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农村学校的后进生
2014-04-29于新军
于新军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形势的变化,农村学校中的后进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采取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后进生问题是很多农村学校现在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很多农村后进生的产生和学生的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某些地方又有所抬头。随着国家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是高收入群体,很多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月收入过万,是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几倍。这样一来,很多农村家长就认为孩子读书没有多大用处,再加上考虑孩子上大学的经济费用问题,他们在内心深处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孩子能混个初中毕业文凭就行了。作为学校主管德育的政教主任,我曾经多次去学校里的后进学生家里家访。很多学生家长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只要孩子在学校别惹祸,养个好身板就行了,至于学习成绩好坏那无所谓。正由于家庭教育的松懈,使很多学生们在学习上没有了动力,学习上的积极性减小,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也随着降低。
作为农村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通过定期邀请上级教育专家讲课,使广大家长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也更是家长们的最大责任。同时,我们还邀请本地农村优秀毕业生的学生家长,通过他们成功教育孩子的自身经历,告诉家长们,这个社会没有天才,只要家长们在孩子身上多下功夫,任何孩子都会有走向成功的机会和可能。通过学习,家长们能够最大限度地配合学校的工作,后进生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二、充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土地去城市打工。他们在给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活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这些留守儿童平时基本和父母以外的监护人一起生活,他们平时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照顾,容易导致孩子对亲情的冷漠。同时很多孩子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一是孩子和监护人的代沟太深,无法沟通;二是隔代监护人对孩子以溺爱和娇惯为主,孩子的日常行为得不到正确的约束和教育。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自感愧对孩子,就在孩子的物质和金钱需求上的进行弥补。时间长了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一旦没有了兴趣,就会发展成学校里最不听话、最难管的后进学生。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无论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对留守儿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爱。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对这些孩子更要给予格外的重视,学校对每位留守儿童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在学习上和日常生活中更要处处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关爱。同时对他们身上的缺点和错误,要和兼护人多联系,勤沟通,一起查找原因,共同商量对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症下药,让后进留守儿童积极进步。我校有这样一位后进生,父母在外经商,家庭条件十分富裕,他每天的零花钱不少于50元,成了学生中的大款。他和同学闹点小矛盾就去校外花钱雇人来滋事,班主任非常头疼。后来我们多次去和他爷爷商量沟通,了解这孩子性格孤僻,渴望别人的理解。于是在他生日那天发动全班同学每人都给他亲手制作一张贺卡,为他过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生日,他感动地哭了。以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现在真正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而后悔。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几年来,安全工作成了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很多农村学校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干脆走入极端,不敢或者很少开展各类各项活动,尤其是走出校门的活动,怕学生在野外受伤害而引发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矛盾。这样一来,有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在学校里就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时间一长,就成了学校和老师眼里的后进生。
因此,农村学校应在考虑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同时让那些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而其他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有发挥特长的用武之地,他们就会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当然,如何转化后进生,还更需要学校和老师的长期努力,真正像爱自己孩子那样锲而不舍,表现再差的孩子也会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