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微探
2014-04-29何建平
何建平
【摘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小班化教育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更好地在小班化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值得小学数学教师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小班化;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增加每一名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师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不仅授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亲历学习过程,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实现每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关注差异,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而小组成员的搭配是否合适将影响整个小组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名学生的差异,异质性合作小组有利于发挥团队力量. 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好,有的学生接收新知快,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等,组建小组时要综合学生的能力,合理搭配,以使每名学生都能体现自己的优势,向同伴学习他人的长处,促进自己的发展. 小组成员要不定时地进行轮岗交换,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可组建不同的合作小组,让每名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创造条件,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有合作的意识,进入校园后,多数学生与同学的合作也有一定的障碍. 小班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可这些资源中有更多的不是来自于书本和教师,而是来源于同伴. 要享受同伴的资源,合作就不可避免. 教师要利用时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对长方形多少都有些了解,可每个人知道的又不一定相同,要说特征更是不全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同伴的你一言,他一语,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逐渐完善长方形的特征. 每名同学都参加了学习,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了,小班教学中这一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新课改中“生生参与”的要求,也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合作提升能力
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小班化教学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并对问题争论不下的时候,教师并不必及时进行教学,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有目的的合作交流,寻找解题的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教师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可以先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中会出现不同的方法找出答案,这时学生中出现的答案肯定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学生的答案问:哪个答案是正确的或是最接近正确值呢?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而进行激烈地争论. 此时教师并不必进行教学,而是可以接着问: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哪个答案更准确呢?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找一些圆实际量一量、算一算. 接着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小组里的同学会主动地进行合作,并进行分工,会为证明自己小组的答案进行多次不同的实验操作. 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亲身经历过程. 通过协作,大家的答案越来越接近3.14. 这时教师再揭示正确的答案,学生发现与自己的答案差不多,会有一种成功感. 这样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四、利用好小班,深化合作学习
小班化后由于学生少,便于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提示孩子们要倾听,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信息,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轻轻提醒学生只有半分钟了,抓紧时间,组织学生适当地深入探讨问题本质,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要性、不可替代性. 如教学“可能性”中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一般教学到学生能用分数正确表示不同情况的可能性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而在小班中,要完成上面的目标并不难,这时老师可以出一个分数如 ,让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情境,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不同想法,激活思维,互相启发,真正达到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生生互动,从而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小班化教育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中加强合作与交流,使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有机结合. 而小班化背景下的合作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