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4-04-29王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盘子桃子饺子

王星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简单应用问题,为他们将来升学或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数学游戏中学习

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易分散不持久,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好,逻辑思维弱,形象思维强。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一年时,刚入学的学生,从学说话起,就在爸爸、妈妈的诱导下,学会了数数,在学前班里又学会了简单的计算,会写出简单的汉字。入学后,教师还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天天单纯地重复势必使出入学的儿童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就针对七、八岁儿童的特点,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玩结合,在讲讲、摆摆、比比的实践中学习,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数字“2”时,一上课就问:“小朋友们,喜欢看小动物吗?”得到学生回答后,我就挂出一幅“动物园”的彩色图画,让学生找出动物园里有几只大象、几只老虎(学生回答2只),这时我就说:你们快看看,动物园外来了2只什么动物?学生回答,2只大白鹅,我说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数字“2”,看它多象这只大白鹅啊!随之我就写出了“2”。我又让学生摸摸自己有几个耳朵,有几只眼睛、几只手,又让学生在学具中拿出2个圆形,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使学生懂得了“2”是由两个“1”组成的。我采用形象、直观、易懂的教学手段,达到了温故知新,巩固记忆的效果。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使这些爱说爱动的孩子快速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之中,我通过恰当、合理的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看、说的方法,正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又克服了满堂灌的毛病,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以动手促进动脑,在有趣、欢快的游戏中学会了新知识。

二、利用演示教具和学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说理的能力

我在讲5的认识时,先请同学帮助老师数一数有几个苹果,使学生了解“5”是由5个1组成的,接着让学生数出5根小棒,随便分成2份,看能分成几和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后,理解了分解就是把总数分成两部分,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总数,学生不仅学会了数的分解、组成,而且建立了总数和部分的概念,同时也掌握了“5”的几种不同分法。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演示的启发性和条理性,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摆出了2个盘子,拿出6个桃子,启发学生把6个桃子分成2份,问:有几种分法?学生动手分,说出有1和5、2和4、3和3等这几种答案。这时我就启发学生说:“如果让两个盘子里的桃子一样多该怎么分?”请两名学生表演给大家看,每人第一次各拿一个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再拿一次,最后又拿一次,将6个桃子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盘放了3个桃子,揭示了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新学的知识“平均分”。如在教除法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分析,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动手到板前进行实物演示,使学生通过演示很快地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区分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说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采用有启发、有条理的演示,使学生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一步一步地启发积极思维,使学生由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根据生活实际教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结合生活实际来讲应用题,使学生很快的认识了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提高了解题的速度。

找中间量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难点,教学中我就用学生熟知的包饺子来讲。如妈妈要包饺子,现在只有饺馅,怎样包饺子呢?引导学生想:要想包饺子,都需要什么?需要饺皮和馅。没有饺皮,要做饺皮都需要用什么?水和面粉。最后再引导学生与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比较。这样,结合生活实际教学,使学生知道了,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要先求中间量,使学生在轻松、自然地气氛中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川口小学810800)

猜你喜欢

盘子桃子饺子
幸运饺子
放桃子
饺子
桃子
桃子
盘子中的童话故事
“撕”掉的盘子
包饺子
金盘子溜走了
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