到安全线以内是扭亏的关键。
我看好京东从数码转型到做百货,百货毛利率比数码产品高,而且数码是高单价购买,顾客比较容易从高单价购买向低单价购买迁移。但是对京东从自营转向做平台我持谨慎态度。做平台是纯利润,谁都想要。但是做平台就相当于做了人口贩子,是在卖你的顾客,如果控制不好,用户体验就不会太好。前台的营销能力淘宝更强,京东只能比拼后台整合能力,后台整合能不能做好目前还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