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等微言14则
2014-04-29
[@] 心探索: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 ——弗洛姆《逃避自由》
[@] 蒋方舟:飞机上看了纪录片《互联网之子》,讲的是致力于信息公开和知识共享的编程天才Aaron Swartz,被“旧世界”杀死的故事。搁置他行为的争议,我最受打动的是,他认为“人每时每刻都应该问自己,现在的世界有什么最重要的事是我能参与的,如果你没有参与其中,那是为什么?”
[@] 新周刊:我和所有人一样,一半是同谋,一半是受害者。——西蒙娜·德·波伏瓦
[@]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而奇迹,是不会在容易的道路上绽放的。
[@] 凤凰网文化:【许知远:中国在重新回到一个“封闭”的年代】“过去20年中国跟世界同步的是消费语言和娱乐语言,思想语言上不仅没有同步化,还是一个滞后。以至于谈到中国问题的时候,所有语汇的思维方式都是被淘汰的,谈的问题总是像隔靴搔痒一样。
[@] 朱永新:#叶圣陶教育箴言#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学习,在任何环境中都行;我们自己不要学习,便是处于适宜的环境,也只得到“外铄”的效果。所以,精当地说,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失学”,离开学校却不等于“失学”。
[@] 中国教育研究:父母真正的爱,其实恰恰应该始于孩子不乖的那一刻。我们很容易接纳和去爱孩子乖的时候。而当孩子叛逆、无理取闹时,我们便容易失去耐心,下意识地用我们已被内化了的应对模式去指责、要求。如果父母能做到无条件养育,去接纳和爱孩子,才能让爱和安全感在孩子心中安营扎寨。
[@] 时尚COSMO:每次合上人物传记之后,我都更加坚信了这样的观点——并不是那些时刻召唤了人们,而是人们通过漫长的执念召唤出了那些决定性瞬间。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行动与言论,但在行动之前的体验和思维,才更有价值。——王潇
[@] 三联生活周刊: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人若无梦,夜的眼睛就要瞎了。说“没有爱情”,是因为必求其现实,而不大看重爱情更是需要信奉的。不单爱情如此,一切需要信奉的东西都是这样,美满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不美满,才是需要智慧和信念的时候。 (史铁生《活出爱》)
[@] 译林出版社: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不管是城市,爱情,还是父母。——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 热门搞笑总排行:我们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明知是脑子饿极了,却只会拼命喂肚子。
[@] 头条博客:【@马未都:中国枭雄文化老外看不懂】我们自古以来就崇尚一种枭雄文化,商界必须是老大言出即从,极端的例子就是娃哈哈,宗庆后连个总经理都不要,愣是把一瓶水卖成今日的饮料帝国,这一点外国人怎么也看不懂。在中国,凡能把事情做大,必须一言九鼎。这就是文化制约商业的力量。
[@] 南方人物周刊:【我从杭州来——褚树青 只要图书馆在,人类就不会灭亡】“图书馆是人类自身的储存器,无论碰到多大的灾难,只要这个储存器在,人类就不会灭亡。”
[@] 历史袁老师归来:在德国,孩子一般3岁上幼儿园,为期3年。3年中,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
编辑: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