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路径选择
2014-04-29薛庆兰
薛庆兰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1. 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只有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活动的进行才能够与教学目标同步。具备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意识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学生也能够明确这种意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为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处理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整个教学目标的关系,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目标为制定单个课程教学目标时的总纲,而单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2)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详细列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知识体系形成过程的体会,态度、情感的变化以及其内心价值观的发展变化等。通过对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确定,从而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既可以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提高其态度、情感及价值观,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知识及技能,同时能够使其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增强其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3)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没有主次之分,但有明确的阶段性分别。整体的教学目标是总纲,不同阶段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实际,但应该比实际情况高出一定层次,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轻而易举地完成。在这方面,教师的态度一定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学生特点、情感及态度的深入了解,制定相应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主要要求有三点:(1)要求教师要注重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同时也是组织者、指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因此,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不应只是不停地讲授,也要重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2)要求教师注重交流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融洽、公平的学习气氛。交流不仅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需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每位学生知识背景的不同,充分建立一种良好的、民主的、协调的师生关系。(3)教师要明确不同的交流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充分交流后,教师需要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认清学生需要向哪方面发展;同时,学生也要明确自己在何方面发展不足。
由于社会的不同需求与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应为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对每位学生负责,承认其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尽量使得每位学生都具备符合自身发展及社会要求的素养,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其现有水平上得到最可能的发展。
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路径
1. 让学生当老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一方,由教师填鸭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的教学方向转变,不断推动学生主体性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实现创新,最终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2. 优化教学设计,进行情景教学。如,在对《海燕》这一课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深刻剖析当时俄国革命时的场景,把当时的历史背景讲透、讲深刻,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方可理解以海燕为托物言志的俄国革命者的精神实质。在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后,可以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作文,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验。
此外,教师自身素质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注意对比不同教学手段的效果差异,借鉴吸收其它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并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与学生的“学”之间互动的过程。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而学生“学”的方式是在教师“教”的组织与指导下发生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要精心思考、精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