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2014-04-29马斌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概述张謇

马斌

摘要:张謇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一百多年前,他创办了师范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他理念先进,做法独特,成为早期职业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和职业教育实践的先行者,对职业教育的四大问题作了初步探索和精辟回答。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激励着职教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创新。

关键词:张謇;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5-0011-04

无论何时,职业教育都必须回答和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为什么培养职业人?谁来培养职业人?如何培养职业人?培养怎样的职业人?张謇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一百多年前,他不仅创办了师范教育、普通教育,而且在兴办职业教育(包括社会教育、特殊教育)中,理念先进,做法独特,成为早期职业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和职业教育实践的先行者,对上述四大问题作了初步探索和精辟回答。今天,这些理论与实践范例依然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进行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

一、张謇职教思想的宏观架构

(一)为什么培养职业人?

对于为什么办职业教育、为谁办职业教育的问题,张謇指出:“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现吾国国民生计日蹙,欲图自存,势已岌岌;舍注重实业教育外,更无急要之计划。”[1]张謇认为,之所以举办职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各种实业学堂得以次第设立,实于国民生计大有关系。”[2]张謇把百姓的就业谋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价值本位”,作为其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生计为先”[3]。由此看来,现代职业教育所提出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与张謇职业教育是谋生教育的办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张謇兴办职业教育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解决实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4]这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价值指向,就是使学生学会和拥有适应、符合地方需要的一技之长而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并为企业及地方事业的发展贡献才智。“下走私愿,宁惟以是校所养成之人,供南通一县之用而已。”[5]张謇深刻认识到,人才本应在工程未发生之先就从事培育,则不至于临时苦叹没有人才。因此,“夫学生之入实业学校,固将为实业界效力也。”[6]培养实用性人才,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所在。

(二)谁来培养职业人?

这涉及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张謇希望地方政府“仰述明谕,赐通饬各州县遴选公正绅董,合志协谋,广兴实业教育。若经费不足,准其禀明地方,借用庙宇开办……余均拨充学费。”[7]地方政府应划拨职业学校开办所需资源,包括场所与经费,所谓政社校企合力协同兴办职业教育。

张謇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8]的论断,认为教育与实业有着彼此孳乳和促进的关系,“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所资以措手”[9],“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10]。正因为张謇看到了实业与教育的内在联系,至亲至密、不可分离,因此“乃有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之思”[11]。有人说,张謇既是实业家又是教育家,一手托两家,因而容易解决办学体制机制问题。事实上,张謇从举办实业开始,并以此为兴办教育奠基和保障,才形成了厂校一体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体制机制。因此,只有形成以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办学体制机制,才能培育出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现代高职教育提出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无疑是对先贤理念因时制宜的情景再现。

(三)如何培养职业人?

这是人才培养的模式、途径和方法、手段问题。张謇认为职业教育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就是“知行并进、学做合一”,即认知与践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目标就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并驾齐驱。“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12]张謇眼中真正的学务,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和应用,而且全部都是为了应用,一切归于应用。“全为应用计设。不能辞理明达,何能为毕业后之应用,亦何能为他事之应用。诸生勉之。世界待学而行之事无穷,诸生之日力可用。”[13]

张謇创设厂办学校和学校办厂的体制和机制,以此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适用人才。“厂中校、校中厂”是张謇率先提出并实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南通办法本以实业教育互相为助,故纺织学校就纱厂而成。”[14]张謇为什么要实施“厂校一体”的育人模式呢?因为他认为这具有“工场机械之富,江海交通之利,教员易致,学生易于参观之便。”[15]1912年张謇在“大生”企业里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1915年和1917年,张謇又由学校开办床单厂和织造工作室,一方面延用纱厂的技术人员作为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作为学徒操作生产,这种做法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四合一”。

张謇特别注重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实践。在他看来,“诸生在校数年,科学知识,日就新异,然此为书籍上之研究,至实地作业,又重经验。”[16]因此他非常重视实习实训实践,强调要“注重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17]张謇非常忌讳和担心职业教育流于纸上谈兵,因此提出“实地作业”,即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实际操作中,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本领。他得出结论:“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他在对即将去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动员时说道:“诸生毕业在近,在学校实践,日少一日,宜细心研究,以期熟练。将来实地应用,庶不致有救头救脚之苦。”[18]张謇把实习实训实践作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环节和平台,因此特别要求教师“教授之实习,必备方案于实习之前,更加评论于既习之后[19]。”现代高职教育依然看重“实地练习”“实地作业”是有道理的,必须大力加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道德与职业技术教育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如何培养职业人的核心问题,即关系学生德行与技艺的培育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处理原则。对此,张謇提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综之如自度道德学术,俱属优美,又何患其学之无所用哉?”[20]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道德学术俱优,才能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现代高职教育应该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学生优良道德行为的养成放在第一位,把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荣誉、职业操守的培育放在第一位。

此外,张謇还主张“严格教育”[21],即从严培养职业者。张謇告诫:“须是人人成一种有人格人,士轨于士,农轨于农,工轨于工,商轨于商……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即亡亦必能复兴。”[22]如果职业教育对学生不善管理和严格教育,那么将来学生从业便会有失格失范之虞。“以教为育,便是干涉而非放任。放任者野蛮之事,干涉者文明之事。军队放任,则不能令,学校放任,则师不能以教,将不能令则军败,师不能教则学校败。其为国患,莫此之尤……师道贵严,中外同轨。非是则无所为教,无所为学。”[23]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否从严要求,使学生养成行为有序、张弛有度、约束有力的良好习惯,关系到能否使其成为合格公民、合格职业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业立业。“校章者,管理法也。监理能行,诸生能守,是为范之正轨;今日能守,明日能行,是为范之结果……自重则明公理也,修公德也,有礼法不苟简也,能成一业也”[24]。

(四)培养怎样的职业人?

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是何种规格、何种素质的问题。

首要的问题当然是考量培养的人才是否适用。“凡事必求其适,譬如常人置一冠,购一履,尚唯适之是求”[25],“在南通讲教育,先要想什么是南通需要的,什么是适合南通的。比如建筑一间房屋,取柱子的材料,一定要适合,倘若柱子过小,定然不能适任,过大又是不经济,不经济还不要紧,要是不适任,房屋便有倒坏的危险了[26]。”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便是职业教育培养何种规格的劳动者的标准,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职业教育就应该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

张謇要求学生做到“阅历辛苦,养成人格”[27]。阅历既是一种经历,也是积累、视野和积淀,它是迎接社会生活挑战和在竞争中取胜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张謇提出“少年好利无阅历之人不可用”[28],“吾重思之,乃因二虑而得一策,欲以此策策学生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皆我学生应知应行之事也[29]。”阅历是职业人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及其核心竞争力。因此,现代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勤于社会生活的历练,学会做事、做人。

张謇认为优秀的职业人必须“学术并优”[30]。“有学术并优者,有优于学而绌于术、优于术而绌于学者。兹既熔为一炉,若不予以相当之阅历,恐不能收完全之良效。且虑无相互切磋之地,恐优者且绌,绌者永不能臻于优,前功未免可惜。”[31]理论认知与操作能力不能割裂,“动口不动手”的所谓“君子”是不能成为优秀的职业人的。因此,张謇提出:“学问兼理论与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32]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正是手脑并用、学术并优。

张謇提出职业人必须讲究诚实守信。“忠实不欺,力求精进”[33],即职业人成才的必备条件。1914年,张謇为其首创的纺织专门学校亲自题撰校训“忠实不欺,力求精进”,要求师生员工忠于职守,守信重诺,不图安逸,积极进取。“诸生皆生长乡里,他日服务社会之人,亦知乡里所敬重社会所欢迎者,何等人格乎?苟欲稍自树立,必先培植信用。”[34]张謇历来把忠实守信看成一个人受欢迎、受敬重的主要原因。“修身之道,固多端也,即就不说谎不骗人做去亦可矣。至于今日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之事,均为社会之恶习。欲得一不说谎、不骗人者难矣。诸生虽不能强人以善,切不可随之而不善,国虽万变,要不失为我之地位。愿诸生既受父母干净之身,而仍以干净之身还诸父母也。”[35]张謇还将忠实守信看成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方法和途径。“中国商人之道德,素不讲求,信用堕落,弊窦丛生,破产停业,层见叠出……非有优美之道德,不足以恢宏信用,扩张营业,守法宜坚,不可假借;营业宜敏,极忌呆钝,如履行契约,所有条件,稍有欺诈,则信用难以保持,何以招徕主顾?便宜不过一时,损失终无尽期。”[36]张謇更是以忠实守信作为事业成就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张謇希望学生学会发展。“事业从学始”[37],张謇提出学生应善于求知,因为“无知识即不能助人,无益于世,无益于人,无益于家庭[38]。”必须抓紧在校时间,“力求良好成绩为立身之基,将来造就,自无止境。吾人供职社会,仅可得相当报酬,而不可作逾分要求。任重致远,必增益把才其学识经验,方可有成。且人之欲发展其心思才力,必须经营独立之事业。”[39]将来之所以能独立经营事业,是与现在的刻苦勤奋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入学校,以求知识为目的。如入校数年,于知识上一无所得,其个人将来之知能,何从发展?社会将来之幸福,何从创造?”[40]张謇谆谆告诫后生,如果荒废学业,那么智能发展、幸福创造等就无法实现。

张謇勉励学生勤苦成才。职业学校学生必须明确人生趋向和价值选择,名誉与生计在于贡献社会。“若能切实做将去,诸生之名誉在此,生计在此,而予之希望诸生以图应用于社会者亦在此。”[41]张謇认为人生的价值有多重全在自身作为。张謇提出:“人之价值,是自定的,非人定的。人苟自视一钱不值,则人亦以一钱不值视之……果自问程度不差,何患无事。但事之有无,应以自己之学问有无为断,不必求之于学问之外,而别存希冀也。”[42]自身学问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不只是书本知识,还应有操作技能、处事经验、人生哲学,包括如前所述的阅历。这样,“生于贫贱,长于忧患,于人世粗有阅历。自问生平,却从无妄自菲薄之事,希慕荣进之心”[43],学生就能勤苦成才。

二、张謇职教思想的微观注脚

对于职业教育,张謇不仅善于大处筹谋,而且工于细节着手。以下仅以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建设为例。

张謇主张课程设置应适应潮流与情势。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应开发和设置什么样的课程。譬如国文课程就是“专为养成社会办事书记之才,故所授国文,以适用为主[44]。”南通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之所以有特点,就是因为既吻合国际惯例与通行做法,又契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诚以通校课程,均有特异之点在……夫课程之订定,既须适应世界大势之潮流,又须顾及本国之情势,而反复斟酌损益,乃不至凿圆而枘方。”[45]张謇还亲自审定纺织专业课程设置,既有纺、织、染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数理化,中英文等,更把伦理、体育、军训、音乐、修学旅行等素质教育课程置于重要地位,在张謇看来,这都是职业岗位的需要。

张謇尤其看重教师素质。“事吾南通教育之事之君子,谦谦焉兢兢焉其庶乎”[46],张謇要求为人师者必须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他提出要严格考察教师资格,“教员资格及教法是否合格,须注重严格。”[47]张謇认为,学识渊博、专业精湛固然重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更为可贵。“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固不纯恃学业之优,为已足尽教育之责也。”[48]张謇还把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吾闻教育者,有方而无方,有法而无法之事也……人不同世,世不同地,地不同事,事又各有其不同,执古以例今,执此以例彼,执甲以例乙……各宜其所宜,各适其所适……必因其所能明而益其明,因其所能行而导以行……或举一而悟三焉,或兼两而始见一焉,或因负此觉正,因权而反经焉。”[49]为解决师资缺乏问题,张謇通过多种渠道聘请国学大师王国维、古典文学专家朱东润、戏剧家欧阳予倩、博物名家陈师曾、费城纺织专门学校毕业生黄秉淇、欧美纺织专门教员牛贝德和科泰尔达等大师名流、能工巧匠、外籍学者担任兼职教师,这恐怕也是职业教育最早探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创举。张謇也是最早提出把学生及其家长信任不信任、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教师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的人。“所施教育,是否适于此一乡之子弟,是否见信于此乡之父老……即本校毕业之人,是否人人能任设施适当之教育,以校师畀人者,是否权其标本,而一一为之择别,不致误此一乡子弟,不致见薄于此一乡之父老。”[50]

有人将南通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这不是杜撰。因为张謇早期的职业教育实践是丰富而深入的,在这里可以找寻到灿烂的博大精深的职教文化,而且至今仍然流光溢彩。张謇不仅在这里建立了从低级到高级、农工商皆有、最为完善的职教体系,而且他对职业教育的精辟论述振聋发馈。因此,有人说这里是职教思想的“麦加”之城,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怀着敬仰之情来这里寻宝,领悟它,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创新。

参考文献:

[1][2][3][4][5][6][7][8][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张謇.张謇全集:第4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9]张謇.张謇全集:第3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0]张謇.张謇全集:第1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1]张謇.张謇全集:第6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沈彬)

猜你喜欢

概述张謇
伟大的爱国者——韩国钧与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论张謇的日本观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中国石材行业发展概述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疼痛临床应用概述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