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及其现实启示

2014-04-29谭秀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华兹华斯自然和谐

摘 要: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在诗歌中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普通民众的尊重与同情,并抨击了现代工业对传统文明的冲击。这种和谐的自然观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旨相契合,对于今天人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 华兹华斯 自然 和谐

一、引言

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歌大师,以“湖畔诗人”著称,他既是一位著名的抒情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华兹华斯及其诗歌的重要地位引起了诸多学者、批评家们的关注与评论,比如有不少学者把华兹华斯与雪莱、拜伦等饱含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相比较,批判他过于消极、逃避现实、逃避社会,甚至是反动的浪漫主义者。在近年较新的研究中,有学者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批判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过于狭隘。①

但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类生存状况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如何现实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已经成为全体人类的共同愿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重读华兹华斯的经典作品,不难发现,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出发,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自然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和谐自然观

华兹华斯生活的时代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恰好也是经济与社会经历大变革的时期,浪漫主义诗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达到巅峰。华兹华斯的许多诗歌也多以大自然和普通民众为主题,体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普通民众的同情。其诗歌的和谐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自然——和谐之载体

大自然是华兹华斯诗歌最重要的主题。在华兹华斯的笔下,一草一木皆有生命,一花一蝶亦见真情,这些意象都被诗人信手拈来,赋予灵魂。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对自然界中的一切均持包容与和谐共处的态度。

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无疑是美的化身、和谐的载体,诗人也经常沉醉于自然的优美和纯净之中。比如在《水仙》一诗中,诗人心无旁骛地漫步在自然之中,看到水畔金色连绵不绝的水仙迎春开放,就像繁星般灿烂,仿佛在银河里闪闪发光。在诗人眼中,美丽的自然充满了欢欣鼓舞的生命力,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回归到美丽纯净的和谐之中。自然还像人类的导师一样,给人们带来启迪。自然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寄托,也是人们洗涤灵魂的地方。比如在《丁登寺》中,作者回忆起幼时他自由徜徉在自然之中,成年以后诗人故地重游,告诉读者自然能赠予人们以智慧、力量和欢乐。自然,就像是诗人的引领者和导师一样,不断为他指引方向,使他变得心智成熟,学会独立思考。正如诗人曾说过:“自然界最平凡最卑微之物都有灵魂,而且它们是同整个宇宙的大灵魂合为一体的。”②

华兹华斯在诗中表达对自然赞美的同时,也表达出远離繁华城市、回归静谧自然以寻求和谐的理念。比如在《苏珊的幻想》一诗中,他描述了清晨的曙光照到伍德街的拐角时,一个名叫苏珊的女孩因为听到画眉鸟的叫声,视野中浮现出“巍峨的山,密密的树……明明云气团团……清清流水潺潺……”但是突然这一切都渐渐黯淡,最终“一切风光色彩从她眼前消散”③。诗中的伍德街位于伦敦商业区,代表了城市这一意象,虽因工业革命而繁荣,但却充满了喧嚣、污染与各种罪恶,与之相比,大自然则象征了纯洁、宁静和绿色。身陷城市之中的女孩苏珊丝毫没有归属感,面对冰冷的城市,只能在鸟鸣声中回忆家乡的绿色风景,用幻想来缓解城市带给她的陌生与孤独。作者不仅暗示城市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也借用苏珊这一形象,传达出对自然的渴望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追求。

(二)人——和谐之主体

华兹华斯的诗歌同时也以普通民众为主人公,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普通人的尊重、同情与歌颂。“生态主义的一个核心旨趣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物种一样,将主要被理解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④ 作为万物之主的人类,本质上来说,是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和谐,人是和谐的重要主体。

诗人善于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捕捉到寻常的画面,在他的诗歌中,即使是最渺小最普通的人也能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成为美与自然的象征。比如《致一高原少女》一诗赞美了一位“妩媚的高原女,缤纷美艳”,这位少女恍若女神一般,让诗人为之心牵梦绕:“从没有别的风姿和媚妩,/能比你的更清楚显示出/温厚善良,一种淳朴思想/在纯真天性中稔熟成长”⑤ 。少女的美不仅是外表的美艳,更是由内到外所散发出的淳朴善良之美,诗人认为,如果人能“经常不断地思考这类最单纯的自然印象,能够使他的灵魂保持纯洁和无所拘束地从美的单纯的尘世表现中去感受美” ⑥。只有在自然之中,人们才能永远保持纯真的天性,坚守住心灵的崇高。

诗人也在许多诗歌中描写了贫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对于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人文关怀,体现出他对社会和谐的强烈渴望。比如《我们是七个》一诗中,作者描写了小女孩仍然坚信已经死去的哥哥姐姐还在自己身边,使人为之动容。在《水手的母亲》一诗中,一位贫穷的母亲小心翼翼地用外衣遮盖住水手儿子死后遗留下来的鸟儿,这种母爱让人心生敬畏。诗人在诗歌中还描写过生活艰苦但坚毅的老牧人、靠捕捉水蛭维持生计的老人、孤独的割麦女、发疯的母亲、可怜的老乞丐等形象,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传达出一种人文关怀,这是实现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传统文明与现代工业的冲突

英国工业革命于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是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不可否认,现代工业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是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现代工业和科技也破坏了原本和谐的自然环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华兹华斯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以及对传统文明的怀念。“华兹华斯的真正出发点,是认为城市生活及其烦嚣已经使人忘却自然,人也因此受到惩罚。”⑦因此,华兹华斯在诗歌当中对于现代工业进行了批判,以此呼唤人们回归传统文明的淳朴和谐。

在华兹华斯写于1812年的诗歌《纺车谣》中刻画了纺车这一传统纺织工具:“快把嗡嗡的纺车转!来临了,那带来美好时刻的夜晚;消失了,你原来的困倦,仿佛有神灵把力量送上指端……”英国工业革命最早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随着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机器的发明,人们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工具,但同时也丢失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人们再也没有进行手工劳作时的那种舒适惬意。因此在诗歌中,当纺车嗡嗡转起时,夜晚变得美好而难忘:“现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下面,远近多少羊群都在安眠;快把称心的活儿干……”⑧纺车、夜空、繁星、羊群,种种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正是诗人不断追求的和谐意境。再比如在《最后一只羊》一诗中,诗人描写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大汉子因为他只剩下的一只羊而咧嘴直哭,借以批判工业文明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伤害。华兹华斯的诗歌再次提醒我们,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应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追求心灵和谐是极其重要的。

三、华兹华斯诗歌和谐观的现实启示

如今,人类社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但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加剧,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的恶化也必将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长久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突飞猛进,但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的加剧。因此我国要避免重蹈其他工业国家的覆辙,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因此,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不停追求的社会理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沒有自然界的生态和谐,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和谐,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华兹华斯追求着淳朴、宁静、绿色的自然,也是今天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人的和谐发展。人文精神在社会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精神紧密相连,其核心是人的价值,即人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它要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文关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构建和谐社会与华兹华斯在诗歌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关怀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

四、结语

总之,两百多年前的华兹华斯就在其诗歌中体现出对自然和民众的热爱、尊重与赞扬,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当然,今天我们在分析他的和谐自然观的时候,要摒弃其中的消极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辩证地看待。

① 曾玲琴、张东昌:《华兹华斯的狭隘自然观》,《名作欣赏》 2010 年第11期,第72页。

② 王佐良:《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61页。

③⑤⑧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谢耀文译,译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页,第178页,第71页。

④ 巴克斯特:《生态主义导论》,曾建平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⑥⑦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 英国的自然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6页,第42页。

作 者:谭秀敏,天津中医药大学公教部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康慧 E?鄄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自然和谐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风景、地方与浪漫主义——华兹华斯的湖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