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化农民,就得先农民化

2014-04-29李新然

大学生 2014年12期
关键词:角度读书农民

李新然,区域经济与农村发展方向硕士导师、教授,多年从事农村发展研究。

“扶真贫”才是“真扶贫”

农村发展这个研究方向似乎谁都懂,但又好像多数人都不太懂。现在研究生多数是90后,相当一部分来自城市,即便来自农村,也因为长期的学校生活让他们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较大的距离。他们虽然报考了这个专业,但对它的了解其实很少。常有学生问起:“口口声声说搞农村发展,到底搞些什么呢?”

一般情况,我会送给学生们这样几句话:以农民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以参与性和社会性别为突破口,去协助农民做他们想做又能够做的事情。从精神角度说,还可以加一句:要化农民就得先农民化。

有个经常忙活各种所谓社区发展项目的学生,到农村后,在网上跟我喊话,说:“现在社区中外出打工的太多了,有的只留下了小孩和妇女或是老人,有的甚至连小孩都带走了,书也不读了,项目难做啊,有什么项目上的经验,指导一下吧!”

所谈情况本身就是“现状”,而不是人走了使“项目难做”。这多少暴露出我们在项目设计中的问题:项目应该根据现状来设计和运作,而不是假定这些人“没走”。类似的例子一定还很多。这也是传统发展项目的重要弊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

在反贫困和农村发展研究中,一个是“我们”的角度,一个是“他们”角度,即穷人的角度。就算是“我们”的角度,也有一个“我们”的“什么角度”的问题。我常常强调,无论如何,应该首先听听穷人的声音,再说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以扶贫项目来说,就是只有“扶真贫”,才是“真扶贫”。发展有其特有的内涵,不能把自以为是的“发展”强加给任何人。

广读书

读书有多种目的,有多种追求,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但最好使读书成为习惯。

在发展研究中,读书当然成了必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环境、历史、地理、管理、推广、培训……

从内容上说,过去主要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因为曾经甚至直到现在也还有人将经济增长作为农村发展唯一的内容。而现在看来这是非常不够的、片面的。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成了现代发展研究的重要特征。因此读书的内容除了经济学、管理学之外,还应该有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地理学等。

从类型上说,既要学习基础理论的东西,也要学习方法、工具方面的东西,还要学习别人的项目研究成果。从中可以了解观点、理论,还可以学习其方法,并得到大量实证材料。

在学习方法上也不复杂。对基础的东西要重点、系统、详细地学习,而其他的很多东西则是针对思考和研究的东西,有选择地学习,即带着具体的问题去查阅、学习。

需要知道,读书是重要的,但仅靠读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特别是在农村发展研究与实践当中。还需要我们去行路、去观察、去沟通、去体验、去服务。

别谈研究,先去观察、体验

多年来,我也一直思考,也不断地自问:发展到底是什么?怎么让学生理解它。我想,先让学生知道做农村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农民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带着观察的眼光去看农村。

在此前提下,先别谈去研究、去设计、去服务,真正的研究应该是建立在学习、体验、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带着我的学生们去云南农村,不为什么,就到处走走看看也是有收获的,慢慢地就会有目的地观察。

其实看似简单的观察,并不如想想的那么简单。观察,应该说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悄悄地……看看,不是观察;看见,更不是观察。观察应该有所指,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求知的欲望。前提是“我真的想知道点什么,想知道得更多一些,想知道得更细一些,想知道得更清楚一些”。

观察要有准备,要有基础,要有能力,要有工具。缺乏一定的准备和基础,到时候可能视而不见,见而无感,感而不记,记而不牢。

观察要细,观察要全。对未知事物的高度敏感,你能获得很多预想不到的东西;对已知事物的“暂时忘却”,你能修正和补充曾经的自我。

观察要静,观察要真。对观察对象的干扰、布置、设计,无疑是最糟糕的“聪明”。你也许可以较快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这却可能失去你观察之后的研究与服务的意义。

每次下乡,我都鼓励学生们坐车尽量不要睡觉。周围闪过的无数画面,既是值得欣赏的景观,也是社会调查的重要内容。看山,看水,看路,看花草,看植被;看村寨,看房屋,看田地,看劳作;看乡亲们的服装,看乡亲们的用具,看乡亲们的神态……

只有观察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有体验。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切实体验他们的生产生活。

去年五一,我对研究生说:劳动节就别去玩了,我带你们到昆明附近农村看农民插秧。尽管下着大雨,大家一直很兴奋。对于很多北方的学生,哪怕家在农村,对插秧等最普通也最普遍的农业劳动也是相当陌生的。就算是有机会身临其境,也可能因为自己的“不在乎”而视而不见。今年五一,我直接带着学生下田了……

有观点?别怕,讲出来!

跟学生交流学术的时候,我特别鼓励学生随时表达。大约20年前,我在本子上抄了这样一段话,并谈了自己的认识。现在来看,还有很有用的:

“女性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充实自己以及从事自我革新的进修事务上。其实,一些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本来,他们的头脑里也有一些新的、有价值的甚至是近乎于天才的东西。然而由于他们低估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没有胆量及时地将它公诸于世,结果,等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勇气再拿出来时,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悲剧在很多人身上还在重演。”虽然是女性研究的内容,但对于学生也是很有用的。

为什么要把一切都考虑得自己以为很合适、很不错了才拿出来呢?那时,不仅可能不合时宜,而且要知道,公布自己的观点,和别人一起讨论研究,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高的程度上修正、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在农村调查实践中,成功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学会沟通。跟干部沟通,跟科技人员沟通,尤其跟广大农民沟通。在此过程中,首先是要放下架子,放下你已经习惯了的知识与概念,从头开始,甘当小学生。努力学会表达、学会提问、学会倾听、学会分享……那种自以为是,或先入为主,或居高临下的态度,永远看不到真实的情况,更不可能与广大农民有效共事。

十年前,我带着研究生来到怒江边,调查村民对修水电站的意见。一位工作过多年再来读研究生的同学不无惊奇地说道:老师,我发现你今天很自然地跟那位农村妇女坐在一条板凳上!我说:不可以吗?第一,这是她请我坐的,我有什么理由拒绝?第二,尽管板凳很脏,但我没擦——农民朋友能坐,我为什么不能!

猜你喜欢

角度读书农民
神奇的角度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