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之研析
2014-04-29王德祥
王德祥
【摘要】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面对课本上精心安排的篇目,同学们只是停留在教师讲,自己想象的层面,而要想在思想上烙下深深的刻印,理解得十分透彻则成为一种难题。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便成功地将这道难题化解,为教师和同学们的课上教学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新意。这种新意不仅让同学们对课上内容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而且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就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教学 研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0-02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将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扩充为融图像、声音、文本三者于一体的扩散式授课模式。可以说,它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催化剂,能够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改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良好教学目的。
一、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尊重,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丧失探究的意识。在传统模式越来越与时代脱轨的关键时刻,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为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重新唤醒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多感官刺激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不管多苦多难,都有攻克难关,奋斗到底的决心。多媒体教学融“图像、声音、文本”于一体,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的讲课,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面,丰富地展现课内所学知识相关的彩色图片,更不可能再黑板上再现课文中的内容。因而同学们学起来比较被动,渐渐地就没有了学习的热情。新媒体教学则可根据课文内容,展现相关年代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能够根据这些图片重回历史,展开身临其境的激烈讨论。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像,甚至是一段电影,这样能够十分形象、具体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对学生们学习课文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比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虽然课文用了比较精确的语言讲解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但是因为学生受个人阅历的影响,很有可能没去过小兴安岭,仅凭课本中对小兴安岭的介绍,无法透彻地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之所在。这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经过精心挑选和准备的小兴安岭四个季节比较有代表性的风景图片,学生们看完豁然开朗,从此对这篇课文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将之前复习时读到的课文,与图片联系起来理解,就能够达到完美效果,记忆犹新,理解透彻。
(二)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图像”等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深知小学生的心理喜好,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还是个孩子,他们对各种色彩的图片,或者是给人立体感的图像,或者是给人心灵抚慰的音乐,都特别感兴趣。因为喜欢而改变。过去上课沉默寡言的学生,看过多媒体播放的内容后,心中激情澎湃,想积极地配合教师提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一来,十分利于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发挥。既然学生在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能够积极踊跃地发言、提问,那么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备课,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穿插进来,让学生在兴趣中就将知识学到。这样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学模式便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这也是新课标要求下的完美授课模式。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师生和谐关系,形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堂语文课中,学生和教师是关键的因素。教师,传道授解惑者,他们的任务是教授学生知识。而学生进入学校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融洽,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让师生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一)转换角色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得了,教师始终会按照他的教学目标和方案滔滔不绝地讲课。这种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因自己落后了一些而选择辍学。由此可见传统模式的危害极大。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冲突比较多,矛盾比较多。为适应新课标理念的精神,多媒体语文的课堂教学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可以积极踊跃地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某些问题通过讨论或者自主探究等模式来解决。由此可见,师生关系也缓和了,没有过去那么尖锐,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优化关系
多媒体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精彩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图像和音乐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教师只是起着协调和帮助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讨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双向的交流的朋友关系,教师再也不像过去板着脸孔只顾在课堂教学。在这种良好氛围下,学生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极大地尊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能够更加和谐地进行课堂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两点内容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师生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在备课中做到心中有数
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好地展现出来,巧妙地融入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所准备的多媒体资料一定要本着让学生易学、愿学的宗旨,让学生达到思维的创新的目的。
(二)多媒体课堂上的安排要能够体现师生互动性
虽然有了多媒体这门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如果不讲究技巧,仍然机械地授课,是达不到高校课堂的目的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所以在多媒体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互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