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模块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2014-04-29付瑞平靳伟国

计算机时代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付瑞平 靳伟国

摘 要: 研究了当前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分模块教学的改革理念。介绍了本校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模块教学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大学计算机基础I模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了分模块教学的优势和成果,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新措施。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 分模块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1-49-03

0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知识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并存的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用计算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基础性教育[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原理、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网络知识等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并能熟练掌握系统软件和常用Office 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但是由于学生升学前计算机知识基础水平有差异,而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6,8],一方面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轻易完成布置的任务,甚至埋怨浪费时间,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任务难以应付,甚至对计算机课产生畏惧心理,总感觉学习该课程十分困难。学生学习水平上的差异和教学内容上的单一给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方案,进行适应学生的教学指导,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能使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去[2]。

1 本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开设的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几乎所有专业都要学习。2009年9月之前,我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其要求完全一样,这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自2009年9月开始,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开展了分专业分模块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工作。为了使教学改革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申请了国家、北京市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项目,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编写了多部教材,自行开发了2个教学软件,购买了1个网络考试软件并自行建立和完善了考试题库。

但是由于学时数不足,程序设计基础这样的模块往往无法将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完整讲授。例如C++程序设计模块中,学生只能学完函数这一章,其余关于类与对象的内容只能留到下一个学期,而且有的专业下一个学期并没有安排继续学习。2011年后,有部分学院开始自己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我们有所重复,造成了混乱与资源浪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2 分模块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由于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培养目标、教学学时不同,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教育应当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有所不同。在高等院校的大学教育中,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通常采取的是“先基础、后应用”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先学好基础理论,然后再学习应用知识[5,7]。但是在教授计算机知识时,不必这样采用“先基础、后应用”的模式,而可以根据学生本专业的要求,直接从应用的角度切入,使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结合得更加紧密[3]。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狭义工具论”的问题。“狭义工具论”就是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教学生怎么将计算机作为工具使用。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计算的愉悦——计算原理的相互影响以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思维方式[4]。

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以下简称C9会议)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C9 会议讨论并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声明的核心要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设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而为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树立标杆[1]。

在2012年的新教学计划中,我们教研室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再一次提出了改革方案,在讲授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的共同基础上,再分专业分模块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程度的不同,我们将这一课程共划分了I~VI个模块,如图1所示,包括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和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模块,根据专业需求增加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方法的模块,增加学习数据库应用的模块,以及增加学习图像处理方法的模块。

其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I模块”可算是学习内容范围和难度最高的一个模块,它主要针对电子、信息、通信、微电、能源、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对于理工类专业,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较宽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计算思维,提高自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该“大学计算机基础I模块”主要教授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以及數据库设计基础在内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奠定基础。

本项目主要研究和探讨在2012年的新教学计划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专业分模块教学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I模块”的教学和实践方法。

2.1 教学资源的建设

由于这部分内容包含较多理论知识、覆盖面大,没有现成的教材或教学资料,所以组织编写教学讲义及建立一套网络教学和测试系统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习资料和系统必须配以生动形象的图形和演示,“图文并茂”是其主要特色。

经过教研室全体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编写了一套powerpoint演示课件,以图形动画的形式说明操作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开发了网上自主学习的环境(如图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后复习或预习课程重点,反复练习相关操作题目,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2 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

我们坚持改革和实践,采用如图3所示的授课和评价模式,不断改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以下方面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⑴ 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⑵ 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了适应发展的课程体系。

⑶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讲究“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教学,努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⑷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室”演示教学,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努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⑸ 加强实践教学,构建自主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本研究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讨了分模块教学的方法和实践,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方法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现代化科技发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和实践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尚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繼续总结和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

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2] 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3.2:

90-91

[3] 张伟.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1.4(上旬刊):97-99

[4] 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11.1:7-12

[5] 朱木清.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探讨[J].科教文化,

2010.12:243-244

[6] 吕静.关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8(30):7272-7273

[7] 明德廷,李娟.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74-177

[8] 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5.10:12-14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