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渗透

2014-04-29林晓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渗透小学数学

林晓捷

【摘要】 能力的提升其实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学习数学,抓住时机,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课堂教学由形式迈向实效,打造高品质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活动经验的有效渗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渗透;策略

数学活动经验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践操作、思考、分析、总结,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质的飞跃,并沉淀相应的知识体验,从而形成丰富的学习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不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因此,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将其作为四项基本目标之一. 以下是本文对小学数学活动有效渗透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引导积累感官经验

通过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直观感受,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丰富学生的感官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通过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表象,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类的题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中的“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题目:① 准备好剪刀与彩色的手工纸;② 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③ 自己动手剪一剪对称图形;④ 准备一些小木棒,并动手摆一摆对称图形;⑤ 在教师给出的对称图形中画一条线,形成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再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有一名同学发现如果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然后顶点对顶点拼在一起则会得到一个平角,这个发现会让学生意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通过参加动手实践活动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就可以获得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度数之和,这对学生个人理解的构建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如,梯形面积公式的归纳:先在拼图上给出梯形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尝试计算梯形面积,由此获得梯形面积与上、下底、高的关系及要除以 2 的感性认识. 然后,应用验证,深化体验. 最后,归纳概括,提炼经验. 这样的活动经历是有效、充分的,体验是深刻的,获得的经验是丰厚的. 此外,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教师采用实物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角”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可以活动的“角”,然后探究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一套人民币的模型,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在教学“形状”这一部分时,可以引入相应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通过视觉刺激学生对实物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问卷调查”,针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列表,教会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钟表”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钟表的模板(可以与家长一起做),然后与学生一起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并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必须经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意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只有对知识进行体验和感知,才能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促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质.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实践、猜想、探究、推理、验证、讨论等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实践体验,形成对知识的透彻认识.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拥有新的思路和新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观察小冬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计算体积和质量的比值,引导学生观察比值的等式,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深入探索.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并不明白体积和质量之比的实际意义,但凭借之前所学的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规律,学生还是能够感知到比中存在的性质,再经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学生就会得出“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0之外的相同的数,那么比值不变”的结论,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不等于教师直接讲解掌握的结论,而是根据类比经验得出的,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牢固.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尤其喜欢游戏和竞赛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学生全员参与.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采用“先记忆、后比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给学生留出十分钟的记忆时间,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竞技比赛,最终评选出优胜的小组,颁发相应的奖品.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但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看谁抢得快”的课堂活动,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再利用课件展示各类图形,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相应的规律,学生们纷纷举手参与,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丰富学生策略经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要丰富学生的策略经验,让学生灵活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促进学生知识和智慧共同提高. 数学知识看起来比较抽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互相贴近,那么自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设一些与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这节课的时候,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一块地的宽为19米,长为104米,而王老板需要一块1800平方米以上的地,那么这块地符合王老板的要求吗?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着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体现了生命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再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时,单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公式,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与乏味,并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感到难以理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收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然后自己动手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从中总结计算公式,促使学生思维实现从个性到共性的过渡. 又如,在教学“克”这一质量概念时,教师可以从物理实验室借来天平,让每一名学生从家中拿一样可以称重的物品,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猜猜这些物品的重量,然后教会学生使用天平进行称重,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食品包装袋上标注的克数,并给学生介绍其他的重量单位,增强学生的重量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面对这些超出常规的问题,学生利用常规方法是解决不了的,导致学生面对此类问题就会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既有经验,在学生空白经验处下手,提高学生的经验丰富度,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在解答购买蔬菜这道应用题的时候,同学们无法使用常规加减乘除计算出白菜的价格,这时,我们可以引出倍的概念,让学生从倍数这个角度入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应用题的解答拥有全新的概念和认识,拥有丰富的解题经验,在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注重积累思维经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给学生出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但必要时,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动参与实践操作和制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活动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整个数学知识学习期间,都经历着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教师会让学生做“摸球”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这一实验感受摸到球的可能性,并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判断. 比如:已知盒子中装有8个白球和2个黄球,让学生通过摸来猜测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比较大,接着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当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动手操作就成了学生探究结果的重要途径,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充满渴望,所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总是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而学生为此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往往会因为个体的强烈感受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要想让这种经验深入学生的知识体系,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经历概念化与内化的过程. 再如,在学习“找规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一根木料要锯三次,那么木材会变成几段?如果锯六次又是什么结果呢?如果锯n次又是多少呢?接着,笔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女生和男生间隔站队,已知男生有五人,那么需要女生多少人呢?如果要求男生的左右两边都是女生,又需要女生多少人呢?这个队应该怎么站?这样一个实际的动态问题会让学生从数学思考高度出发思考分析问题,尝试寻找其中蕴藏的规律,将生活经验和问题的现象结合思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类比迁移中积累丰富的思考经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数学活动经验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我们要坚持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拓展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策略经验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单肖天,景敏.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8(5).

[2]武江红.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及特征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2).

[3]王开敏.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4]黄翔,童莉.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8(1).

[5]田玉萍.探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数学活动经验[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渗透小学数学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