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做规划,方能“水到渠成”

2014-04-29梁挺福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笔试特长高三

梁挺福

2014年,全国性的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大调整。以北京为例,根据新的加分政策,少数民族考生由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市优秀学生干部由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0分投档;获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毕业生不再享有加分投档的优待,而是调整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全国其他省市也有类似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的“含金量”显得格外诱人。

联盟vs.散户:各有千秋

截至2014年,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数量已从最初的22所增加至90余所,学校从最初的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到如今的一般一本等众多院校,并形成了“北约”“华约”“卓越”“学院路五校”等众多招生联盟,自主招生考试竞争日趋激烈。北京大學联盟的12所高校简称“北约”,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他们在自主选拔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根据笔试成绩确定参加本校面试的考生名单。清华大学联盟的7所高校简称“华约”,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7所高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因“自主招生黑幕”而暂停自主招生一年。“卓越联盟”是指由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工科突出的“985”高校组成的高校合作联盟。“学院路五校”顾名思义就是由位于北京学院路上的五所高校所组成的“行业黄埔”高校联盟,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5所高校。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华约”“北约”“卓越”等三大联盟都把联考时间定在了同一天,此举被业内评价为各大高校为争抢生源的“掐尖”大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牛人” vs. “三无”:均有机会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用这句口号描述自主招生政策,是再贴切不过了。结合2014版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看,“重复试”“分专业”“看三年”已成为自主招生的新走向。自主招生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和难度可见一斑。每年都有同学通过自主招生而圆了名校梦,也有很多同学折戟考场。自主招生俨然成为一把双刃剑,能驾驭者笑傲江湖,不能驾驭者自损三千。到底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参加自主招生呢?

我们认为有两类学生:

第一类学生自身的素质好,能力强,品学兼优。

第二类学生是有专长或特长,能满足院校选拔的特殊要求。

全国自主招生院校招生章程要求归纳起来也不外乎以下16项内容,这些内容其实主要包含两大含义——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学校的需求:

1. 品学兼优,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 曾公开发表过法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论文(限第一作者);

3. 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并获一等奖或特等奖;

4. 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性英语竞赛获得决赛三等奖(含)以上;

5. 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一等奖或特等奖;

6. 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及国际重大比赛获奖;

7.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中获“优胜者”奖项;

8. 省级英语竞赛(演讲、辩论比赛等)获得二等奖(含)以上;

9. 有航空模型(制作和飞行操控方面)的特长,在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比赛和世界级比赛名次;

10. 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或物理省赛区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

11. 高中阶段同时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省赛区二等奖以上;

12. 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方面有突出表现并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或拥有专利者;

13. 获得“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以上;

14. 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可推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15. 在民乐、舞蹈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其中民乐单项须获得七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舞蹈须获得五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者;

16.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综合素质优秀,有特殊才能或超常培养潜能,有相关材料可以证明的学生。

只要学生能满足以上招生章程要求中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条件,且报考的目标院校定位合理,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海选初审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笔试和面试中胜出。

可能会有学生或家长产生疑惑:“是不是没有任何奖项的,没有特别突出特长的学生就不能参加自主招生报考了?”

其实不是这样。其实每年我们都知道很多“三无学生”能通过海选,且最终拿到加分。“三无学生”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是指一些没有高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奖项,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没有突出的学习成绩的学生。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中,有许多这类学生都拿到了加分。所以说“三无”在自主招生中并不是贬义,是特指缺乏优势的自主招生考生。从考生定位的角度来说,“三无”的定位往往更加准确,因为这类学生由于没有奖项和特长,成绩不够突出,择校优势不够多,一般主要依据考生的几次大考成绩的排名来定位,最终选择报名的学校相对有奖项和特长的学生比较合理,相比有奖项或者有特长的学生不那么冒进。因而选择的大学往往都是比较合适的大学,不“虚高”,反而更有可能会拿到笔试和面试资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了自主招生加分。

从我们研究院多年的自主招生报考指导经验看来,过硬的奖项和突出的特长并不是决定考生能获得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资格的唯一因素。其实,“三无”只是家长和考生自己认为的“三无”,任何一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绝大多数高三考生,正处于心理趋向成熟的年龄,都是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都有通过大学的进一步深造,进入社会创造一番成就的理想。所以,考生要结合专业的心理测评技术,发掘自身的潜质和平时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长优势,量身定制自主招生申请材料、科学的目标院校定位以及合理的高三全年升学规划。

例如: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刘同学,男生,理科。通过深入沟通,我认为该生最大的特点是虽然没有任何学习奖项,但学习后劲足,提分空间大,期中和期末的成绩一直上升。同时,数学和英语一直都是该生的优势学科。最值得一提的是该生为美国电视连续剧《辛普森一家》的网络字幕的翻译员,且是翻译组中年龄最小、翻译质量和效率最高的成员。该生申请自主招生的难點在于:选择合适的院校和申请材料的要点。我认为学生应紧扣自己担任《辛普森一家》字幕翻译员的案例,以点带面并挖掘自己发展潜力大的特点、想留京的意愿,锁定申请院校为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后经海选、笔试、面试,学生顺利拿到中国人民大学的30分加分和北京师范大学的20分加分。该生最终642分+30分被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录取。

以上例子是一个“三无学生”成功取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例子,没有特别的亮点,可是该生却找到自己和院校的“契合点”以及合理的院校定位,这就是该生成功的法宝。

每年都不少的家长和考生惋惜错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好机会,或许是由于他们对自主招生的不了解、不重视或觉得要求过高配不上。但是这样的惋惜于事无补,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绝大多数家长都将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成为高三家长,孩子也是这样,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成为高三学生。因此,家长和考生的确需要用心规划和处理好高三备考过程中每次机会,而不是等高考结果已经成为定局的时候,家长们在心中留下的只是遗憾。

笔试vs.面试:积极应对

如果确定要参加自主招生选拔,就要对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的流程有所了解,并认真准备。目前高校的自主选拔普遍采取笔试+复试的形式。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自主招生演变成小高考”的质疑,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自招笔试原则上只考一门、不超过两门。”

自2013年起,包括三大联盟在内的大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初试科目有了统一模式:理科考数学、物理,文科考数学、语文。自主招生“复试”又完全不等同于“面试”,如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自主招生复试就包括“快速学习能力测试、学习潜质复测及专家面试”。又如,清华大学三年前首次在自主招生复试中增设体质测试后,已有几所学校跟进。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考体育”将成大势所趋。再如,工科名校同济大学2014年首次考核动手能力,对部分学生加试理化实验。未来,花样一定会越变越多。2014年自主招生复试中出现的一大新现象:招生中“学科/专业”的色彩日益凸显。比如:清华大学参加“学科/专业面试”的方向,从10个增加到15个;四川大学首度要求每名考生限报一个专业;山东大学也首次要求学生选报三个专业,且须与高考志愿一致;中国海洋大学首次打包17个专业构成“涉海专业类”,报考此类者直接面试,“注重考察考生与涉海专业相关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可以肯定,从明年起,绝大多数高校自主招生都将细化到专业层面。从“学校统考”到“学院精筛”,这一变化要求同学们及早明确专业志向,并作好“对口”准备。这样,等到高三自主招生时,一个理想的候选人应可以很清楚地告诉考官:我要念什么专业,为什么想念,做了哪些准备,具备哪些优势。

有些同学到了高三才有自主招生意识,急着补知识点却半生不熟,最终成效不彰。因此,自主招生备考最好早点做好规划,平时跟着学校进步“接上去”学习自主招生内容,实现知识点提前到位,这样到了高三只需进行综合复习,而非新起炉灶,方属“水到渠成”之高策。

猜你喜欢

笔试特长高三
疫情下的笔试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我把高三写成诗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