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人都需要一场仪式化的告别
2014-04-29琴台
琴台
安妮宝贝新作《得未曾有》出版了,随之而来还有她改名的消息:安妮宝贝正式更名为“庆山”。
众人的愕然中,安妮宝贝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以现在的状态和心境,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名字。更多的理解是在意会之中”。
看到这则消息的瞬间,脑海里闪过某个朋友的故事。当年一起杀入文字江湖时,她很为笔名费了一番周折:“得起一个端庄又大气的名字,否则,将来混成名人了,被请到领导席上,别人一介绍—‘这位是什么花什么妖精的,成何体统。”
想来,安妮宝贝的这番改名,应该也有朋友说的顾虑。二十几岁的时候,被呼宝贝还没什么,到了四十岁,依然“宝贝”加身,对淡定清冽的她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折杀”。
从这个角度讲,我深深理解并赞成“庆山”的华丽出场,也更加钦佩安妮内心中的自省和透彻:她不过是以这样一种仪式化的形式宣告了和青春的永诀。
可惜的是,这样的仪式和告别,有些人却缺失太多。
某档电视节目中,一个长发齐腰的中年女人前来声讨男友,不浪漫不风情不解小女儿情态等等,边说边扭腰甩胯蹬腿外加“讨厌”等等学龄前词汇。看了那节目,我是真服了,伊的男友包容力忒强了。
更搞笑的是,节目的最后,女人的朋友上台助阵,张嘴就来一句“像某某这样的女孩儿……”
十八九岁时,芙蓉如面柳如眉,即便十足普相的女子,都可以得瑟矫情。这是时光赋予的权利,谁也奈何不得。所以,无论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还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敏捷,都能令人怦然心动、念念难忘。
这样的娇俏,青春正好时,当然锦上添花。但若换了年轮和流年还苦执此术,便有了淮南之橘落入淮北为枳的尴尬。
如今的娱乐圈,这样的例子,随便一抓便是大把。某位女星,六十高龄了还扮十六岁的粉嫩少女,面对粉丝们的吐槽,依然自信心爆棚:我内心始终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或许这位老阿姐内心真有那份纯真,她却疏忽了一点,长着皱纹的纯真和明眸善睐的纯真可太大相径庭了。
不肯老、不愿老大约是全天下女人的通病。由此,更显见一场仪式化告别的重要。安妮宝贝通过一个名字修正调整自己,那么普世之中的其他女人呢,又该选择怎样的方式?
形式千差万别,内容却大同小异,无非是给自己一杯清醒的酒,让那颗不肯老、不愿老的心真正臣服于时光。
某个同事,年轻时十足美女,随便一个造型都能引来回头率若干。20岁的时候我们没法想象她也会到四十岁。可等人家真的到了四十岁,却一样光华悦目。超短裙换成棉麻长裙,小吊带换成长款衬衣,飘逸的长发挽成简单的髻,曾经水雾一样的眼神,如今清澈透明,彷如一潭深泉。
“其实我也还贪恋那些女孩儿的装束,可是,真的买衣时,却只挑适合自己年龄的那一款了。”
对同事而言,得体的衣着便是告别青春流年的仪式。而同样的告别,还有更多。
英国女模特达夫妮·赛尔弗,八十高龄仍然登上《时尚》杂志,并为意大利等国知名服装设计师走秀,还给妮维雅等化妆品做广告,仅靠给平面杂志拍摄广告,赛尔弗日收入就有上千英镑。提到她时,《每日邮报》说,赛尔弗的模特事业之所以在晚年取得成功,全在于她惹眼的面容、优雅的姿态和那头光滑的银灰色长发。
提到自己,赛尔弗用了一句话:我从未刻意隐藏过自己的皱纹。
而提到老去的挣扎,赛尔弗如此坦白:“看到头上第一根白发时,我整个人都要疯了,想尽千方百计遮掩,白头发却越来越多,终于,我绝望了,突然觉得所有挣扎都是徒劳,于是开始放任白发的疯长,却没想,它居然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
赛尔弗用尘封的染发剂完成了年华的告别,而一瓶染发剂之外,她的灵魂也随之华丽转身,从此走上越老越红的涅槃之路。
老去的路上应该选择怎样的仪式来告别曾经的流年,可能是太多女人都需要修习的一个命题,但无论怎样的方式,都请谨记一点,我们不是和自己告别,而是和一段又一段时光中的容颜和心态告别,和特定年龄中的特定情怀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