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2014-04-29逯虎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9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实践探究合作探究

逯虎彪

摘要:实施探究性学习时,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交流,学生和教师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教师少了一分威严,多了一分亲切、宽容;学生少了一分拘谨,多了一分自由、活泼,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关键词:引发探究;实验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27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经验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究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但由于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的目标。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又要能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足以引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能引发新的问题。

案例1:学习《盐类的水解》

(引入1)大家知道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显什么性呢?并举例说明。

在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考,一些学生认为:“有的显中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又提出下列问题:

(引入2)要想知道盐溶液到底显什么性,最可靠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学生脱口而出用PH试纸来检验,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笔者设计了一组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

(引入3)请问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NaCl溶液分别显什么性?

1. 溶液显酸、碱、中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哪些电离?

3. 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

4. 结合水的电离平衡分析,使〔OH-〕>〔H+〕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5.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的〔OH-〕>〔H+〕?

6. CH3COO-是阴离子,阳离子会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7. 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8. 举例说明哪些盐溶液显碱性?哪些盐溶液显酸性?哪些显中性?

9. 比较PH均为10的NaOH 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层层深入,总结出“盐类水解的实质”。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很难忘记。更重要的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和探索的方法。

二、引导点拨,实施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引导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免学生丧失信心和兴趣。

案例2: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下列问题:硝酸属于哪一类物质?是强酸还是弱酸?硝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让他们设计一组实验进行探究。经过实验,发现有的实验现象与自己的推断不符,相差甚远,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浓硝酸是先变红后褪色,锌粉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红棕色气体,铜片也能与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铝片不与冷的浓硝酸反应。由于这些“异常现象”的产生,学生的兴致高涨,这就是我不直接说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以前学过的哪些物质反应时也有类似的现象,同学们很快想到了Cl2通入到蓝色石蕊试液中也是先变红好后褪色,铜与浓硫酸反应,铁、铝与冷的浓硫酸都和上述现象很相似,而氯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学生就不难理解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因此,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试验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组织和引导学生重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解疑释难,进行合作探究

由于本质往往深藏于现象的背后,人们容易找到的是事物间表层的、非本质的联系,加上学生认识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现象往往有不同的解释是很正常的。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从资料的搜索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都需要学生相互交流信息,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则要尽可能地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动手、乐于讨论、乐于公开自己的成果和困惑。

案例3: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学生不好理解的知识,因此,即使老师总结的再好,学生遇到还是不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亲自成功做了喷泉实验,学生显得很兴奋,为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就问:怎样才能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呢?于是笔者因势利导,由易到难地提出了下列问题:1. 喷泉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为什么?2.做喷泉实验时,一共有几步操作?引起喷泉的重要操作是什么?3. 对于该装置,若烧瓶中无气体,值增大烧杯内液面上的压强,能否形成喷泉?4. 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5.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6. 为什么第一次试验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着全班同学解答哪些问题。经过这样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很难忘的。

四、激励评价,强化实践探究

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即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又要得出结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把探究性学习逐渐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案例4: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不仅是我们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请大家利用所有能用的手段、方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后来学生报上来的示例还真不少:月饼盒里的脱氧剂;手机电池;加维生素C防止食物腐败等。时值中秋节,几乎家家都有脱氧剂,于是就让学生对脱氧剂进行探究。分工后,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收集不同品牌的脱氧剂,并查阅资料。笔者又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讨论:怎样才能使你们的研究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特色?经过讨论,最后大家确定要经过实验进行探究。于是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再进实验室做实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次尝试就是一次与科学的亲密接触,懂得了科学,学会了科学,也运用了科学。科学是渗透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和善与研究,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发现科学的惊奇和快乐。

研究性学习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关键处设疑,在重点、难点处设疑,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使他们有充分的发言权,同时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总结,激活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合作探究就是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合作、深入探究解决疑难。合作探究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实践探究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