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庆云县金丝小枣晚熟的气候原因分析
2014-04-29胡玲刘玉金王春风
胡玲 刘玉金 王春风
摘 要:七月十五半红枣,说的是庆云县金丝小枣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开始变红,到了八月十五基本成熟,秋分时节是大面积收获金丝小枣的时段。但在2011年,到了八月十五,金丝小枣还是一片绿色盎然,按照季节及以往的规律,2011年的金丝小枣应当在9月中旬成熟,但实际上却推迟了1个月。为了寻求造成金丝小枣晚熟的原因,从气候方面入手,重点围绕气温、降水、日照等进行分析,并与1971—2010年气候特征进行比较,发现2011年金丝小枣整个生长期的总体气候没有出现异常,但在成熟期,气温偏低、气温日较差偏小、降水日数偏多和日照严重不足是造成金丝小枣晚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金丝小枣;晚熟;气候原因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387
Analysis of the Climate in 2011 Qingyun County Jujube Late
Hu Ling1, Liu Yujin2, Wang Chunfeng1
(1Shando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Qingyu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Dezhou 253700, Shandong, China;
2Bohai Qingyun County Middle School, Dezhou 2537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same period, the colors of Ziziphus jujuba in Qingyun begin to turn red before and after lunar calendar in July 15, which is ripe on the whole to lunar calendar in August 15, and then the fruit is fully harvested in autumnal equinox season. However, the Ziziphus jujuba still presented a green and lush to lunar calendar in August 15 in 2011.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owth pattern of the Ziziphus jujuba of in this region, the Ziziphus jujuba should mature in mid-September, however, its maturity actually delayed a month. In order to find the reason which caused the delayed maturity of Ziziphus jujuba, the analysis mainly focus on the climatic feature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hours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features in 2011 and the climatic featur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71-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bnormalities on the overall climate of the whole growing reason, however, by further detailed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features of the low temperature, the small diurnal temperature, the above normal precipitation days and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sunshine during the maturity of Ziziphus jujuba, which were the main cause of late-maturing of Ziziphus jujuba.
Key words: Ziziphus jujuba; Late Maturing; Climate Causes
0 引言
在中国的传统果树中,枣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五果”,是中国的第一大干果[1]。金丝小枣是庆云传统特产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栽培选育,境内枣品种多达到30多个[2]。金丝小枣含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尔雅》有“枣为脾之果”之说;《本草纲目》称枣有“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之功效,维生素P的含量居百果之首[3]。正因为如此,金丝小枣的市场越来越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枣业,而每年的气候差异也往往影响金丝小枣的产量和品质,加大气象条件与小枣生长的关系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加大了对影响小枣生长、品质等影响因素的研究。比如:较早的有李连起等[4],他认为夏秋之交的连阴雨易引起枣叶,枣果病害发生,是影响小枣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座果率、保证金丝小枣产量和质量的相应对策。陈红萍等[5]研究表明,小枣裂果与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均气温等关系最为直接。王元杰等[6]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熟前增长期日照时数的变化、夏季降水量的变化、成熟收获期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的变化、成熟收获期降水量的变化对金丝小枣的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王洪玲[7]通过分析生产实际中金丝小枣低产的原因,提出了金丝小枣增产的技术措施。
枣树一般是4月上旬清明前后发芽,期间经过开花、果实膨大期、白熟期等几个主要发育期,至农历八月十五基本成熟。俗话说“七月十五半红枣”,但在2011年,八月十五仲秋时节时,金丝小枣仍是绿色昂然,不见一丝红意,成熟期更是推迟了1个月,经过走访果农和专家,他们一致说是气候原因造成的,到底是气候的哪些异常造成小枣晚熟这么久,该文对2011年小枣生长期进行了全面分析。
中秋节一般在阳历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2011年则是9月12日,算是比较早的日期,但通过历史查寻,这样的年份也不少,比如2008年为9月14日,2003年为9月11日,2000年为9月12日,以上几年并没出现小枣晚熟的现象,所以说生长期短并不是根本原因所在。因此,笔者选择了与2011年生长发育期相同的2000年及常用年值作为参照,对2011年4月—9月12日的资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影响枣树生长的主要因子有光照、温度、降水等[8-10],所以分析资料采用庆云县气象局2011年4月—9月12日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等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并与平均值(1971—2010年)进行比较的同时,且也与2000年同期的气候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出金丝小枣晚熟的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分析
2.1.1 平均气温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11年的平均气温4—8月接近常年,9月1—12日较常年明显偏低,偏低了2.7℃。但与2000年相比,除5月偏高0.6℃、6月偏高0.1℃外,其他月份均偏低,降温幅度在0.7~2.6℃,7月—9月12日的平均气温平均降低了2.1℃。2011年金丝小枣生长期的积温虽然比常年略偏低,也满足大于3000℃[11]的基本要求,但因为生长期短,特别是成熟期前后的因温度低造成积温明显不足,可以看作是造成小枣推迟成熟的原因之一。
2.1.2 最高气温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2011年日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呈波状变化趋势,4—5月偏低,6—7月偏高,8—9月12日又偏低。4—8月的变化范围一般在1℃以内,9月1—12日下降明显,达2.2℃;与2000年相比,4月—9月12日,平均最高气温一直偏低,4—6月变化相对较小,变化范围在0.6~0.8℃之间。7月—9月12日变化明显,变化范围升到了1.4~2.6℃,其中8月最小达1.4℃,9月1—12日最大为2.6℃。
2.1.3 最低气温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2011年4月—9月12日,日平均最低气温除4月较常年偏低外,其他时间都比常年偏高,而且随时间的推移,差值变得越大,5月为0.3℃,9月12日时达到2℃。
2.1.4 日较差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2011年4月—9月12日的平均日较差与常年相比,除4月略偏高0.1℃外,其他均比常年偏低,5月偏低1.3℃,6—7月的差值不大为0.1℃,8月、9月1—12日差值明显变大,8月为2.2℃,9月1—12日差值达到了4.2℃。与2000年相比,日较差偏低更加明显,除4月略偏低外,其他时段的变化差值随时间的推移相差由开始的1℃,逐步增大到4.7℃,金丝小枣成熟期对日较差的要求是大于10℃[4],而8—9月的日较差≤8.0℃,还达不到生长期大于9℃[4]的要求。2011年4月—9月12日的平均最高气温偏低,平均最低气温偏高,造成了日较差偏少,特别是小枣成熟期前后,差值达到2~4.7℃,是造成金丝小枣晚熟的另一个原因。
2.2 降水分析
2.2.1 降水量分析 通过表5可以看出,2011年4月—9月12日的降水量,4月、6—7月、9月1—12日的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月、8月较常年偏多,特别是8月较常年偏多了41.6%,总量相差不大,较常年偏多了4.0%。但与2000年相比,整个时段的降水均偏多,总量偏多了39.0%,除了8月降水比较接近外,其他时段均明显偏多,但并没有超出金丝小枣生长对降水要求的范围,即400~700 mm之间。
2.2.2 降水日数 通过表6可以看出,2011年4月—9月12日降水日数总体接近常年,略偏多,其中4—7月接近,8月—9月12月降水日数明显偏多,偏多了41.7%;与2000年相比,降水日数一直偏多,总体偏多了48.4%,特别是9月短短12天,就偏多了4天,满足不了金丝小枣成熟期要求降水少的要求,因此可以得出降水日数偏多也是影响金丝小枣晚熟的原因之一。
2.3 光照分析
通过表7可以看出,2011年4月—9月12日的日照时数无论与常年相比还是2000年相比,都呈现了先多后少的变化趋势,有明显的转折点。即4—7月日照时数偏多,8月开始日照时数偏少,而且偏少的趋势随时间变化呈加大趋势。从总数上看,2011年4月—9月12日的日照时数较常年仅偏少了2.2%,较2000年仅偏少了2.4%,日照时数可以说能满足小枣生长的需要。但随着8月—9月12日的日照时数严重偏少,较常年偏少了32.3%,较2000年偏少了36.7%。
3 结论
(1)8月—9月12日平均气温偏低、平均最高气温偏低,月平均最低气温偏高、月平均日较差偏小对金丝小枣的成熟起到了推迟作用,与生长期相同的2000年相比,可以看出,在生长期短的情况下,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月平均日较差都要比常年偏高,才能满足金丝小枣生长的需求。
(2)降水量对金丝小枣晚熟的影响不大,但降水日数偏多,特别是成熟期降水日数偏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金丝小枣推迟成熟。
(3)8月—9月12日的日照比常年严重偏少,比2000年也偏少,满足不了金丝小枣成熟期需要充足光照的条件。
总之,2011年庆云县金丝小枣晚熟是成熟期平均气温偏低、平均日较差小、降水日数偏多和日照偏少结合作用的结果。
4 讨论
(1)气象为农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长期以来,气象工作在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但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气象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更多的气象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对气候变化对各行各业的研究,不断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水平。
(2)近年来,全球变暖致使各地极端气候变化频发,而农业是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因为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13]。加大气候变化对当地的农业经济作物影响的研究,为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做好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也是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职能和作用[14]的重要内容之一。
(3)山东鼎力枣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庆云县近年来发展的本土企业,也是黄河三角洲发展规划中的重点企业,主要是从事枣加工项目,特别是金丝小枣综合利用中的环磷酸腺苷的提取项目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项目的重点,而鼎力集团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近45000多个农户发家致富[15],所以,加大影响金丝小枣生产、质量的研究对促进社会和谐、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衔接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树让.世界枣业概况及我国西南地区枣业发展前景[J].中国林业产业,2006,10:40-41.
[2] 中国庆云.庆云特产[EB/OL]. (2012-07-16) [2014-3-12]. http://www.qingyun.gov.cn/n2418866/n2564269/c2688275/content.html.
[3] linzhiying2010.河北沧州地区金丝小枣竞争力分析[EB/OL]. (2006-5-4) [2014-3-15]. http://www.doc88.com/p-91277226169.html.
[4] 李连起,李秀芬.金丝小枣物候期与气候条件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8,4:25-26.
[5] 陈红萍,朱俊峰,李文辉,等.红枣成熟期裂果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2007,35(6):71-73.
[6] 王元杰,李阔,刘会玲,等.气候变化对沧州金丝小枣产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09,10:33-37.
[7] 王洪玲.金丝小枣实用增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16,118.
[8] 李新岗,黄建,宋世德,等.影响陕北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因子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4:38-42.
[9] 徐兵.朝阳半干旱区气候因子对大枣生长发育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4,2:28-30.
[10] 李凤香,影响枣树栽植成活的因素与解决措施[J].山西果树,2007,4:20-22.
[11] 高延青.乐陵金丝小枣优质高产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1-23.
[12] 张晓艳.气象为农服务途径的思考[J].青海气象,2012,2:76-78.
[13] 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等.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10(1):34-39.
[14] 郑国光.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N].中国气象报,2008-11-4(1).
[15] 姜大明省长莅临鼎力集团调研黄三角省重点项目[J].山东食品发酵,2010,2: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