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4-04-29朱玉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3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朱玉海

【摘要】“问题解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带动全局性的教学指导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产生疑惑、深度研究和知识延伸四个方面,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上“问题解决”的有效设计.

【关键词】问题解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的提出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但问题的解决才是能力提升的关键.在高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建立问题以做到“对症下药”,教师通过创建情境,将问题暗藏其中,挑战学生的思维;制造疑惑,利用问题激起学生的斗志;深度探究,使学生积极地应对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知识延伸,通过强化练习,实现能力的提升.

一、建立情境,暗藏问题,启迪思维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深入的研究教辅内容,将问题情境建立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中,并将问题巧妙地藏在情境中,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动化;将课本中的结论深入化、探究化;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趣味性、竞争性的情境建立,来等待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挖掘,用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有关“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建立学生比较关注的钱的情境:同学们,我每天都给你10000元,连续一个月;而在这一个月中,你们第一天给我0.1元钱,第二天给我0.2元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都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意吗?这个情境一出,学生纷纷地表示愿意,因为10000和0.1比起来实在是太遥远了;而有的学生却说:“这需要算一算,以防其中有诈.”我对这名学生的看法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学生开始计算自己的收支,在支出的计算上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1+2+4+8+…+229这个式子不会算.学生通过思考将这个蕴含在情境中的问题找了出来,同时也告诉学生只有这个小问题解决了,那么整个大问题也就解决了.通过这样的情境建立,学生将蕴含在情境中的问题挖掘出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启了学生想要解决它的思维,顺利地为课堂导入了新课.

二、产生疑惑,发现问题,接受挑战

问题解决是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的再创造,很容易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思维发展中的生成,利用学生的“已知”来碰撞“未知”,当问题超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时,从而形成认知冲突,学生就对情境质疑,大胆地将隐藏在情境中的问题提出来,企图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力度,将问题从学生的内心激发出来,使学生主动地迎接这个情境中问题的挑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

比如在学习有关“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根据学生对宇宙飞船的喜爱,让学生观看宇宙飞船的飞行图,学生对这个神奇的图画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发现了问题:飞机的轨道是椭圆的吗?为什么它是椭圆形的呢?学生很快就挖掘出了其中的问题,都纷纷地想知道答案,对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面对这样的问题,直接讲解显然收效甚微,老师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将其简单化:已知A(-2,0)和B(2,0),其中动点(宇宙飞船)满足AM和BM绝对值的和为2,则点M的轨迹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样的问题的探究,了解了椭圆轨道的定义和深刻的含义,使学生的疑惑得到了解释,加强了学生征服困难的决心.

三、深度探究,解决问题,体验成功

科学探究注重了学生认知过程的体验,是较为高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后,教师要避免直接地添加新知识,讲解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将矛盾的重点突出出来,引导学生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猜想、分析、推断,并利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模型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

比如在学习有关“正弦定理”时,利用学生对风景的兴趣,给学生展示相邻的两座山的秀丽风光,结合学生的旅游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光索道来领略这两座山的奇异风光.根据学生的这个生成:两山之间的索道是怎么建立的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教师结合图片建立图形:两山之间是A,B两点,离岸边一点为C点,已知∠BAC=28°,∠ACB=100°.学生能否求出AB直线的距离?学生纷纷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分析,学生总结了几种方法:建立△A1B1C1,使它与△ABC相似,然后测量各个边,用相似形进行求解;在AB边上作高CD,求出相应角的度数,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来进行求解.等等还有很多种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探究,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增加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知识延伸,类似问题,灵活运用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知识的应用,更是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应用.在学生顺利地完成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延伸,有层次、有梯度地建立问题,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在不断的练习中,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问题的思考、分析、推导和演绎,灵活地掌握知识建立联系,稳步地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数学思想,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好问题的建立往往能够统领整个课堂,打开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的问题解决更具体、更全面.在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灵活的融进知识融进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遨游”,感悟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使问题的解决机智认真、灵活严谨,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