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剧请慎用韩国偶像打造模式
2014-04-29
【事件】 越来越多“欧巴”(粉丝对韩国偶像的称呼)出演中国影视剧角色
【观点】 在韩式偶像打造模式下,一个无演技、无风格的时代或许会加速到来
韩国当红偶像明星李敏镐登上马年春晚,让不少韩国流行文化的拥趸扬眉吐气。其实,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欧巴”(粉丝对韩国偶像的称呼)参与中国电视节目、影视剧制作的消息就层出不穷。如正在拍摄的《小时代3》由韩国Eden乐队成员李贤宰出演新角色,李少红新开机的两部电视剧《茧镇奇缘》《继承人》由韩国歌手宋茜、Super Junior成员崔始源担任主角。
随着以“9 0后”为主的群体消费能力和娱乐需求的日益增长,更多“欧巴”进入中国影视剧尤其是偶像剧制作者的视野。然而,在前不久播出的《天龙八部》中,Super Junior成员金起范饰演的段誉,却被观众吐槽“卖萌、浮夸,毫无美感”。语言障碍,文化隔膜,韩国偶像在中国影视剧中水土不服的例子不少。对韩国流行文化稍有关注的人都会有所感知,韩国偶像明星的职业界限比较模糊,常见歌手、模特、主持人出演偶像剧,角色、故事多为“量身打造”,演技是次要的,好看的形象是主要的。比如,李敏镐就是通过出演《花样男子》《城市猎人》《继承者们》中角色定位几乎完全一样的人物,不断强化其“阳光大男孩”、“深情富家子”的形象。中国影视剧按照这种模式,越来越多地对韩国偶像“委以重任”,不仅影响作品质量,而且对本土演员有所误导,容易造成演员的集体平庸,一个无演技、无风格的时代或许会加速到来。
这并非耸人听闻,笔者发现,本土打造的高人气偶像已出现上述倾向。最近,由网友和独立影评人参评的最令人失望影片和演员“金扫帚奖”正在进行第五届投票,去年获得“最令人失望女演员”的杨幂,今年得票又名列前茅。近两年来,杨幂出演的影视作品可以用目不暇接来形容,但笔者注意到,无论是清宫穿越剧,还是都市情感剧,她都被塑造成“人见人爱”的“小家碧玉”,不同作品中的表演风格几乎没有变化。演员形象被符号化,成为仅供年轻观众代入自我、参与剧情的媒介,更像一个不断被想象填充的容器。这样的角色与其说是演员塑造的,不如说是观众“脑补”的。这样的演员除了长得好看,不能太有个性,不能太有表演风格,越是平庸,就越能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種受众的审美取向,这就是此类偶像人气高居不下的最大奥秘。
很多人都还记得87版《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宝钗等形象,演员用自然、有个性的演技赋予了人物灵魂,让人物走进观众心里,让年轻人渴望走向他们、成为他们,像他们那样追寻理想、承担命运。而在韩式偶像打造模式下,演员成为影视剧中一件行走的道具,外观精美,内涵空洞。有的作品,让各种名牌服饰代为表述他们的个性、遮蔽他们表演的捉襟见肘。偶像被“物化”,就难怪喜爱偶像剧的年轻人“恋物”,因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就是以“物”层层包裹堆积而成,只有欲望的张扬,没有理想的抵达。笔者以为,影视剧中塑造的偶像,应该回归“偶像”本意。“偶像”首先是令人向往的理想人格,美好的形象只是其中一端,更重要的是对年轻观众的成长在精神层面有所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