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路径探索

2014-04-29李景玉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探索

【内容提要】 随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和发展,教育界日益意识到领导力教育对大学生个人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本文在考察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基础上,以笔者在领导力教育项目上的训练实践为依托,试图论证以卡拉OK中歌曲演唱、角色表演、形体训练等自我展示的艺术教育形式,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力、沟通力、协调力等,从而在无形之中提高受训者的领导力。

【关键词】 领导力教育 路径 探索

【作者简介】 李景玉,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分党委副书记,讲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 C9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1-0037-03

领导(力)就是正确规划个人或组织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整合、内化相关资源,并积极影响相关人员决策与行为,从而实现个人价值或组织效益最大化的(能力)。世界各国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表明,领导力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自我调整的内控能力和创新创意思维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路径——以自我展示训练项目为例

正是基于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高度重视,上海理工大学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以及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结合现有条件和学生特点,依托大学生发展中心新建和改建了7个专业实验室,开发了决策能力训练、沟通与表达能力训练、求职能力训练、积极心态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利益与艺术文化修养训练、学术表达能力训练和自我展示能力训练8个培训项目(包含36个子项目)。其中,通过卡拉OK中歌曲演唱、角色表演、形体训练等自我展示的艺术教育形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团队辅导,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力、沟通管理协调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项目简介

大学生要在社会立足,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自我展示是指社交中人们主动监控和管理自己在他人那里形成印象的过程,是社交过程中选择与调节展示给他人有关于自我的何种信息和何种形式呈现的重要环节。恰当地自我展示可以帮助个体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展开人际交往。

本项目训练对象为自愿报名或随机抽取的在校普通大学生,8-10人一组,进行为期6次的团队训练。训练过程以“歌曲演唱”、“角色表演”、“形体训练”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形式,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为手段,使学生在展示自信、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沟通协调及合作管理能力上都有所提升,从而在无形之中提高受训者的领导力。培训上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交际场合的普遍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中安排大量的活动设计和体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展示的体验式实践过程。

(二)项目结构

1. 学习解读歌曲

(1)理解歌曲的内涵。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歌曲的基础。所以,当拿到一首歌时,必须先要对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以及有关地区的民俗、民情有所了解,才能很好地掌握作品。(2)想象歌曲的意境。歌曲的意境想象,也就是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要尽可能地将自己融入到角色的感情、环境之中。(3)把握演唱的风格。只有在把握住歌曲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才能使表演更生动。

这一部分,主要是想通过提升受训者对歌曲的掌握程度,来增强其演唱时的情感投入,使其能忘我、陶醉地演唱,在一种放松专注的状态下,激发受训者的内在本质与情感,从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的麻木情绪中走出来,重新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对一首歌的充分理解,也有助于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因歌曲情绪的带动从而使其渴望与听者进行眼神上的交流与沟通,这无形中提升了受训者的沟通能力,使其敢于交流,善于沟通。

2. 学习正确的演唱方法

(1)掌握正确的气息运用。通过训练受训者正确的吸气呼气方法,使其在演唱时能拥有足够的气息作为演唱的结实基础。(2)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通过系统的分区发音训练,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哼鸣、字母音、连音、顿音等,使受训者基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自信心。不论是聚会或者是演出中,演唱者不敢演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对自己的声音没有自信。因为不可预计在完成曲目时,嗓音会呈现怎样的状态,所以但凡碰到可以展示自我机会的时候,他们会因为过度缺乏自信,而选择一种逃避的行为。越是自信心不足就越是会逃避,越是逃避又越发会使自信心不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 学会对歌曲基本的艺术处理

在演唱一首完整度高的歌曲,对歌曲换气、词句感情进行艺术处理的同时,在肢体语言上也要掌握一个处理技巧。激情四射的歌曲演唱能很好地调动听者的情绪和兴趣。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受训者掌握一种演唱过程中的号召力,用自己的感情去激发他人的情感,让听者与其产生一种共鸣,在感情上达到高度一致的效果。这种技能应用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很好地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4. 了解话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1)关于音量。音量的大小控制是话筒使用的关键。一般来说演唱者的音量需要略微控制一些,即演唱者比平时不用话筒时演唱的音量小一些。当演唱弱音时,传声器应离口唇近,音色变得低沉、真实而细腻;当演唱强音时,将传声器远离口唇,使音色变得嘹亮、粗犷而不炸。(2)关于呼吸。有的歌曲需要有明显的换气声,以帮助表达歌中的情绪,有的更是以气声为主的用嗓方法来演唱的。这类歌曲,呼吸不仅仅是换气,更是歌唱者情感表现的一部分。大部分歌曲都需用轻吸气的方法来换气,以免换气声大而破坏歌曲的流畅和谐。(3)关于咬字吐字。由于话筒的灵敏度,咬字过重便会发出“砰砰砰”的噪声,尤其是“喷口”较重的字,如“背”“怕”“把”等字,字头过重就会产生这种噪音。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多拿话筒进行练习,找到一个准确的角度及话筒与嘴唇恰当的距离。

这一部分课程训练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提高受训者的协调能力。唱歌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项目,但是其要求演唱者必须协调好气息、声音、情感、肢体、话筒等多方面的关系,说到底唱歌其实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运动。所以,当受训者在其中体会到了协调之后的成就感,那么他们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也会不自觉的就对各方面进行协调,不论是人与人之间,或是人与物之间,他们都能通过唱歌的协调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项目评价

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项目组老师共同商议了一份问卷评测培训的实效性。主要由基本情况统计,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封闭式选择题以及三道开放式问答题的题目形式组成。在培训前、中、后对受训学生进行了测试。评测结果显示:受训学生中有84%的人,培训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在培训的过程中,他们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正确唱歌的方法,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的歌唱以及展示欲望,且在训练过程中使得自己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愿意与他人交流,在一个群体中也敢于大胆发言和展示自己。16%的受训者培训效果不是很显著,从问卷调查中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对唱歌方法进行很好地吸收利用,以至于影响了各方面的训练效果。受训学生在培训前后的变化分别如下:

1.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1)培训前,大部分同学对声乐的喜欢一般,有的甚至不喜欢,或者觉得自己的演唱水平一般,不太好,并不爱在人多的时候演唱。培训结束后,不喜欢唱歌的同学逐渐喜欢上了唱歌,大部分认为自己的演唱水平比较好或一般。(2)在培训前,很多同学都是不愿意在人多的情况下唱歌,或者在自己唱破音之后不敢再唱,而在培训后大部分学生干部都觉得自己能够在众人面前唱歌,并且不太介意犯错,且犯错也不太会感到尴尬。

2. 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

(1)培训前,很多同学在别人唱歌时并不会主动带动大家为唱歌者鼓掌或不断给演唱者鼓励。在培训后,这些同学能够主动为他人喝彩,鼓励他人。(2)在培训前,很多同学没有主动策划过一次K歌活动,也没有这个意向;培训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调动现场气氛,选择怎样的歌曲等等;培训结束后,他们大部分都有策划组织K歌活动来加深同学感情的想法。

3. 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

培训前,80%的学生不会主动询问他人的演唱曲目并帮他人点歌,更不会主动邀请他人来唱歌,培训后90%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帮他人点歌并能主动邀请他人唱歌。

4. 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培训前,他们基本上只关注自己的演唱,很少关注别人,在培训中,我们始终强调小组是一个团队,最后的整体演唱水平才是这个组的成绩。在过程中,他们配合默契,懂得相互帮助,并且享受到了合作带来的快乐,增强了凝聚力。在最后一次的结课汇演中,他们一起购买舞台饰品,搭建和布置舞台,各自展示自己的演唱作品,最后合作完成了合唱作品,并在培训后的问卷中觉得通过培训,享受到了同学们在一起的开心时刻,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5.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唱歌是一门技能。在培训前,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音乐培训,对音乐知识和声乐技巧认识较少,通过培训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他们对唱歌的审美能力有所提升,并逐渐掌握和辨析科学的发声及选歌技巧,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路径创新的着力点

1. 新的教育理念——秉承“有教无类”的培训理念。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领导力开发项目一般都是以某类群体为实施对象,如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优才学院举办学生领袖精英训练营,复旦大学以培养团学骨干为目标的“卓越计划”……这些项目主要面向学生领袖。而本项目贯彻“人人皆有领导力”的理念,认为所有人都是潜在的领导者,把领导力教育的对象扩展到全体学生,让任何同学只要有兴趣,皆可报名参加培训,真正地把领导力教育落实为“大众”教育。

2. 新的角色定位——创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领导力培训中教师与学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身份定位。

3. 新的教育方式——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方式。领导力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更多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在项目中打破了传统教育课程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实践性,避免灌输式教育,让参训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在参与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比较注重班级规模的适宜度,人数一般控制在10人左右,以求最好的互动效果。

4. 新的教育机制——项目具有某种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如在师资管理、项目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制订了不同的激励、督查、评价等制度,以保证领导力教育的有序性;项目有一个高层次的归属,一般不限于某一个系所,而是直接隶属于大学的教务部或学生处,这就使得项目易于获得宏观层面的行政支持;项目有一个明确的评估体系,评价结果用于改善和加强该教育项目,确保项目的长效性;项目注重反馈环节的设计,如在培训中都设计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及时地掌握培训的成效。

5. 新的工作思路——将领导力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大学德育工作的补充、拓展和深化,是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另一方面,大学德育工作是领导力教育的基础性平台,项目的开发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参考文献:

[1] 李永瑞著.领导力与组织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徐建秋

猜你喜欢

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视摄像》课程的实践探索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