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环境≠把学校锁起来

2014-04-29王钟的

大学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快件煎饼

王钟的

快递送到楼底下的好日子结束了

我所在的学校虽然没在“网上消费总额大学排名”挤进前十,但消费能力也很强劲。每天中午,学生刚下课,就是各家快递员群发短信通知取件的时候:“同学,请于X时X分之前到楼下取快件。”无论严寒酷暑,快递小哥候在三轮车边,从服饰、图书到零食,各类包裹摆放在寝室楼下的空地里,酷似上世纪90年代的街头摊点。

从这学期开始,学校出了新规定,为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不再允许快递小哥们进入校内分发快件了。同时,一间专门代收快递的公司被学校引入校内,在学校里面集中发放各家快件——当然,前提是快递公司愿意给他们一笔不菲的代收费。如果快递公司不愿意出这笔钱,那么,麻烦转嫁到收件人身上,快递员只好请你到校外领取包裹。

独家经营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方便师生。从原来灵活的三轮车送到各个宿舍楼底下,到现在取件点设立到校园边缘的冷僻角落,为了不在学校里看到三轮车这一视觉效果,为此买单的,除了不能直接进学校的快递公司,还有折腾跑了大半个校园领取快件的学生——一位女生杠了两箱牛奶从校外慢慢挪回来的场面一时成为本校微博圈内热议话题。

曾经,我们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希望大学的围墙越来越矮,学校的氛围越来越开放。如今,至少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购来说,影响最后一公里的围墙,因为“校园环境”这一高大上的理由,似乎正砌得越来越高。

“煎饼王子”的迷失

同样不好过的还有小吃摊主们。

尽管各家大学的食堂不断为了维护中华第九大菜系的名声竭尽全力,但是旺盛的需求远远无法得到满足。一条无法辩驳的理由是,课间只有半个小时,却恰逢用餐时间,去食堂光是排队恐怕就要耗时良久。此时,当你看到学校里还有三分钟就能做好的煎饼时,还方便即刻带走,为什么不去选择呢?

此时,食品安全、健康卫生这些振振有词的理由,大多被放在一边了。毕竟,简单的校园生活中,能方便多少是多少。但是,在一轮又一轮的校园环境整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校园经济圈内的最小摊贩们。

这里说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煎饼王子”的故事。卖煎饼的人多,但在大学里卖煎饼,不但广受欢迎,还给大学生开起了讲座的,恐怕也就只有当年的“煎饼王子”汪龙强一人。这位山东汉子多年在中青院经营煎饼买卖,赢得了历届学生的赞誉,他因为自己出色的创业经历被学生请到教室里演讲,还走进央视节目中讲述自己的煎饼经。

但是,那次校园整治运动来临,“煎饼王子”不得不带着煎饼摊离开学院。就在他离开的前一天,来买煎饼的人排起了十多米长队。“煎饼王子”离开了,中青院的学生展开了一场“通缉”行动,他们把意见反映到学校。几经辗转后,“煎饼王子”回学校租下了一个固定摊位,这才换得一点安稳。

几年后一场食品安全事件,让“煎饼王子”走上了舆论的风头浪尖。几名学生相继出现发烧、腹泻的情况,他们发现在生病前都不约而同地吃过“煎饼王子”的煎饼。校方注意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要求“煎饼王子”停业整顿。这导致了“煎饼王子”最终离开校园。

当方便遭遇风险,自由遭遇规范,是否意味着必须一方做出牺牲?

校园环境,学生应有发言权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喜迎120周年校庆……根据学校《关于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精神……请贵经营场所在2013年3月31日前停止经营活动。”

这不是城管发布的通知,而是中部一所知名大学在校庆之际,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发出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要求近两百家私人商铺停止营业。

一位学生在她发出的公开信里这样写道:“人文底蕴不是图书馆的书,而是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能让你感受到便捷、舒适与温馨。历史积淀不仅在于建筑,更在于长期生活于此的商家们,他们构成了大学的生活氛围和人文气质。集中的商业区、规模化的超市谁不会建?无非是钢筋混凝土。而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性化的社会生态一旦破坏,整个大学的味道就变了。”

在历轮校园环境整治中,学生作为利益三角的第三极,往往要为整治环境付出兜底的麻烦。学校关停商铺,难免破坏学生习惯的原有商业生态,一时之间很难找到替代,就算以后建立了新的商业区也很难习惯。

如果说商业环境整治破坏的只是学生的消费习惯,那么校园公共空间的丧失则影响一所学校的人文氛围。在北京大学,“永远的三角地”只能存在于几代校友的记忆之中了。2007年,曾经是北大著名校园空间的“三角地”被整治之后,往日张贴社团布告的展板消失了,对食堂、宿舍不文明行为的揭露再也没有一个实体空间可以容纳。

尽管越来越多的大学拥有更气派的大楼和更宽敞的新校区,但是属于学生自由交流的公共空间却越来越少——或许,他们都搬到了网络上。面对面的交流依然不可替代,于是,学校里出现了一家又一家咖啡厅,以消费换取讨论时间,是学生无奈的选择。

微环境中好试验

校园环境并非不可作为的困局,即使在大洋彼岸,学校也在努力做出改变。但是,高等学府的方法更应该具备科学的态度,而非让人觉得城管进驻校园的紧张感。

2012年年底,哈佛大学发布了其历史上第一份校园环境影响报告。“哈佛大学的每一名成员都为之作出了贡献”,校长在电子邮件中首先肯定了校园环境政策的制定必须由生活在校内的每一分子共同参与的必要性。

公开在网络上的报告展示了哈佛校园内包括温室气体排放、交通、水和垃圾等各个方面的数据,涉及范围涵盖了哈佛所有学院和管理部门。它如同一本教科书一样设计,提供解决方案、案例分析以及有关的学习课程,以帮助人们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即使是一份整治校园环境的调研方案,哈佛大学也体现了哈佛气质。

在哈佛,校园环境整治的前期规划是与一连串经过科学统计的数字来展示的。在公开报告中,哈佛大学很得意地提到校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2年财政年度比2006年度减少了16%,尽管这期间有30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增量。因为学校重点关注提高校园公共设施使用效率、能源审计、全生命周期成本、绿色建筑标准,以及采取的上千项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每年节约大约900万美元——在中国,恐怕还没有一所大学把环境整治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结合起来。我们大多从视觉观感来建立校园环境的第一印象,大拆大建成为唯一的手段,最应该具备科学性的大学,在处理自身事务时却往往丧失“科学”二字。

哈佛学生也为学校这份报告的高度参与性鼓掌。“我们对区域和全球负有责任,同时我们也必须为别人做出榜样。”一位哈佛学生这么说道。

在象牙塔里,学者和学生研究的是社会的公共政策。然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在各方面利益平衡的前提下整治校园,也正好是在校园“微环境”中试验各种理想化的公共政策制订模式,一所大学才能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和社会中坚。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快件煎饼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快件丢失该如何保价理赔?
帮爸爸取快件
清涧煎饼,好吃又好听
软煎饼怎么做才健康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你有快件
煎饼侠