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CGI在2013年安徽省棉花长势监测中的应用

2014-04-29刘小玲王维郑曙峰徐道青屈磊

农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长势安徽省棉花

刘小玲 王维 郑曙峰 徐道青 屈磊

摘 要:为了预测和分析2013年安徽省棉花的逐月生长发育和总体生产情况,通过多点多户连续监测数据,采用CCGI评价体系来监测预警全省棉花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和发展。结果表明:2013年安徽省气候灾害频发,对棉花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全省CCGI平均为92,整体生长态势明显差于2012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为255.6×103 hm2,较2012年下降10.1%,总产为237×103 t,降18.8%,单产为927 kg/hm2,减6.5%。由于棉花市场的持续萎靡,监测预计2014年全省植棉面积将继续减少,减幅或达13.2%,或减至226.667×103 hm2以下。

关键词:安徽省;棉花;CCGI;长势;监测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170

Application of CCGI in Monitoring Cotton in Anhui Province in 2013

Liu Xiaoling, Wang Wei, Zheng Shufeng, Xu Daoqing, Qu Lei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qing Branch of National Cotton Improvement Center, Anqing 246003, Anhu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dict and analyze monthly growth and overall production of cotton in Anhui Province in 2013, the author evaluated and early warned the cotton prenatal, delivery and postnat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CCGI which was counted through continuous survey from multi-point and multi-fami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veral climate disasters were extremely detrimental to the growth of cotton in Anhui Province in 2013, so the province average CCGI was only 92, and the general trend of cotton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in 2012. The cotton acreage of Anhui Province in 2013 was 255600 hm2, and decreased 10.1% comparing to the last year, while the total production was 237000 t, down 18.8%, and the lint yield was 927 kg/hm2, minus 6.5%. As the cotton market continued to slump, the cotton area was expected in 2014 in Anhui Province which would continue to decline, or down 13.2%, or reduced to 226667 hm2 or less.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Cotton; China Cotton Growth Index; Growth; Monitoring

0 引言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影响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科学提供棉花产前信息化、产中科学化和产后市场服务等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毛树春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在农业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资助下不断探索信息化服务的理论、方法和途径,针对“种或不种,种多种少,如何去种以及种后卖给谁”等问题,提出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等模型[1-2]。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是揭示棉花过程产量变化的前瞻性指标;是记录和评价棉花生长发育及品质变化的数量指标;能够对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栽培管理做出积极的响应[3-4]。CCGI通过分析棉花长势变化和价格波动,为准确预测棉花的生产形势和增加棉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供重要保证,应用在苏、新、豫、皖、湘、赣等17个省的棉花生产上[5],潘宗瑾等[6]等研究认为每月形成的CCGI具有预测产量和品质的功能,2003—2005年监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杨长琴等[7]采用CCGI对江苏棉花进行实时诊断,快速指导农业措施调整,对增产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夏绍南等[8]利用CCGI评价系统评估棉花生长量对江西省棉花趋势产量进行预测该年度的棉花生产年景。为继续推进《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的研究与应用,本研究在近10年的研究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发展,并于2013年从安徽省16个优质棉重点建设基地选取安庆、铜陵、池州、巢湖等13个县市600多个棉花种植户进行了连续定点监测,并应用CCGI评价体系对全省棉花生产总体概况进行综述,以期在了解2013年棉花全生育期过程产量变化及价格走势的基础上,建立相关信息决策系统,并预测下一年的植棉面积。

1 全省棉花生产概况

1.1 植棉面积持续减少、单产降低、总产下降

据监测数据显示,全省植棉面积明显减少,较2012年降幅达10.1%,为255600 hm2,安徽省棉花生长指数全年平均值为92。由于灾害性天气的频频发生,单产降为927 kg/hm2,较2012年减少6.5%,总产减少18.8%,为237000 t。因调查地点和统计方法的差异,据安徽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9],全省总植棉面积为285333 hm2,较2012年下降6.5%,总产为251000 t,减14.6%。

1.2 植棉效益持续降低

2013年新棉开秤后价格维持在8~8.2元/kg,较2012年持平或稍高,但随着棉农的植棉成本日趋高涨,尤以人工费用和农资成本(种子、化肥、农药等)的不断增加,棉农收益仍然在低位徘徊,全省棉农平均收益仅在4500元/hm2左右,较2012年4898元/hm2有所下降,本年度各主产亚区均有气候灾害发生,产量降低,多数地区尤以沿江棉区棉农亏本严重,惜售现象严重而普遍。

1.3 气候特点

由表1可知,2013年4—10月全省平均≥10℃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均高于2012年。全省以植棉面积较多的沿江和江淮棉区自然灾害严重,表现为“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寡照、中期罕见高温干旱”等特征,较2012年≥10℃和≥20℃积温增加、日照增加,但于棉花各生育期分布不均,表现在棉花前期积温不足、中期日照时数偏多和日照强度偏大,这些均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

2013年在棉花苗期各地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冰雹”等极端天气,极不利于棉花直播出苗或推迟移栽进程;中期(7月23日—8月19日)棉花主产区江淮之间西部及沿江江南最长连续高温日数已达20~30天。淮北、江淮之间大部及沿江江南东部平均气温偏高2.0~3.1℃,局部地区,最高温度和高温日数创历史极值,这对棉花单铃重和纤维品质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8月3日,全省79个台站土壤墒情监测结果显示:土壤表层(0~10 cm)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其中江淮之间中西部、大别山区北部和沿江江南东部中到重旱。棉花中后期花铃肥、盖顶肥施肥受阻、推迟。棉花生长受阻,植株偏弱、矮小,果枝难以展开,棉花难以封行;蕾、花、铃、叶脱落严重,成铃率极低,铃重减轻,不孕籽增加,早衰严重。

1.4 病虫害发生情况

全省植棉区在受到诸多灾害天气的影响下,前期低温蚜虫、红蜘蛛和一些地下害虫均为轻度发生,中后期高温干旱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发生,三、四代棉铃虫、斜纹夜蛾、盲蝽象、棉蓟马、棉蚜等轻度发生(表1)。

2 全省棉花生长过程分析

2.1 总体生长指数分析

2013年全省CCGI平均为92,长势差于2012年。从整体上看,气候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单产较2012年减少明显(表2)。

2.2 各月生长指数分析

由表2可知,2013年5月全省CCGI平均为86,较去年同期降幅较大。主要原因是沿江棉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气温较往年偏低且不稳定,多数地区连绵阴雨,少数地区出现冰雹、暴雨等极端天气,补种、抢种可能推迟生育进程达10天以上,低温、阴雨和立枯病等病害发生导致棉苗活棵慢,长势差,CCGI较去年减少近两成。江淮棉区主要低温干旱天气,棉花长势较去年同期稍差。淮北棉区低温干旱,部分棉苗出现冻害,影响棉花正常播种出苗,CCGI有所减少。

2013年6月全省CCGI平均为102,较2012年同期持平。进入6月后各棉区天气逐渐转好,对棉花缓苗、抑病及灾后恢复较为有利。沿江棉区于5月底移栽前有1~2次的明显降水过程,对棉花移栽后活棵和苗期生长较好,但因前期气候的影响,苗情弱于2012年同期。江淮棉区多数棉田播栽适时,移栽集中,棉苗生长较为平稳,一类、二类苗较多,CCGI比2012年同期增加。淮北棉区因受低温影响,棉苗素质较差,晚发现象较为严重,CCGI减少。

2013年7月全省CCGI平均为89。沿江棉区仅为84,生长指数较2012年同期减少21%。因沿江棉区播种或育苗时发生灾害性天气导致生育期较往年推迟。6月底至7月上旬,沿江部分棉区发生渍害尤其低洼田更为严重,对棉花生长影响很大。从整体上看沿江棉区棉株整齐度不高,二、三类棉田居多。江淮棉区CCGI较2012年相差不大,此时期中遭遇一次强降雨,使得部分低洼棉田倒伏或落叶。淮北棉区因高温、干旱蕾铃脱落少,棉花生长稍弱于2012年同期。

2013年8月全省CCGI平均为96。各棉区遭遇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其高温程度及天数均创历史极值。沿江棉区棉花长势较2012年同期偏弱,因持续高温干旱对此时期棉花生长极为不利,株高偏低(少数地区出现自然封顶现象),果枝台数较少,棉铃普遍偏小,蕾花铃脱落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江淮棉区因遭受历史罕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落叶、落花、落蕾现象普遍,棉铃较小,且已吐絮棉铃多为高温逼熟,较2012年同期降幅达25%。淮北棉区棉花长势较2012年同期稍弱,主要是该区高温干旱等影响没有沿江棉区严重。

2013年9月全省CCGI平均为86。沿江棉区棉花长势弱与2012年同期,因此前受极端灾害天气的影响,上部果节脱落严重,中下部铃重偏小。江淮棉区CCGI较2012年同期偏低,主要受到8月持续高温灾害影响,成铃数减少,铃重下降。淮北棉区此时期阴雨天气不利棉花吐絮,烂铃较为严重,长势差于2012年同期三成多。

总之,4—5月低温、阴雨不利播种出苗,或推迟移栽进程,7—8月罕见持续高温干旱灾害致使棉花蕾铃脱落严重,铃重偏低,早秋桃和秋桃减少,棉花减产,高温逼熟造成棉花品质下降。

3 高产创建和“千(公)斤棉”竞赛

3.1 高产创建

2013年,全省共建立棉花大规模连片高产创建部级示范片25个(其中整建制9个),其中江淮棉区1个(全椒县),沿江棉区24个(合肥市巢湖市、芜湖县、东至县、宣城市宣州区、池州市贵池区、无为县、安庆市大观区、望江县、宿松县、太湖县、枞阳县、华阳河农场),3个整建制示范片分布在望江县、宿松县、无为县3个县。

高产创建示范片推广的主推技术有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抗虫棉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全程化学调控和防“三丝”科学收花等。其中东至、望江、无为、宿松等县大面积示范了轻简化育苗、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控失肥等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3.2 轻简化“千(公)斤棉”竞赛

此项目由国家产业体系专家、皖北、皖南综合试验站合作申报,分别设在东至县大渡口镇新桥村、望江县杨湾镇杨闸村和望江县雷池乡雷港村。

据专家组测产结果表明,东至县大渡口镇新桥村竞赛点:品种为‘皖杂棉9号,皮单产棉1868 kg/hm2,比对照增19.2%;望江县杨湾镇杨闸村竞赛点:品种为‘中棉所63,采用轻简化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18 kg/hm2,比对照增11.9%,每公顷减少用工45~75个。望江县雷池乡雷港村竞赛点:品种为‘中棉所63,单产皮棉2181 kg/hm2,比对照增28.2%。主要采用技术包括选用强优势杂交棉新组合、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全程化学调控、全程化学除草、安装杀虫灯等,其中采用轻简化技术每公顷减少用工45~75个。

4 讨论与结论

CCGI在2013年成功分析与预测了安徽省本年度棉花的各月长势及产量情况,因受到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沿江棉区作为安徽省主产棉区,其受害程度与面积均最大,蕾铃脱落严重,铃重降低,继而影响2013年安徽省棉花整体的生产情况,棉花长势明显弱于常年和2012年,且产量和品质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CCGI在安徽省经过数十年实践证明,该系统的预测准确性较高,具有前瞻性和及时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气候与棉花的生长状况,非常直观的数字化指标具有简捷明了的特点。对指导实际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10-12]。郑曙峰等[13-14]研究分析2006年安徽省平均单株成铃数(9月CCGI)为32.3个,较2005年增加22.26%,皮棉单产较2005年增加22.07%,说明同年9月CCGI预测单产与实收产量增长率高度吻合;同时分析2008年CCGI预测结果显示此年度属“晚熟烂铃、减产减收”年景,与生产实际相符;刘小玲等[15]采用CCGI分析2010年植棉面积受2009年棉价非理性上涨的影响会有所增加,同年7月严重的渍涝灾害导致棉花大量的蕾铃脱落,CCGI全省平均为67,预测单产明显下降,实际单产降低10.4%。

据2014年1月种植意向调查,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改种其他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以及近几年灾害性天气频发等,导致棉农种棉积极性持续下降,预计2014年全省植棉面积将继续减少,减幅或达13.2%,全省植棉面积或减至227000 hm2以下。

参考文献

[1] 毛树春.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200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毛树春,李亚兵,王香河,等.中国棉花产业经济预警指标的研究和应用——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和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A].中国棉花学会论文汇编[C].2005:22-26.

[3] 郑曙峰,何团结,路曦结,等.安徽省“十一五”棉花生产发展的科技需求与对策[J].中国棉花,2005,32(12):2.

[4] 毛树春,李亚兵,王香河,等.中国棉花产业经济预警系统的重大技术支持——《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简介[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中国宜昌,2004,18-19.

[5] 毛树春,李亚兵.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棉花,2003,30(08):10-12.

[6] 潘宗瑾,王为.2009年中国棉花产业形势浅谈[J].江西棉花,2009,31(5):3-7.

[7] 杨长琴,张培通.2010年江苏省棉花生产概况及中国棉花生长指数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153-154.

[8] 夏绍南,杨磊,张丽娟,等.江西省近五年棉花生长指数与生产述评[J].棉花科学,2013,35(05):24-29.

[9]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ahtjj.gov.cn/tjj/web/info_view.jsp?strId=1392799906178209&_index=1.

[10] 郑曙峰.2005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景气报告——CCGI在安徽省棉花生长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768-1771.

[11] 冯璐,孙高飞,毛树春,等.基于农户的棉花生产和长势信息管理决策系统[J].中国棉花,2011,38(4):19-24.

[12] 毛树春,李亚兵,韩迎春,等.中国棉花生产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初步应用——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和中国棉花生长指数[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03):40-44.

[13] 郑曙峰.2006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景气报告——CCGI在安徽省棉花生长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45-5947.

[14] 郑曙峰,王维.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在安徽省的运用[J].中国棉花,2009,36(10):2-4.

[15] 刘小玲,王维,郑曙峰,等.2010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CCGI在安徽省的运用[J].中国棉花,2011,38(6):7-9.

猜你喜欢

长势安徽省棉花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成长相册
棉花是花吗?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棉花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