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
2014-04-29王媛
王媛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SOM(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进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类中耳炎症疾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多发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儿童听力受损和语言发育障碍,家长要提高警惕[1]。该病病因复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腺样体肥大,我院开展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综合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12岁,平均(5.8±1.2)岁;声导抗测试鼓室图A型1例,B型25例,C型4例;X线检查腺样体病理性肥大19例,中度肥大11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0.5-10岁,平均(5.2±1.5)岁;声导抗测试鼓室图A型2例,B型24例,C型4例;X线检查腺样体病理性肥大15例,中度肥大15例;所有患儿咽鼓功能不佳。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组:全身麻醉下施行腺样体切除,之后再切开鼓膜,最大限度吸出黏液性或胶状分泌物,最后放置胶管。对照组:全身麻醉情况下首先切开鼓膜,再与综合治疗组同样方法最大限度吸出分泌物,放置胶管。术毕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和桉柠派胶囊治疗,以达到预防感染、改善黏膜功能、加快中耳分泌物排出。
1.3疗效评价[2]治愈:患儿听力恢复,耳闷感缓解,鼓膜恢复常态,声导抗测试鼓室图呈A型,咽鼓管功能和镫骨肌反射阈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缓解,脱管鼓膜活动度较差,咽鼓管功能和镫骨肌反射阈功能欠佳,;无效:托管后听力和耳闷感改善不明,咽鼓管功能和镫骨肌反射阈无变化。总有效=治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综合治疗组30例(58耳)治愈50耳,好转7耳,无效1耳,总有效率98.28%。
对照组30例(50耳)治愈34耳,好转7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84.00%;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和耳闷胀感[3]。儿童常因耳痛不明显而主诉不清,家长在患儿听力明显下降时才发现,由此往往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研究发现该病多发于0.5岁-4岁儿童,多数患儿在3个月内会自行消退,其中30%-40%患儿会复发[4]。儿童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其易患分泌性中耳炎。新生儿咽鼓管短,且宽而平直,鼻咽部分泌物容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最终引起炎症。另外母体患妊娠中毒症、产前出血者、先兆子痫、难产或分娩时作过人工呼吸的新生儿,分娩时胎内羊水进入中耳也会引起炎症。新生儿哺乳不当发生逆乳时,乳汁经咽鼓管流至中耳也会引发中耳炎。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和手术治疗,本组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通過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达到98.28%,明显优于单独鼓膜切开置管手术疗效。总之,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光.64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8):2272-2273.
[2]韦懿.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3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A):149-150.
[3]单子丽,李新蔚,耿曼英.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J].中国医药前沿,2007,1(3):41-41.
[4]甘雨,魏炯洲,杨一晖,张建丽.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14例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0):1338-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