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2014-04-29刘全民张丹
刘全民 张丹
[摘 要]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产业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需求,探索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机制与架构,评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旨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客观依据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 产业技术;服务平台;理论基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62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101- 03
进入21世纪,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都充分认识到,面向企业需求,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
1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现状和特点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科技基础条件与科研转化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科技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科技资源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共享力度不大,资源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共享机制,相应政策法规尚不完善。为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应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都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1.1.1 国家层面
一是加强平台规划与制度建设。2004年国务院正式转发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5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四部委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2011年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指标”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启动了平台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的工作。
二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试点。2008年底,科技部和财政部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中分别选取了集成电路、纺织产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家平台建设工作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政策。
1.1.2 区域层面
“十一五”以来,各地积极开展地方科技平台建设。一方面,按照《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要求,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六大方面,加强同领域、同类型科技资源的整合,建设了一批地方科技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创新,以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多种类型创新资源的综合集成,在产学研联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批地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的网络化体系。通过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地方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上海建设了数十个面向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广东建设了20个行业共性创新平台和数百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等等。
1.2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政出多门和分散管理导致重复建设和市场分割
目前,创新服务平台是根据隶属关系和计划管理部门分类管理,而不是根据服务机构的功能和性质来管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政府各类计划管理部门规定创新服务机构性质和业务范围,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业务和市场分割,限制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规模化发展。
1.2.2 功能不全,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创新服务平台主要是提供实验和生产场所,以及简单的一站式服务;许多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投资业务为主,市场开拓和技术咨询等专业能力薄弱;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提供技术信息、技术报价和集中交易的场所等,缺乏技术评估、市场开拓和融资服务等中介服务。
1.2.3 地方平台间的联合机制尚未建立
首先,优质资源基本在本地或本区域发挥作用,跨地域的资源开放和共享服务程度低。比如,浙江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在创意设计服务方面特色明显,但其服务企业中的85%集中在浙江,而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企业尚不能获得有效服务。其次,创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创新合力。各地方平台以省市为界独立申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既不利于集中攻关力量,也常常导致类似项目在一个地区处于立项阶段而在另一地区早已实现产业化。
2 建设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
2.1 深化对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平台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建立由多个部门参与的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平台属于公共产品,集中体现了区域发展战略和社会公众的公益需求,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长期、稳定、连续,具有基础性和带动性,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政府的责任,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聚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为广大用户所共享。
2.2 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的本质是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科技资源的持续积累和高效利用,而形成共享的文化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需要政府以资金为导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有利、封闭则损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一是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意识。对产业联盟承担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须承诺对技术和设备仪器等在联盟范围内进行共享,技术和设备仪器对联盟外共享的,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共享服务,尤其是那些产业联盟急需的行业共性技术共享服务,通过事后补贴的方式,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共享服务平台获取技术支持,对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获取共享服务的研发项目,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优先立项,优先支持。
二是设立平台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和前期运营。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工作,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角度来看,平台建设资金应由政府承担,同时平台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设立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平台建设得到持续保障。同时通过财政资金支持,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开放更多的基于平台的运用程序,不断发挥和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
2.3 建立和完善促进平台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各行为主体责任,强化政策激励,明确执法主体,加大奖惩力度。一是制定出台《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型平台的主要任务,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平台的融资渠道、建设和运行、资金的使用及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指导规范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二是通过金融政策,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平台发展;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参与平台的创新活动提供信用保障。
2.4 以平台为抓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产品和技术平台是企业竞争力建设的关键,也是产业联盟服务的核心内容,单纯依靠产业联盟来推动产业升级并不现实,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需求。
一是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依托平台开展。产业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内在自我驱动力有限,只有在产业联盟内部建立有效的市场化机制,使得联盟成员从技术合作与共享中获得企业发展的动力,联盟才有凝聚力。平台通过悬赏招标、技术方案移转、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共享,并使得服务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定价,实现优胜劣汰,使参与交易主体获得利益。联盟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依托平台进行,解决了联盟内部的机制问题,为建立联盟内部的利益机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二是推动产业联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技术创新。目前产业联盟的主要资源和服务对象基本局限在某一地区,资源集聚和服务对象比较有限。甚至由于产业分工,产业链的某些关键环节出现缺失,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立足于某一领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化机制,资源聚合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产业联盟。产业联盟进行市场整合和联合技术攻关都能从平台上获得信息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技术重用度,提升创新水平,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升产业联盟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5 加强支撑平台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既要汇聚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化人才,又要汇聚从事技术推广和科研管理的专业人才。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创新平台的人才资源问题,主动加强与现有各类人才发展规划、计划和工程的衔接,以用为本,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创新平台的创新人才双向交流,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
2.6 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新闻发布会、平台推介会、培训班、讲座等多种渠道,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开展对平台的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创新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倡导共享精神,鼓励共享活动,通过加强宣传与沟通,使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建设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平台建设的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平台建设与使用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昌泓.管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提升价值[J].现代企业研究,2014,(z1).
[2]易树柏.地理信息产业新型业态发展对策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3(3).
[3][作者不详].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战略 绿色引擎引领产业发展[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5).
[4]谢鹏寿.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对策[J].机械制造,2009(6).
[5]马春艳,冯中朝.我国农业生物产业国家自主创新提携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5).
[6]汪春伟.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企业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J].装备制造技术,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