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旧事
2014-04-29
1918年3月23日,巴黎春意盎然,朝霞满天,人们忙着迎接崭新的一天。
突然,一阵刺耳的呼啸声划破长空,一颗炸弹落在塞纳河岸上。
几秒之后,街上的行人纷纷跑向防空洞。
不一会儿,爆炸声又在另一条大街上响开。接着,是火车站。
这一连串的爆炸,让巴黎笼罩在硝烟中,房子在燃烧,市民在哭喊。
奇怪的是,人们既没有看到飞机,也没有听到什么战斗,这炸弹到底从何而来?
当天下午,终于有了消息:这是德国的新型炮弹,可以远程袭击巴黎。
发射这种炮弹的大炮大得吓人:炮身长达34米,口径大的离谱,一个成年人站在炮口里,伸手才能摸到上面的炮管。
这种大炮的发射机制是:先将炮弹发射到高空,以每秒1千米的速度飞行,然后再降低高度,向目标飞去。
这就是超级大炮远距离射击的奥妙所在。
这个大炮就是后来的多拉大炮的前身,它的出现,立刻引起世界骚动。但是很奇怪,这种大炮并没有大规模生产使用。
时间到了1928年,法德边界筑起了世界闻名的马其诺防线,全长390公里。
钢筋混凝土工事厚达3.5米,装甲炮塔厚度达300毫米。据估算,这道防线可以抵抗420毫米迫击炮弹的连续攻击。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进攻法国,马其诺防线成为他攻击的第一个目标。
1942年,在希特勒的督促下,德军决定动用改造版的多拉大炮。
为了能随时运送这种大炮,德国人还专门制造了大功率的军用火车。
1942年的春天,多拉大炮开始试射,希特勒和几位高级将领专程赶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尔德靶场。
中午时分,多拉发射了第一发混凝土破坏弹,弹头重达3吨,射程长达26公里。
下午一点钟时,多拉又发射一枚4吨多重的榴弹,射程长达47公里。
希特勒看后,一个劲地叫好。
多拉大炮一上战场,立刻立下汗马功劳,法国很快就被拿下。
不久之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向苏联宣战。
凭借坚固工事,苏军在塞城保卫战中,抵御住德军的多次进攻。
希特勒又想起多拉大炮。多拉大炮迅速调往苏联。
这些大炮在塞城共计发射了48枚炮弹。结果,塞城成了一片废墟。
德国人攻下塞城之后,多拉大炮又奉命往前调动,准备开往斯大林格勒与莫洛托夫城。到了那里后,分别向这两个城市发射了8枚炮弹。
但是,因为天气原因,沉重的多拉大炮越来越不好使,最终反而成为德军的负担。
原来,这种大炮虽然厉害,但它过于笨重,运输、架设费时费力——要搭钢架加固,还要巨型吊车吊装。
最要命的是,它的寿命也很短,每个炮管只能发射几十发,就得调换新炮管,不然就会爆炸。
大块头也有大缺陷,难怪没有批量生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